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10719800000040

第40章 水淹合肥

合肥战略地位之重要自不必言,三国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城下交锋十余次,每每落败,逍遥津之战使北方大将张辽威震天下。北魏国在合肥设有重兵。然而,历史没有重演,韦睿一战取合肥,成为南军中一只猛虎。

在我们眼里,视为猛虎的将领必如项羽、吕布,或是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之辈。韦睿恰恰相反,是个身体羸弱的老者,时年64岁。韦睿58岁跟随萧衍襄阳起兵,步入军旅生涯,掌兵以来深得部下爱戴。他带兵有自己的原则,士兵们的营房没有建起,决不肯先休息;士兵们没有吃饭,决不肯先就餐;三更天必定起床,张灯达曙,一直工作到天明。

爱惜和纵容不同,纵容士兵则是骄兵。韦睿军纪严格,军队营垒工事构筑有统一的标准,不差分毫。

梁军北伐,身为豫州刺史的韦睿派长史王超、部将冯道根等人率军队进攻北魏小岘关(今安徽含山北)。自历阳至合肥,小岘必由之路,地势险厄。小岘也叫昭关,想当年春秋时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可见此地之重要。

梁军久攻小岘关不克,韦睿亲自督战,到第一线视察。突然关门大开,数百名魏兵耀武扬威冲了出来。韦睿下令攻击,众将不同意,“我们轻装而来,未作准备,要打也要回营穿上铠甲。”韦睿木着脸道:“等你们穿上铠甲,敌人岂不撤回去了。小岘关有两千敌兵,攻则不足,守则有余。他们之所以敢于出来突击,必是精兵勇将,若能挫其威风,城池不攻自破。”

魏军采取的战术和冯道根在阜陵用过的一模一样,趁梁军增援部队初来立足未稳,杀你一阵,树立自信心,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韦睿。

这是韦睿指挥作战第一仗,将领们对老头没信心,互相看着,迟疑不定。韦睿手指统领军队的节杖,冷冷道:“朝廷授我此物,不是装饰品,韦睿军法不可犯!”

谁不上砍谁的脑袋。众将见老头声色俱厉,只得领着人马奋勇冲杀,双方一场混战,魏兵败入城中。梁兵趁机大举攻城,攻击持续到半夜,拿下小岘关,抵达合肥城。

梁将胡景略攻击合肥有段时间了,毫无起色。韦睿观察合肥山川地形,发现魏军在合肥东西构筑两座小城,形成保护,城防相当坚固,硬攻伤亡惨重,很难取胜。通过观察,韦睿迅速发现合肥城防的弱点,离肥水太近。“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肥水当然可以灌合肥喽。”三国时代曹魏合肥守将满宠,曾经提议放弃离施水近的合肥城另建新城,其用意就在这里。

梁军借着夜色修堤坝阻拦肥水,滚动的洪水流向合肥城,水位一点点上升。虽然升得慢,泡在水里,总有一天会淹垮。梁军的战船开始围着合肥城游弋,攻取了两座小城。

合肥魏军向寿阳求救,魏将杨灵胤率五万增援部队赶到。众将害怕,催促韦睿向朝廷告急,再派援兵。老头笑了:“我军人多,敌人增兵,敌军人多,我们增兵,什么时候是个头?打胜仗靠人多吗?兵贵用奇,不在多少。再说,敌人兵至壕边,现在请求支援是不是有些晚?敌人敢来我们就敢打!”

梁军击败魏军进攻,诸将正沾沾自喜,发现敌人是佯动,主力杀向大堤,全歼护堤守军一千多人,上万魏兵扛着家伙凿堤。众将又慌了神,提议撤军。韦睿大怒,喝斥道:“岂有此理!军败将死,有进无退。”

韦睿率人赶往大堤,下了船,将帅旗插在堤下,以示与大堤共存亡之决心。韦睿年老体弱,不善骑马。每次作战,纶巾儒服,坐着人抬的轻轿,手持竹如意指挥军队。这一次,亲提长剑与敌人争堤。杀退魏兵后,韦睿干脆把堡垒建在大堤之上。

淹倒合肥城恐怕要等一段时间,韦睿不想等了,建造高大的楼船,船身与合肥城一般高,四面围攻,箭如雨下,城里人只有哇哇哭的份。守将中弩箭身亡,合肥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