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10719800000023

第23章 交战

裴叔业的妙计败在一个叫傅永的魏军军官手里。傅永字修期,出身平民,武艺高强,能手执鞍桥,马上倒立驰骋。早年好武,二十多岁不会写字。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他没法回信,急得团团转,被人笑话。从此,傅永发愤读书,文武双全,官拜平南将军王肃长史。

裴叔业围魏救赵之策,打得就是北魏的南豫州,王肃派傅永防察边镇。齐军两路进发,一支一万人的军队进攻黄郭戍,裴叔业自率大军进攻临泉楚王戍。攻打黄郭戍的齐军夜间偷营中了傅永埋伏,军官战死,士兵死伤数以千计。打败这一路齐军,傅永仅带一名随从星夜快马加鞭赶到楚王戍,分出一千名战士埋伏在城外。

齐国大军大摇大摆来到楚王戍,裴叔业亲临城下,指挥部署军队围城。魏军埋伏在外围的军队对齐国后军发起突袭。齐军不曾料到一座小城敢于主动进攻,惊慌失措,后军溃败。裴叔业率数千精兵增援后军。傅永登上城楼,远远瞧见敌军主将向后去了,知道伏兵得手,下令开城出击。

魏军奋勇冲杀,齐军大败。裴叔业跑得连伞盖、旗鼓都丢了,本意围魏救赵,结果数万人马让人家几千人杀个屁滚尿流。魏军将士还想痛追落水狗,傅永制止道:“我们不足三千人,齐军数万,之所以能够打败他们,全仗出其不意,如果敌人知道我们虚实就麻烦了。”

孝文帝得知东线告捷,赞叹傅永道:“上马能击贼,下马作文章,唯有傅修期!” 受傅永激励,魏军连克新野、南阳两处重镇,斩刘思忌,活捉房伯玉。房伯玉和刘思忌是齐军沔北边镇灵魂人物,两人一死一降,汉北大震,各地守将纷纷逃跑。

魏国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向襄阳挺进,兵锋指向樊城。崔慧景的援兵抵达襄阳,会合萧衍诸将向邓城进发。邓城,关羽水淹七军的地方。齐军前锋刚刚抵达邓城,数万魏骑蜂拥而至。

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齐军登城防守,遥望原野之上铁骑如林。齐兵急着赶路,早晨没怎么吃饭,又饿又怕。萧衍向主帅崔慧景出主意道:“我军远道而来,饥饿疲惫。邓城城池不坚固,缺少粮食。众军若知内情,怕出变故。不如趁敌人初来,不知我军虚实,主动出城攻击,或可扭转败局。”

崔慧景心中恐惧,暗地想:“或可?有几成把握?我们区区数千人怎么决战?”但主将不能害怕,表面装作若无其事,拍拍萧衍肩膀:“别害怕,北方游虏从不夜间围城,待天黑自会离去。”

说得轻松,崔慧景站城楼仔细一观察,不对,魏军越聚越多,有骑兵迂回城南。凭多年作战经验,崔慧景感觉魏军大有围而全歼之势,赶紧偷偷溜下城来,带着部曲亲兵从南门开溜。

各路军队找不到总指挥,乱成一片,争相逃跑,萧衍喝止不住,只得安排军主刘山阳断后。刘山阳是员虎将,这一辈子遇上萧衍算倒了大楣,经常让人家算计,最后两封空函结果性命。

刘山阳率数百精兵与魏军入城部队展开巷战,且战且退,由北门战行至南门,向樊城退却。半路遇到崔慧景,不是崔老帅等他,而是前面桥梁被拥挤的齐军踩断过不去。魏兵半包围发箭攻击。刘山阳急中生智,下令士兵们将衣甲与兵器统统扔进沟里,踩踏而过。大队魏兵紧追不舍。齐军退到樊城,刘山阳据城死战,直杀到日落西山,魏兵才撤走。

崔慧景这一闹,威信扫地,各路军队不听命令,趁着天黑下船回襄阳去了,诺大樊城只剩曹虎一支军队。曹虎不能走,樊城是他的辖区,丢掉城市有失地之责。

孝文帝元宏十万大军围城,曹虎闭门不出。该着曹虎走运,魏国大将王肃发起义阳攻坚战,战事不顺,元宏去东线督战,樊城压力顿减。

傅永击败齐军主力,魏军趁机攻击义阳,裴叔业老调重弹,不救义阳反攻涡阳。围魏救赵之计这次起作用,涡阳一丢,齐军可向许昌开进。元宏给王肃下达指示,“宁可不要义阳,绝不能丢涡阳。”

魏军大将傅永、刘藻、高聪率兵救涡阳。临行前刘藻夸下海口,要与孝文帝相会于曲阿,今天的丹阳,言外之意不仅救下涡阳,还要打下齐国都城南京。不曾料到,人马刚到涡阳,让裴叔业杀了个大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傅永那么能打仗的一个人,受这俩蠢和尚牵连,一败涂地。来的路上傅永就说:“我们远道而来,应该深沟高垒,立稳脚跟再出战。”刘藻立功心切,心道扎下营盘墨迹半月,什么时候过长江?

刘藻是刺史,傅永是长史,稍微差那么一小块,官大一级压死人。魏军一到涡阳,刘藻学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营帐辎重一古脑全扔了,下令攻击。可惜魏将中没有项羽,倒出了范跑跑。两军恶战,高聪望风退败,连累魏军吃败仗。多亏傅永沿途收集败兵,从容退走。魏军锐气挫尽,第二日交锋再败,伤亡一万多人。孝文帝大怒,枷锁三将至悬瓠。

王肃撤义阳之围,率十万魏军反攻,大败裴叔业,齐军奔逃数百里,兵退涡口。魏军形势一片大好,元宏下诏各地继续征兵,务必于八月前征调二十万军队到悬瓠,发起秋季攻势,打过淮河和长江去。

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齐明帝萧鸾病重,病中继续大杀诸王,境内再次发生叛乱。萧鸾亲侄子始安王萧遥光是最大的帮凶。萧遥光是个瘸子,残疾之人做事容易出格。萧遥光唆使叔叔杀掉余留的十王,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儿子们一个不剩,全部杀光。萧鸾杀皇族有个特点,侍从们都清楚。只要萧遥光入宫与皇帝进行长时间的谈话,然后皇帝索要香火,在菩萨面前祈祷,呜咽流涕,第二天准有人被诛杀。

高压之下,会稽太守王敬则起兵谋反,一万甲兵渡过钱塘江,江东百姓争相从军,人马十余万。

王敬则叛乱声势浩大,席卷江东。萧鸾用兵不多、时间不长便平息下来,王敬则死于军中。失败原因有四:其一,王敬则本非将才。其二,中萧衍美人计,丧失斗志,平时未加准备。其三,女婿告发阴谋,起兵仓促。其四,军队中多是乌合之众,举着锄头扁担的农夫凑了九万人。

王敬则三吴狗贩,母亲是个女巫,仗着一身武功,靠参与谋杀刘子业和刘昱两个小皇帝平步青云。本来可以安渡晚年,可萧鸾疑心特大,病重之时派张瑰为平东将军驻守吴郡进行监视。当王敬则密谋起兵时,女婿谢朓告发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谢朓,唐代诗仙李白如此赞美,可见谢朓文采之高、诗风之美。其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皆为古今名句。

谢朓人生不如意,出自高门望族陈郡谢氏,到他这一辈,家境败落,只得和武夫王敬则结亲,娶狗贩的女儿在注重门阀的南朝多丢人。谢朓出卖老丈人保全自身,惹恼妻子,王氏怀揣利刃要杀丈夫,谢朓有家不能回。南朝没有忠君的风气,人们时常出言讥讽。告密的人告密亡,后来谢朓再次出卖萧遥光,为萧遥光所杀。谢朓临刑前叹息道:“天道其不可昧!我虽不杀王公,王公因我而死。”

可惜天下少一个大诗人,也少了一个怯懦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