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27

第27章 奇袭建康

侯景奇袭建康。奇袭战讲究出其不意。叛军渡过长江,战略目标暴露。

南京城素有“龙蟠虎踞”之称,自古形胜之地,地势雄伟险峻。滚滚长江由西南北上折而向东,沿江丘陵起伏;北依鸡笼山、覆舟山、玄武湖;东濒青溪;秦淮河穿过城南。因山峰和江河之险,梁都建康沿续东晋南朝传统,无外郭城墙,由几座城池结合山川构成。西面的石头城和西州城;北面的白下城;东面的东府城;南面有丹阳郡城,呈众星捧月般护卫着内城,内城中心即皇宫所在地-台城。

建康易守难攻,城中粮食物资充足。侯景只能寄希望于快,速战速决。叛军推进速度极其迅速,十月二十二日渡江,二十四日抵达秦淮河。

侯景能从长江边兵不血刃一口气杀到秦淮河,在于防守建康南大门丹阳城的萧正德故意放水。萧衍与太子萧纲直到此时仍未意识到朝中有内奸,竟将防守内城宣阳门的重任交给故意败退下来的萧正德。丹阳郡城丢失,叛军直接面对秦淮河。

庾信负责秦淮河防务。庾信是南北朝的大文学家,极负盛名的《哀江南赋》即出自此人的手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庾信须感谢侯景。侯景之乱改变庾信的一生,使他写出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此之前,他是个情色文学作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再怎么说,情色文学受正统文学的排斥,红楼梦都曾被道学家们贬为“淫书”。侯景乱梁,庾信才会来到长安。人生历练、失败之痛、思乡之苦、悲国之愤激发潜能。西魏、北周、隋均尊庾信为文坛一代“宗师”。庾信的“怨歌行”即他个人命运的真实写照: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北朝文学大宗师此时此刻正端坐在朱雀门城楼上,一袭大袖宽衫,脚踩木屐,口嚼甘蔗,悠哉悠哉。魏晋南北朝讲究风度,南朝更甚。前秦天王苻坚百万大军压境,谢安从容对弈,和别人下棋。区区侯景万把人马,庾信尚不放在眼里。庾信来守秦淮河,因为他是太子的人。

太子萧纲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的战略思想就是防守。梁军中央军主力在寒山损失惨重,萧纶进攻寿阳又带去一部分人马。城中训练有素的士兵所剩无几,甚至把监狱里的囚徒都武装起来。建康城太平日久,禁卫军们站站岗、走走队列倒也称职,与叛军打野战恐怕不是对手,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队伍更是乌合之众。建康与寿阳不同,寿阳位于南北朝边境线上,萧衍为争夺寿阳与北魏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寿阳人会打仗,建康人不会。萧纲认为,不和侯景硬拼,守住建康城,用不了多久各地勤王部队到达,叛军必败。

萧纲军事部署如下:保卫建康的总指挥是萧纲长子萧大器,副总指挥才是羊侃;五子萧大春守石头城;东宫学士、建康令庾信守秦淮河的重要通道朱雀桥;萧推守东府城;谢禧、元贞守白下城。事实证明萧纲就是一个蠢货,他任命的将领,除了羊侃都是些扯蛋的人,庾信扯了第一把蛋。

朱雀桥是秦淮河最大的浮桥。太子萧纲想把浮桥拆了。萧正德不让拆,桥拆掉,侯景怎么过来。萧正德说,拆桥会动摇民心。现在军队乱了套,都往军械库跑,抢武器、抢装备。老百姓再乱起来,趁机打砸抢,控制不住局面。

萧纲一想,也是个理儿,桥不拆,派重兵把守。于是庾信手拿甘蔗,带宫中三千禁卫军防守朱雀桥。

道理再简单不过,既然不想主动出击,留着浮桥做什么。转眼间,尘头大起,喊杀震天,侯景的军队杀到。庾信一边嚼着甘蔗,一边慢条斯理下令拆除浮桥。刚刚拆了一条船,叛军冒出地平线,庾信看到令人恐怖的一幕,外星人入侵,魔鬼来了。

庾信的上一任建康令王复不认识马,误以为大老虎。庾信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将才,因为他认识马。然而,庾信不认识侯景阵中的马,哪有穿衣服的马,还穿着铁衣。当然有,不仅有,存在了两百年,只是庾信从来没有打过仗。马是怪物,骑在马上的人也是怪物,铁衣铁面,只有眼睛和一双手露在外面。

建康人没见过铁甲骑兵,上一次见北方人马披甲的重装骑兵尚要回溯到一百三十多年前,当年,刘裕利用投降的南燕国铁骑保卫被卢循围困的南京城。侯景的军队,连重装步兵均面戴铁面,透过铁条看到那一双双被欲望扭曲充满疯狂的野兽般的眼睛。

这是一支亡命之师,从他们渡过长江那一刻起,侯景在他们的心里刻下一行字:胜者称王,败者做鬼。

抵御亡命徒,需要拿出不怕死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有钱人缺少的。他们牵挂太多。世间的牵挂太多,胆子也就变得越来越小。庾信就是这种人。门阀贵族的优雅在于国家和法律的保护。失去国家和法律的保护,仍能从容面对贪婪、凶恶的人们,那才是真正的优雅,才是真正的勇士。否则,优雅和高贵只是贴在脸上的一张华丽的纸,风一吹便脱落了。

铁甲兵手握刀矛,一排排向秦淮河涌来,有如青色的海洋。乱箭划破长空。庾信咀嚼着甘蔗,已经品尝不到甜蜜的滋味。“嗖”,一支冷箭钉在身旁的城门柱上,箭尾摆动,发出“嗡嗡”的响声,手中那截甘蔗应声而落。庾信惊得灵魂出窍,如果继续留在朱雀桥的城门楼上,会有一支箭钉进他的胸膛。

庾信跑了,扔下三千将士不管。士兵们见长官不见了,也纷纷逃命,又一道天险让给侯景。萧正德党羽修好浮桥,迎接侯景渡河。庾信若能坚持一小会儿,太子萧纲派出的三千援军即到。对比双方人数,六千对八千,又占有地理优势,怎么也能抵挡一下。

战争决不是简单的数人数。一名优秀的军官抵得上十万雄师。援军将领是那位领水军统领王质。当他的号称精锐之师的三千人马迎头遇到叛军时,不等摆好阵式,士兵们先跑了。难怪陈昕说王质军队的战斗力差。既使士兵如虎,怎奈军官如羊。

宣阳门下,大叛徒萧正德与侯景会师。梁朝军袍红色,由于朱异供应青布给侯景,所以叛军的军服是青色。萧正德的军队反穿军袍,露出青绿色的里子。两家会师,叛军声势更盛。最要命的是,萧正德防守宣阳门,宣阳门是建康内城的大门。进入内城,气势宏伟的皇宫映入眼帘。

出奇的顺利,大大出乎侯景的预料。从渡江到来到皇宫前,侯景几乎兵不血刃,未遇到像模像样的阻击。如果说这是萧正德的功劳,令他更为诧异的事接连发生。萧大春放弃石头城逃跑,谢禧、元贞放弃白下城逃跑。拱卫皇宫的四座重要的城池只剩东府城尚在朝廷手里。石头城那是梁国屯放常平仓粮食的地方,萧大春等于将叛军最缺乏的东西拱手相让。

萧衍父子龟缩到皇宫内,人们争先恐后逃往皇宫,聪明人开始向皇宫运米。一座小小的宫城,聚集十万男女,搬进四十万斛粮食。

形势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变化,短短一天的时间,侯景占领大半个建康城,控制数十万居民,又得到常平仓的大米,萧衍父子反倒处于劣势。

不堪一击,不堪一击啊。侯景万分得意,上天的旨意,不信不行啊。又一个高王诞生啦。高欢是侯景的偶像,眼见比肩偶像,梦想成真。

倘若战争就此结束,那么建康上百万居民会从恶梦中解脱出来。因为侯景出兵前效仿高欢发布过命令,不乱杀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令行禁止。但是,侯景高兴得太早,恶梦刚刚开始。

台城保卫战

侯景离台城一步之遥,北朝降将羊侃阻击了他,拖至援兵到达,行百里者半九十,台城保卫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