书城亲子让孩子赢在心态上
10721600000054

第54章 这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和平、友谊、健康、正义

世界正进入一个“人的世纪”。我们现在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考虑,要用什么来充实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进行。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

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膝盖扭伤,巨痛使得他将四肢抱成一团在地上滚动,而足球恰好被传给了埋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

球场上原来的一片沸腾顿时肃静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从容打进对方球门。那样,西汉姆联队就将以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两分。

埃弗顿队之前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他们就将遭受苦涩的“三连败”。

在几万现场球迷的注视下——如果算上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是数百万人的注视下,西汉姆联队的迪卡尼奥没有用脚踢球,而是将球抱在了怀中。

掌声,全场雷动的掌声,如潮水般滚动的掌声,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射门的迪卡尼奥,或者说,是献给迪卡尼奥体现出来的崇高的体育精神——和平、友谊、健康、正义!

迪卡尼奥的崇高体育精神,更体现出他面对竞争时的良好心态,以一颗宽容之心面对竞争,才能表现得如此优秀和从容。

现实社会中的竞争愈演愈烈,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放之四海皆可行的至理名言。因而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要赢不要输的竞争观念,甚至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竞争起点,某些父母教育孩子更是走极端,要么怂恿孩子拼命去追求高分,要么忽视正当竞争,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来为孩子“设计将来”。某些家长甚至会利用自己的“神通”让孩子避免高考的“炼狱之苦”,使他们轻松走进大学,并帮孩子顺利就业。这种为达到赢的目的不择手段,一步到位的教育方式必将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竞争,而且更需要良性竞争。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教育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他们明白要成为强者,就必须靠自己去搏击云海,翱翔天宇。一些孩子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完美,喜欢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一旦发现差距太多就可能心生不平,产生各种妄图求取捷径的心理,甚至为了赢而不择手段。更难以忍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而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在鼓励孩子竞争之前,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了解和定位。此外,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并不是非要人们去当元帅不可,而是激励士兵们向当元帅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多立军功。千军万马中元帅只有一个,每一个士兵都做元帅,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在竞争中过于看重结果,一旦结果不理想,就会失去竞争的勇气。父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又如,鼓励孩子竞选班长,看重的应该是竞选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而并非是最后的结果。如果过分看重结果,许多孩子都会知难而退,毕竟每个班级诸多同学中只有一人能成为班长,人人当班长,是不现实的。孩子在竞选中成功了,要告诫孩子继续努力,因为还有一些非常有实力,但一时失利的竞争对手在跟他竞争;孩子失利了,更要帮助孩子找出差距,继续努力,以期今后做得更好。尤其是在孩子感到很失意的时候,父母更要指导孩子正确看待竞争,调整好心态,找准定位,防止出现心理障碍,如此才能让孩子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

我们主张培养孩子宽容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参与良性竞争,增加抗挫意识,使孩子更顺利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