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10719800000095

第95章 夺军

武川军退回平凉,众人感受到重重危机,如果没有领导者,他们会散架,像一盘散沙般流向四处。

将士们推荐都督寇洛为主将,寇洛年纪大、人缘好。寇洛还有一个优点,有自知之明。武川军面临的敌人,近有侯莫陈悦和曹泥,远有高欢。自己丢掉性命也就罢了,怎么忍心看着武川兄弟们一起命丧异域。

寇洛坚决不做主帅,众人七嘴八舌,赵贵力主拥戴宇文泰;李虎主张去荆州请来贺拔胜;还有人希望皇帝派人统领。将士们各怀心思,僵持不下,李虎悄悄动身上路,骑快马出武关奔荆州而去。赵贵等人发现少了李虎,忙派赫连达轻骑赶赴统万城。

武川兄弟们当中赵贵有勇有谋,贺拔岳被杀,赵贵带着五十名部下假意投降侯莫陈悦替贺拔岳收尸,深得众人之心。当时情况下请来宇文泰主军确属最佳选择,投降侯莫陈悦和高欢只能寄人篱下,贺拔胜和皇帝离得太远,武川人想在乱世中自强必须有自己人当头。宇文泰属第一人选,智谋过人,武功出众,最关键一点,鲜卑人中的豪门。在崇尚贵族的南北朝时代,豪门如同神话。赵贵想不想做首领?想得很,可惜和寇洛一样,资格不够。强敌环伺,凝聚不起人心,性命难保,谈什么当老大。

武川军引来四路人马争夺,高欢出手最快,帐下大将侯景率轻骑直奔平凉,可惜晋阳离平凉距离远,行动虽快并未第一时间赶到。

宇文泰的统万城距离平凉最近,但夏州官员们发生意见冲突耽误了行程。于谨等人同意接收武川军,大多数人则认为侯莫陈悦兵力强大,建议暂时观望一下。宇文泰轻笑道:“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元帅,就该进攻平凉,他却退守水洛,这是无能的表现。人们常常讲机会,什么是机会?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的即是机会。”宇文泰环顾众人,看着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大家好好想一想,机不可失啊。”

会议过后,宇文泰找来最亲密的部下蔡祐负责处理掉反对派。蔡祐干得漂亮利索,诱杀反对派的头子,稳定住夏州人心。宇文泰一高兴,认蔡祐做了干儿子。实际上两人年龄相仿,只是宇文泰出身鲜卑贵族,进入贵族家庭是每一个南北朝平民梦寐以求的事情。

宇文泰集结骑兵奔赴平凉,此时另有三队人马向关中赶来,高欢的大将侯景来得最快,两支人马跑到安定碰上头。宇文泰当然知道侯景此行目的,同是六镇鲜卑人,同在尔朱荣军队里做军官,宇文泰熟悉侯景,知道羯人跛子不好惹。宇文泰比侯景小三岁,侯景时年31岁,小时候是个无赖,长大变成智勇双全的将领。高手相遇一定要在气势上占得上风,宇文泰豪气凌云,不畏惧高欢,怎么会怕侯景,两人马打照面,宇文泰大声喝道:“贺拔公虽然不在了,我黑獭还活着,你想做什么!”

将来大闹江南的侯瘸子吓得脸绿了,关中是人家的地盘,接收的军队是武川军,无论从哪一方面论,他一个怀朔人都是外人。招降不是打仗,侯景没带大部队过来,随从也不多。双方对比,宇文泰占绝对优势,打断猴子的瘸腿像折杨柳枝那般容易。侯景机灵,陪着笑脸道:“我是一支箭,人家射往哪里就往哪里去。”

“好啊,”宇文泰摘下弓,虚拉一下弓弦,又把侯景吓一跳,只听宇文泰道:“我把你射回去。”

侯景心里恨不得把黑鬼的脑袋拧下来,脸上却挂着笑。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知难而退,大丈夫也,侯景灰溜溜走了。

宇文泰到达平凉,下了马第一个反应,放声大哭,哭贺拔岳,哭得武川将士又喜又悲,喜的是见到亲人啦,不必担惊受怕,悲的是想起旧主子。

刚刚整编完军队,侯景又来了,这次不是一个人,也没带兵器,带了一个慰问团,转达大丞相高欢的问候。宇文泰傲慢地接见慰问团,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式,威胁慰问团代表们,“留下,共享富贵,走,砍下脑袋。”无奈代表们的骨头硬得很,不肯留下喝西北风。魏末乱世,关中常年战乱,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经常发生大饥荒,况且宇文泰只不过一个小小军阀,士大夫们谁肯效力。最终,宇文泰没履行诺言。慰问团回到晋阳,向高欢汇报观察到的情报:“宇文泰,英雄也,趁他未能站稳脚跟之时赶快灭掉,否则后患无穷。”

高欢大丞相得意洋洋道:“你们看到贺拔岳的下场了吗?我会用计策取胜的。”高欢放弃用武力消灭宇文泰的最佳良机,不是轻视心理作怪,而是目前宇文泰不是最大的敌人。

慰问团前脚刚走,元修皇帝的接收大员元毗将军后脚就到,带来皇帝诏书,收编贺拔岳军,与侯莫陈悦军一并回洛阳。

接收办不到,武川军团有了新主人。回洛阳只有一条路,与高欢打仗,大家心知肚明。宇文泰心在关中,侯莫陈悦已经投靠高欢,两人均不想回洛阳。元毗两手空空回家,给皇帝带来唯一的安慰,宇文泰口头表示忠于皇帝。

最后一拨接管武川军团的人来了,一个年青英俊的美男子,贺拔岳的大哥荆州刺史贺拔胜派来的部将独孤如愿。独孤如愿另有一个名字叫做独孤信,那是宇文泰改的名字。

独孤信出自鲜卑望族,武川豪门,独孤家族的历史悠久,比宇文家族更早融入拓跋鲜卑人的国家。独孤信军中另有雅号,叫做独孤郎,因他生得英俊漂亮,举止优雅,风流倜傥,衣着品位与寻常人不同,往往引领时尚潮流,故而无数粉丝为之痴迷倾倒,狂热追捧,“侧帽”一词便为他所创。

《北史》载过一则故事,“(独孤)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这则故事讲得是独孤信出城打猎,游兴正浓,忘记时辰,转眼日暮黄昏。为抢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回去,独孤信快马加鞭,风吹歪了帽子无所察觉。晚霞映照,侧帽风流,行人大感惊艳。第二日凌晨,大街小巷戴帽子的人全部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

今天明星们的号召力不过如此。“侧帽”典故千古流传,后人引为风流自赏之意,诗人吟诵不止。纳兰性德的“倚柳题笺,当花侧帽。” 晏殊的“侧帽风前花满路。” 李商隐的“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魏晋南北朝崇尚美丽,美男子数之不尽。独孤信在中国历史人物中的鼎鼎大名非因绝世风姿,而是拜女儿们所赐。

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大女儿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四女儿嫁给李昞,生子李渊,唐朝追尊元贞皇后;七女儿系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妻子献文皇后,生子隋炀帝杨广。周书及北史充满羡慕的口吻慨叹道:“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独孤信做了三个朝代的老丈人,可谓中国历史第一岳父老泰山。

独孤家就像一条线索,贯穿北周、隋、唐三代。如果把三朝比喻成一座宝库,独孤家无疑是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可以一窥其中的秘密。独孤信的一生见证北魏帝国的分裂、北周王朝的兴起。他的命运和出生地武川,以及塞上骁猛骠悍的鲜卑武士紧紧相连。

破六韩拔陵引发六镇大起义,起初武川贵族站在朝廷一边,贺拔氏、宇文氏和独孤氏联合行动,袭杀攻占武川的义军大将卫可孤。年仅二十岁的独孤信参与刺杀行动,从此名扬天下。六镇起义失败后,北魏朝廷强迫六镇兵民离开家乡,发往河北各地军府,引起六镇鲜卑人的报复。宇文家和独孤家先后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独孤信参加河北葛荣义军。滏口会战,尔朱荣击败葛荣,收编军队。尔朱荣代表鲜卑武人执政,独孤信加入尔朱荣集团担任军官,帮助官军攻打各地义军。

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武川人再度走到一起。他们在贺拔胜和贺拔岳兄弟带领下,组建武川军团。征讨幽州韩楼是武川军团的杰作,幽州之战为世人展现了独孤美男的武功。真实历史中武将单挑并不多见。三国武将时常捉对厮杀,那不过是演义而已。独孤信于两军阵前单挑敌军猛将袁肆周,生擒活捉倒是载入正史,足见独孤信的过人功夫。战后,贺拔岳带领武川军团主力去关中平叛。高欢击败尔朱家族后,独孤信跟随贺拔胜带着另一部分武川军镇守荆州。北魏的荆州在今河南南部,南阳、邓州、新野一带,是防御萧梁王朝的南方重镇。

贺拔岳死后,李虎快马赶到荆州,希望贺拔胜尽快入关中接收武川军团。贺拔胜胸无平天下的大志,意识不到关中的重要,也就无意于这支军队,仅仅派出独孤信前去统领。独孤信固然出身名门,在武川军团中享有大名,可是比起贺拔胜来,资格差得多。若贺拔胜亲自到关中,恐怕宇文泰只能拱手让出军队指挥权。同样,如果元修皇帝有胆有识,亲自来接收,那么历史必将改写。

独孤信赶到平凉,发现武川军团新的领袖竟然变成少时的伙伴宇文泰。独孤信大宇文泰四岁,两人是好朋友,曾经一同参与袭杀卫可孤的军事行动,一同起义,一同参加尔朱荣的军队。宇文泰做武川军团的首领,独孤信高兴,相见甚欢。义气让独孤信选择放弃,因为武川军团仍在武川人手中。若独孤信一意孤行,武川军团势必分裂。

独孤信留在军中是个威胁,一则独孤信名望与宇文泰不相上下,二则是贺拔胜亲点的将。宇文泰开始算计好朋友,安排他去洛阳出差。独孤信远离关中,留在朝廷担任禁卫军官。宇文泰与独孤信微妙的关系足以揭示西魏政治格局的奥妙,揭开神秘的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之间互动的面纱。独孤信重情重义,宇文泰只为自己,所以独孤信永远是一将,而宇文泰则是雄主。

宇文泰与侯莫陈悦展开争夺关中的战争,宇文泰率军冒大雪出木狭关突袭侯莫陈悦屯兵地水洛,侯莫陈悦退守略阳。宇文泰选派轻骑继续进攻,侯莫陈悦再次后退,一直退到根据地秦州。宇文泰马不停蹄,长途奔袭,侯莫陈悦率主力退出州城,扎营于城南险要之地,与秦州城形成掎角之势。

正当侯莫陈悦退无可退,欲与宇文泰决一死战之际,最亲密的部下李弼秘密投降宇文泰。李弼神态自若地对将士们说,“侯莫陈公准备回师秦州,你们怎么还不收拾衣物。”李弼和侯莫陈悦是亲戚,将士们听信李弼的话,争先恐后往秦州跑,跑到城下发现李弼和他的部下早已等在城门口,军队连同秦州一起投降。

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侯莫陈悦避敌锐气,后发制人的战术不能说完全错误,当年刘备从新野一直逃到夏口,最后实现战略大反击。可是大家公认侯莫陈悦的实力居宇文泰之上,一再退让,给众人一种侯莫陈悦懦弱、胆小,害怕宇文泰的感觉,丧失信心和斗志,最后连勇武的亲密战友李弼也认为侯莫陈悦大势已去,转投敌人。

宇文泰得到李弼喜出望外,兴奋地说:“你我同心,天下不足平。”李弼有将才,打仗像头狮子,敌人望而生畏,军队里流传着一句话:“切莫与李将军对阵。” 李弼有私人武装,且能控制侯莫陈悦的军队,这是宇文泰最喜欢之处。李弼挤身西魏八大柱国全凭临阵起义的功劳。隋唐大贵族多发源于武川,成名于关陇,李弼有个著名的后代,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

侯莫陈悦的军队完全崩溃,侯莫陈悦逃亡路上自杀,关中落入宇文泰之手。称雄关中不是宇文泰的终极目标,人的欲望无穷尽。战术大师于谨提出新的战略,“挟天子令诸侯”。此计一举奠定于谨西魏八大柱国的地位。

实施这条计策的前提条件是忽悠皇帝到关中来。于谨受命前往洛阳,他相信皇帝肯定会去关中,因为皇帝与高欢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要再添一把柴,烈火会熊熊燃起。

高欢原本派出大将韩轨救援侯莫陈悦,路上得知侯莫陈悦败亡的消息,迅速换了一张脸皮,派人拿着礼物交结宇文泰。宇文泰顺势把高欢的书信原封不动转交洛阳,并派出五千步骑进驻长安声援皇帝。

果然,得到宇文泰效忠的元修皇帝坚定反抗高欢的决心,封宇文泰为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承认宇文泰对关中的实际控制,日夜与保皇派斛斯椿、王思政等人策划除掉高欢。

高欢身在晋阳,洛阳的动静却了如指掌,朝中有许多耳目,侍中封隆之、仆射孙腾、领军将军娄昭等都是高欢的人。封隆之直截了当对高欢说:“斛斯椿等人反复无常,在皇帝身边肯定会惹出大祸。” 元修皇帝杀高乾一事令同为河北豪族的封隆之不爽,故而坚定倒向高欢。谁知他们内部乱起来,为了一个漂亮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