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38

第38章 流鼻涕的王子

高洋是中国历史最坚忍的皇帝。高欢这样评价二儿子:“此儿意识过吾。”高欢是堪比曹操的世之奸雄。“比我还强。”这是一句极高的评语。少年高洋确实人中之杰,高欢曾经让儿子们整理乱丝,看谁智力高、理得快。高洋一刀斩断,从此留下一个典故“快刀斩乱麻”。为测试儿子们的胆量和勇气,高欢先让儿子们各带一支小分队出门办事,然后派大将彭乐率铁甲骑兵发起攻击。高澄等人恐惧不已,不知所措,唯独高洋抽刀迎敌,带着小分队奋勇冲杀。彭乐等人不敢真打,被杀得大败。彭乐摘下头盔告饶:“别打啦,都是自己人,你爹派我来的。”爹派来的也不行,少年高洋将彭乐捆将起来去见高欢。

随着年龄增长,高洋变了,不再是那个果决勇敢的高洋,变成整天流着大鼻涕傻呼呼的憨蛋,整天闷着头不说话,高澄到邺城辅政,高洋担任尚书左仆射(副总理),对皇帝恭恭敬敬,对臣僚客客气气,该叫大爷叫大爷,该叫叔叔叫叔叔。有一次叫高隆之叔父,被高澄一顿臭骂。

开始高澄不相信,又拿出看家本领,调戏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进行试探。李祖娥出自名门赵郡李氏,长得漂亮,品德贤淑。高家人开舞会,李祖娥光采照人,风头盖过高澄的正妻冯翊公主。高洋和李祖娥感情极佳,经常给妻子做些精巧的礼物,买些精美的衣服。高澄看到后总是说,哎,这衣服不错啊,脱下来给你嫂子穿;这玩艺好精致,你嫂子一定喜欢。一次二次倒也罢了,几次三番,李祖娥特别生气,怎么说也不给。高洋笑道:“这种东西还可以再弄,不要小家子气。”有时高澄故意拿走东西又退还,高洋随手取走,好象一切合情合理。

回到家里高洋也不说话,关起门来静坐,一连好几天不说一句话。李祖娥默默看着丈夫,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李祖娥嫁给高洋算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高洋人憨,长得也恶心,又黑又丑,生有两个脚后跟,还患有严重的银屑病。经常发神经,天寒地冻,光着脚丫子满院子跑,上窜下跳。李祖娥问,你干嘛呀。高洋一阵憨笑,“给你表演个节目。”

人们瞧不起高洋,此人不是傻瓜就是脑残。其实仔细想一下,会得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答案。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搬砖,书房里总存了一百块砖头,白天搬出来,晚上搬进去。陶渊明说,这是锻炼身体。身体是人的本钱,是做一切事业的本钱。我们现在某些人出门驾车,上厕所驾车,身体一天天肥胖,体质一天天虚弱。等到需要拿出精力来的时候,才知晓身体难承重荷。搬砖,很多人不屑于做此类活动,总喜欢玩一些高档次的运动,譬如射击、高尔夫、网球。古代也有贵族运动,骑马、射箭等等。但是,高洋不那么做,那么做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而高洋则希望自己是个傻瓜,蠢货。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高洋在伪装。高洋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亲眼目睹一场残酷阴谋。

高洋有个亲叔叔,高欢的亲弟弟高琛,和高欢的小妾小尔朱氏偷情被人发现。高欢大怒,打了高琛一顿屁股,结果打死了。高澄和郑大车偷情也被打了一顿屁股却活蹦乱跳。忍受不住杖刑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残。23岁的赵琛正值体质最好的年龄,长于塞外,从小骑马射箭,身体比少年高澄棒得多,但是死了。只有一种解释,高欢下了狠手。

为什么?就因为是高欢的弟弟。东魏是一个鲜卑化与汉化交揉的国家,高家是鲜卑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按照鲜卑化的习俗,兄终弟及。高欢死了,高琛有权力继承高家的一切。即使高欢不想给,也会有鲜卑人支持。借机搬走一个早晚出事的火药桶岂非一件美事。被高欢誉为“意识过吾”的高洋洞悉其中的阴谋,他和高澄的关系便如父亲与叔叔。

数以年计的装傻,其中的痛苦有谁能体验。不敢与人多交往,多说话,睡觉说梦话也会被人察觉。为防止露出马脚,被他人看破,高洋只和李祖娥一个人睡,姬妾虽多,从来不碰。高洋和李祖娥深厚的感情建立在这一段共患难的基础上。日后高洋酗酒,凶性大发,几乎所有人都被他折磨过,包括母亲娄昭君,唯独未碰过李祖娥一根指头。

高洋不是神经过敏,所处环境异常凶险。高澄一直未停止对高洋的怀疑,据崔暹说,高澄曾怀疑高洋装傻,准备收拾他。崔暹认为高洋真傻:“有一次朝会,我用手板打二郎后背。二郎非但不生气,反而用手里的犀牛角手板换我的竹手板,还玩得津津有味,以此看,纯粹痴人。

一个人或许会看走眼,但不会所有人都看走眼。高澄终于相信二弟是个傻瓜,对人道:“此人能得到荣华富贵,相书上怎么解释得通?”

世上装傻充愣的人不少,像高洋一装近十年,骗过所有人的眼睛确实少有。当他果断平息叛乱时人们惊诧万分。这样一个人,又和刺客有关连,怎么不让人有所怀疑。

也就是说,东柏堂事件不是偶然的事,而是一起阴谋,是鲜卑贵族与汉人豪强争权夺利、高洋夺嫡的阴谋。六名刺客之中既有鲜卑贵族的人,也有高洋的人,甚至可能有保皇党和侯景的人,只不过受辱的兰京阴差阳错变成主谋。历史中同类事件层出不穷,林肯和肯尼迪均是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而被刺杀。谋杀者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再过些日子高澄就要做皇帝了,刺杀皇帝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陈元康挡在高澄身前挡刀的时候,高澄说了四个字:“可惜!可惜!”他为什么事情感到可惜?为陈元康?为自己?还是为天下?

御史贾子儒一句话点中高澄命运,“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眄速,非帝王相也。”脸薄,脸长得不厚重;眄速则指眼神流动很快。高澄轻率不稳重、心浮气躁等性格弱点全部表现在一双眸子里,他的敌人恰恰利用了这一弱点从王府内部布局进行刺杀。

性格决定人生,高澄注定只能做一件嫁衣,一件北齐王朝和高洋不可替代的华丽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