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60

第60章 侧帽风流独孤郎

宇文泰执政的西魏国,皇帝只是摆设。西魏文帝元宝矩连心爱的皇后也保不住。为争取柔然汗国对抗高氏家族,宇文泰逼元宝矩废掉皇后乙弗氏改立柔然公主为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那天,元宝矩拉着她的手悄悄叮嘱:“我心依然,蓄起头发等我。”

柔然公主虽然来自野蛮的塞外,感情却如汉人般细腻。当她察觉到丈夫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时,柔然万千骑兵入塞。元宝矩重压之下无奈下诏赐乙弗氏自尽。时年31岁、祖藉青海的孝文帝元宏外孙女乙弗氏痛哭流泣,对使者说道:“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随后上床扯过被子蒙住头服药自尽。

公元551年,傀儡皇帝元宝矩死了,宇文泰拥立乙弗氏的儿子元钦继位,因为元钦是他的女婿。

元钦皇帝不甘心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做别人手里的提线木偶,他要反抗。可惜他的嘴巴不牢。元烈谋反被宇文泰处死,元钦说了一句同情元烈的话。他的岳父警觉起来,把禁军将领全部更换成宇文家族的人。

元钦从这些将领们中间选了三个同谋,认为他们是宇文家的外人,因为他们和元钦一样都是宇文泰的女婿。

连襟们联手,四女婿政变,倒不失一个好创意,也算中国历史一段佳话。但是,元钦毕竟实力太弱,应该说毫无实力。另外三个女婿不敢,也不会站到他的一边,三个女婿同时出卖元钦。

宇文泰大怒,竟敢分裂宇文大家族,挑唆父女反目、翁婿不和,揪下皇位来毒死。三年,元钦仅仅干了三年皇帝。

元宝矩的四儿子元廓继位,不能叫元廓,那时宇文泰搞鲜卑化,一律恢复复姓,我们应该叫做拓跋廓。

折腾来折腾去,宇文泰折腾病了。这位与高欢争霸北方的双子星座预感时日无多,该布局了,那个草原上当兵放哨的贺六浑家族都能乌鸡变凤凰,何况我们数百年前即横行大草原大沙漠的宇文鲜卑。

宇文泰心如宁静清澈的湖面,宇文家族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西魏皇族,而是那个无数粉丝为之痴迷倾倒,狂热追捧的漂亮帅哥。大帅哥凭借高贵出身、自身魅力和聪明能干、容颜动人的七仙女构建起炫丽牢固的关系网,罩住宇文家族,罩住西魏国,甚至罩住末来。

西魏国骨干军事力量由武川军团构成,武川有三大贵族,宇文家族、贺拔家族和独孤家族。贺拔家族原为关中武川军团的首领,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才接手。不久,贺拔家族头号人物贺拔胜弃世,贺拔家族的势力烟消云散。独孤家族的势力蒸蒸日上,他们有个名动中国历史的帅哥独孤信。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宇文泰为其改名独孤信,开出的理由是:“信著遐迩。” 诚实,不欺骗,言而有信。

“信著遐迩”绝非浮夸,独孤信“忠信”之名扬于大江南北,连远在建康的梁武帝萧衍也赞叹不已。他单骑追君于瀍涧的故事可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媲美。

孝武帝元修与高欢闹翻西去长安,将士们的家眷财产多在东方,很少有人愿意跟落难皇帝逃跑,部下散了一大半。身为禁军武卫将军的独孤信毅然抛弃家园,舍弃父母妻儿,一文不带,单马追皇帝于瀍涧,狼狈不堪的元修慨叹道:“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从我,世乱识忠良,岂虚言哉!”

东西魏战争中独孤信流落江南。梁武帝欣赏人才,不肯放他回国。独孤信居建康三年,郁郁寡欢。当时他的父母仍在东魏,萧衍放行北归,临行前问他去哪里?独孤信回答说:“事君无二”。依然不顾父母重回长安。

独孤郎是独孤信军中雅号,因他生得英俊漂亮,举止优雅,风流倜傥,衣着品位与寻常人不同,往往引领时尚潮流,故而无数粉丝为之痴迷倾倒,狂热追捧。“侧帽”一词便为他所创。《北史》中载“(独孤)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

这则故事讲得是独孤信出城打猎,游兴正浓,忘记时辰,转眼日暮黄昏。为抢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回去,独孤信快马加鞭,风吹歪了帽子无所察觉。晚霞映照,侧帽风流,行人大感惊艳。第二日凌晨,大街小巷戴帽子的人全部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

今天明星们的号召力不过如此。“侧帽”典故千古流传,后人引为风流自赏之意,诗人吟诵不止。纳兰性德的“倚柳题笺,当花侧帽。” 晏殊的“侧帽风前花满路。” 李商隐的“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魏晋南北朝崇尚美丽,那时做官不通过考试,从贵族们中间挑选,漂亮的男人优先录取,故而魏晋南北朝历史中的美男子比比皆是。

独孤信风流倜傥,重信讲义,武艺出众,深得武川将士爱戴,贺拔胜最喜欢独孤信。也就是说,独孤郎在武川军的好感指数超过宇文黑獭。

但是,独孤信在中国历史人物中的鼎鼎大名非因绝世风姿和信义,而是拜女儿们所赐。

有其父必有其女,独孤信有七个女儿。七个漂亮女人宛如一张大网,网住武川军团。大女儿嫁给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四女儿嫁给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儿子李昞,生个儿子特别有名气,叫做李渊;小女儿嫁给十二大将军杨忠儿子杨坚,生子也不一般,叫做杨广。三个女儿如此,其他女儿决非泛泛。有意思的是他的两个女婿和两个外孙都当上皇帝,而且是三个王朝的皇帝,其中两位开国皇帝。周书及北史充满羡慕的口吻慨叹道:“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独孤信做了三个朝代的老丈人,可谓中国历史第一岳父老泰山。

由此可见,独孤郎的眼光不输罗斯柴尔德,后者懂得抓住货币就抓住西方财富,独孤帅哥懂得抓住裙带就抓住东方富贵。

独孤郎做事谨慎,武川军团中有威信,西魏皇室希望出一个抗衡宇文泰的人物。面对辣手的对头,熟悉中国官场权谋运作的宇文泰采用明捧暗贬的手段。不断给独孤信升官,尚书令、柱国大将军、大司马,荣耀接踵而至。两家联姻,宇文泰长子娶独孤信长女为妻。无论谁看上去,两家亲密无间,混如一体。其实两位光屁股玩大的朋友心如明镜。宇文泰不让独孤信留在关中腹地,调往甘肃一带,任秦州刺史十多年。敌国瞧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公开挑拔二人关系,魏收檄文中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独孤信屡次上表请解除兵权,每次都被宇文泰拒绝。如果同意,岂不将矛盾公之于众。

宇文泰临死之前,两人做了最精彩的一次对决。宇文泰扔出最后的杀手锏,打独孤郎一个措手不及。

宇文泰召集群臣开会,告诉大家,他决定不立长子宇文毓,立三子宇文觉为继承人,因为宇文觉系嫡出,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诩公主。冯诩公主离过一次婚,前任老公张欢杀了一位婢女,冯诩公主认为张欢人品不好,决非宇文泰第三者插足。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宇文泰选正妻的长子为世子本来名正言顺。但是,鲜卑人有鲜卑人的规矩,兄终弟及,弟弟没有就轮到大儿子,不管什么正妻小妾。而且北魏国一百多年来的传统都是立长子。宇文泰推行鲜卑化,名字都改鲜卑姓名,立继承人却用汉人传统,分明有不可告人的想法。

宇文家族取代西魏皇族坐天下已是早晚的事情,武川军团内部达成共识,再怎么说老乡总比外姓好。宇文家族的世子也就是未来的新皇帝。宇文泰废长立幼只针对独孤信一个人,因为宇文泰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防备日后独孤信外戚专权,尾大难除。这也是北魏国推行百余年“子贵母死”的原因所在。

宇文泰非常聪明,把矛盾摆到桌面上,对大家说:“我想立宇文觉为世子就怕大司马有疑惑。”宇文泰逼独孤信当面表态。他清楚知道,自己死后,以独孤信在武川军团的威望和实力推翻他的决定不是一件难事。宇文泰找准独孤信的命门,讲信用,一诺千金。只要独孤信当着群臣的面表态赞同,日后决不会反悔。

挨了一闷棍的独孤信偏不表态,嘴巴一闭,装聋作哑,来了个沉默是金。他不说话,大家都不说话,谁也不想得罪西魏国两位绝顶高手中任何一人。

眼见双方陷入僵持,宇文泰另外一个儿女亲家大将军李远拔刀而起,喝道:“独孤信不赞同,杀了他。”

宇文泰见状,急忙起身劝阻道:“何至于此啊!”

独孤信万万想不到李远会横眉冷对出口吓唬人,李远曾经做过自己的部下,而且他是关中汉人豪强,决对没有这么大的胆子。独孤信心里明白入了圈套,越挣扎套子勒得越紧。面对宇文泰决然的目光和李远不容置疑的口吻独孤信让步了。只要宇文泰活着,谁做宇文家的世子别人说了不算。

事后,李远向独孤信表达歉意:“我也是没有办法。”

独孤信恨不得一拳揍他个乌眼青,想了想,忍了,反话正说道:“今天的事多亏你呀!”

七个月后,公元556年十月雄霸关中的大英雄宇文泰安排完后事与世长辞,宇文觉继承父亲衣钵。宇文觉不是最后一个见到宇文泰的人,宇文泰死时身边只有侄子大将军宇文护。

“你知道我的志向,我的儿子们太小,只有你能够实现宇文家族的梦想。”

宇文泰说了实话,隐藏一生的大实话。昔年宇文家族纵横辽西,离霸业一步之遥,最后败于慕容鲜卑马蹄下。宇文部最后的首领宇文逸豆归迎着沙漠落日逃亡高句丽时做梦也不曾想到,宇文家族最辉煌的时刻不是在漠北,也不是在辽西,在他想都不敢想的中原圣地长安。

宇文家的黑小伙圆了祖宗不敢做的梦,虽然未能亲眼看到梦想的实现,但他知道梦想已经实现。

为了这个梦,黑獭用尽最后的智力,不惜牺牲他的儿子,也许他能够想到亲手挑选替儿子保驾护航的宇文护有可能变成第二个自己。人都死了,管不了那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