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32

第32章 古老的计策

求和,太古老的计策,弱者往往以求和做为脱身之计,脱延时间,摆脱不利的局面。刘邦在荥阳求和忽悠项羽,白登山求和忽悠冒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求和忽悠蒋介石先生;侯景台城下求和忽悠萧家父子;听说利比亚反对派也在玩相同的手法忽悠卡扎菲。

侯景提出议和,一为避开联军初来的锐气,二为得到东府城的粮食,三为寻找最佳战机。侯景提出的议和条件非常诱人,不打了,退兵渡江回家。北约和利比亚反对派也在忽悠卡扎菲,反对派说停火;美国人说不寻求推翻现政府;英国人表态给卡扎菲留后路。

凭借多年的斗争经验,萧衍当即否决议和,怒气冲冲道:“和不如死!”姑不说议和是真是假,我堂堂大梁朝皇帝,你说造反就造反,你说和平就和平,面子上过不去,以后怎么统治人民。

萧纲想法和萧衍不同,萧衍八十六岁,那时节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还能活几年呐,多活一年少活一年有什么区别。我不行,才四十六岁。虽然说四十六岁也不小啦,但是和您比起来,还有四十年活头,现在去死,多可惜呀。再者说,实在打不下去啦。

叛军自公元548年十月二十五日围城,到今天公元549年二月初三,整整三个月零八天。城里有没有粮食?有。叛军逼近建康的时候,聪明人已经往台城运了四十万斛米,至今没吃完。但是,光有粮食没有柴火,没有草料,没有盐,没有肉。人们扒掉宫殿挑出的木头也差不多烧尽。不吃肉没力气打仗。大伙吃马肉、吃老鼠肉、吃死人肉,顾不得瘟疫传播。三个月前男女十余万、甲士两万人,如今还剩二三万人,都是些老弱病残外加伤号,能登城作战者不过四千人。到台城里转一圈,“横尸满路,烂汁满沟。”这场仗没法打,另外,城里人不知道援军究竟进展如何,围城三个多月,援军就算爬也该爬进台城,分明不用心、不使劲。时间耽误不起,再耽误两个月饿都饿死了。

羊老虎死了,朱异死了,城里的主心骨都死了。萧衍万般无奈。想想也是,自己无所谓,一大把年纪,怎么也得为年青人着想。萧衍让步了,对太子萧纲叹息道:“你看着办吧,勿令取笑千载。”别让千秋万代的人笑话你,别说千秋万载的后人,两年后萧纲自己就笑话今天的决定,多少幼稚,多少可笑。

同意议和。萧衍又一次毁在萧纲手里,一世英名付流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到过去,照到今天,照到未来。如不出意料,卡扎菲很难顶住北约的欺骗攻势,他不怕死,但他的儿女们怕死,怕失去财富。世界充满谎言,实力和智慧决定胜利,拳头和脑子才是老大。早晚有一天会秋后算帐的。

双方停战。侯景如愿以偿,一次又一次提出无理要求拖延时间。先是向朝廷要地盘,请朝廷割让江右四州之地;再让萧纲的儿子萧太器到军中做人质。条件满足之后侯景提出双方会盟,联军不准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萧衍再次照准,双方派出使臣对天盟誓,恪守条约,并正式封侯景为大丞相。侯景宰了头牛,把血抹到嘴唇上,遥对台城歃血为盟。上述表演结束,该撤军了。侯景又说,没有船怎么过江,过江的时候联军追击怎么办?双方开始商议怎么办,讨论来讨论去,十多天过去了。

此时,南康王萧会理打败萧正表率两万青兖军队入援已到长江,侯景害怕萧会理由白石垒登陆,与南方联军形成夹击之势。又对萧纲说,萧会理的军队妨碍撤军,让他到秦淮河南边去。萧纲同意,萧会理移师秦淮河南岸。刚处理完这事儿,侯景又来事了,说东魏军队已经攻占寿阳和钟离,我无家可归,先把广陵城借给我,等打下寿阳,再把广陵还给朝廷。过两天又说,联军驻扎秦淮河南岸离石头城太近,我不能从石头城撤军,必须从京口撤。萧纲又同意。

双方一来一回,一商一议,又过去好几天。猴子变身耍猴人,萧纲倒被猴子耍得团团转。侯景一算计,时间还不够,米没运完,怎么办呢?正巧,萧纶的儿子萧确隔着秦淮河站在阵地最前沿跳脚骂侯景:“你等着!天子和你结盟,老子和你没完!”

又让侯景抓住一个理由,给皇帝上表章:“萧确这个毛头小子态度恶劣,是个危险份子,我撤军怕他会来追,必须把他调往台城。”

萧衍派人召萧确进城。萧确心道侯景算什么东西,他说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再三给皇帝写信,拒绝入城。萧衍当然不同意。萧确一天不进城,侯景一天不退兵。萧确是头犟驴,放出话来,再逼我进城,老子去荆州。

萧纶急得哭了,对儿子道:“台城围这么久,我们担忧皇上的处境,早早把侯景打发走算啦,以后怎么收拾他再说。”萧确听不进去,对老爹道:“侯景想走早走了,围困台城的军队不撤,根本不想走,我进不进城一点关系都没有。”萧纶怒道:“皇上定的事必须执行。”拿皇帝吓唬别人行,萧确唬不住,稳稳当当坐着不动地方。萧纶火冒三丈,冲身边的赵伯超道:“把这小子给我宰了,提他的人头进台城。”赵伯超多聪明,真把萧确杀了,萧纶会和他拼命。赵伯超当即拔出钢刀,斜视萧确道:“伯超识得君侯,刀不识君。”

父子闹得兵刃相见那是何苦,萧确痛哭流涕答应进城。萧纶转怒为喜,塞给儿子一篮子鸡蛋。不是给儿子吃的,那是给父皇萧衍吃的。萧衍吃素几十年了,从来不破戒。台城里蔬菜吃光,只能吃鸡蛋。议和这段时间城里城外有了联络,萧纶听说后收集几百只鸡蛋让萧确捎进城去。

萧确拐着篮子进城,城里惨不忍睹,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大街小径满是尸体,沟里流淌死人腐烂的脓汁。进得皇宫见到皇爷爷萧衍。八十六岁的老人颤微微接过鸡蛋,泪流满面,哽咽哭泣,亲自下厨做鸡蛋。那种境地下,皇帝也没人伺候,性命不保,谁管谁呀。

一代开国之君落到亲手做煮鸡蛋的田地,放眼中国历史绝无仅有。望着皇爷爷孤单瘦弱蹒跚的背影,萧确泪湿眼帘一片模糊。

碧水蓝天,春柳轻拂,湘东王萧绎正悠悠然与幕僚萧贲下棋。荆州大军行到武昌,萧绎无论如何不肯再行。与他同样停军不进的人大有人在,河东王萧誉的船队停泊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的水军停在西峡口。他们的理由出乎意料的一致,等待援兵聚齐。倘若他们继续等下去,援兵永远不可能聚齐。

萧绎神态宁静,一只独眼略有倦意,轮到萧贲走棋,萧贲吃子良久不见落子。萧绎怪道:“为何不下?”萧贲轻轻吁口气道:“殿下都无下意。”萧绎一皱眉,猛然意识到萧贲不是说下棋,借谐语讽刺他停军不发无东下救援国都之意。萧绎根本不想救父亲和兄长,因为他想做皇帝。父亲和兄长死掉岂不如意。萧绎心里实实在在感激侯景,盼着跛奴早早成就大事,怎么肯去妨碍。萧贲说中心事,心中秘密竟然被他人窥破,不禁恼羞成怒。萧绎强忍心中不满,这件事拿不上台面,更不要说治萧贲的罪。

朝廷与侯景议和的信函传到萧绎手里,萧绎想了想,瞥了一眼萧贲笑道:“不必再下啦,朝廷与侯景讲和,我军即刻班师。”萧贲不假思索道:“议和分明是假,侯景若放下武器,不待过江,小孩子都能杀他,他有这么傻吗?殿下拥兵十万,未见到叛贼便退兵,为什么?”

萧绎恨得牙根痒痒,为什么?你说为什么?我若不撤退,恐怕侯景真的议和退兵啦。萧绎面露微笑,心道:“亏你还叫我叔叔,让你多管闲事,回头宰了你。”

正直的萧贲未能躲过心狠手辣的萧绎的毒手,萧绎找个理由杀了他。但是,比萧贲狂的人还有,徐怦是一个。身为武陵王萧纪参军的徐怦不断催促发兵救援台城,萧纪抱着和七哥同样的心思,拒不发兵。事后萧纪诬陷徐怦谋反,且假惺惺对徐怦道:“顾念交情一场,我放过你的儿子们。”徐怦讽刺道:“生儿悉如殿下,留之何益!”徐怦这句讥语让他的儿子们命丧黄泉。

世界需要正直的人,而正直的人往往得不到好结果。人们有权力置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唯心理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迫害正人君子的人一样得不到好结果,因为他们将被广大善良的人所唾弃。对父亲和爷爷的生死置之不理的萧绎、萧纪、萧誉和萧慥们均未得到好下场。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侯景再次成功拖延时间,不仅东府城的米全部运进叛军控制的石头城,而且梁国实力最大的荆州军从武昌撤回江陵。侯景兴奋异常,直斥梁武帝及太子萧纲十项大罪,撕毁条约,背弃盟誓,再次掘开玄武湖的水,水淹台城,叛军四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