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10719800000021

第21章 杀子

14岁的太子元恂是孝文帝长子,鲜卑人普遍早熟,元恂有自己的理想,不想盲从父皇的国策。在鲜卑人影响下,元恂成为北魏国的愤青,极端鲜卑主义者,不喜欢穿汉服,私下里常著胡服。

元恂讨厌汉化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他身体肥胖,而河南气候炎热,不如旧都平城清凉。其二,和大多数顽皮的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学习。鲜卑人不讲文化,牧羊放马,纵鹰围猎,正和元恂胃口。

密谋发动叛乱的鲜卑人相中元恂,利用思念家乡的心思,唆使太子返归平城。密谋集团的主谋就是那个曾经苦谏冯太后不要废孝文帝的穆泰。二十年过去,孝文帝离鲜卑人渐行渐远,时任定州刺史的穆泰悔不当初,借口身体不好,不适合南方暖湿的气候,请求朝廷调任恒州。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故都平城在恒州境,穆泰欲回到平城另立朝廷。

孝文帝不知有计,把穆泰调任恒州,原恒州刺史陆睿转任定州刺史。征北大将军陆睿是北魏国名将,几次出征柔然大获全胜。穆泰到达平城之后,与陆睿一起谋划政变,勾结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镇北大将军乐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单等太子元恂回到平城举行叛乱。他们没想到太子元恂出事了。

元恂打好如意算盘,趁父皇去嵩山巡察的机会逃归平城。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的少林寺建于太和二十年。元恂北叛之日正是孝文帝游嵩山之时,可能为少林寺剪彩去了。元恂带领左右亲信,斩杀敢于阻挡自已的老师高道悦,骑快马出城。领军将军元俨得到报告,果断下令封锁宫门、城门,将元恂等人困于城中。第二日凌晨派人飞骑报告皇帝。

元宏大惊失色,赶回洛阳。入宫之后,孝文帝与弟弟元禧轮翻抡起大棍痛打元恂一百棍子,打得皮开肉绽,囚禁于城西。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爬起来。孝文帝召集文武百官,强忍心中的痛苦和悲哀,对群臣道:“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待我死后恐有永嘉之乱。”为保证帝国汉化改革长期进行下去,孝文帝拒绝群臣求情,废掉太子。

孝文帝尚不知道元恂与鲜卑贵族保守派有密谋。穆泰等人得到太子被废的消息,临时决定拥立阳平王元颐为皇帝。不成想元颐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一边敷衍搪塞,一边向皇帝告密。孝文帝立刻派任城王元澄平叛,元澄不带大军率轻骑倍道兼程,出雁门关直入平城,以迅雷之势抓捕穆泰、陆睿、元隆、元超及其亲党,一举消灭反叛集团。

中尉李彪揭发元恂参与谋反集团。北魏国的大法官李彪出身平民,依靠陆睿和李冲地提拔一路升起来,深得孝文帝宠信。孝文帝对其评价很高,欣赏地对群臣说:“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李彪有才干,做为北魏国的外交官数次出使萧齐王朝。每次渡江回国,齐武帝萧赜总是恋恋不舍。最后一次萧赜对他说:“卿上一次临行前,曾赋阮藉的诗‘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然回来了。今日此还,能否再回来吗?”李彪回答道:“宴衍清都中,一去永矣哉。”萧赜惘然道:“清都可尔,一去何事?观卿此言,似成长别,朕当十里相送。”萧赜亲自送到南京城外的琅邪城,登山临江,命群臣赋诗送别,足见对李彪的看重。

李彪刚直不阿,人称酷吏,执法不避亲贵。有劣迹的鲜卑贵族、汉人豪强闻之丧胆。中国古代常用刑具“木手”就是他发明的。硬木制成,桐油浸泡,除把柄外另一头雕刻成手的形状,故名木手。后来叫“鬼头棍”,慢慢演变成警察用的警棍,李彪实为警棍之祖。

李彪收拾人,专门用木手拍击犯人的胁肋,敲断几根骨头实属寻常。只要你不肯招供,李彪吩咐一声:“木手拿来。”犯人立马签字画押。

皇帝手下总有一两个赤胆忠心、不怕得罪人的人。让你收拾谁,你就收拾谁。皇帝想收拾谁,不用表态,早就收拾了。李彪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琢磨,废太子元恂在皇帝心里是个累赘,一旦孝文帝立二皇子为帝,鲜卑人造反指定捧元恂。只要找到元恂参与谋反的证据,皇帝就有理由把他杀掉。

证据最容易搞,因为李彪有木手。元恂死了,皇叔元禧奉皇帝之命赐毒酒,逼令元恂自尽,时年15岁。虎毒不食子。孝文帝心狠手辣除掉儿子,以至于有人认为无情无义。家与国哪一个重要,道武帝拓跋珪给出答案,“子贵母死”。儿子母亲都可以死,拓跋帝国不能亡。

此时的孝文帝身染疾病,私下里对任成王元澄说:“朕疾患淹年,气力惙弊。”战争、汉化、叛乱,令正值壮年的孝文帝身心憔悴,疾病缠身。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更不能将国家交给鲜卑愤青。

为消灭最后一个敌人,孝文帝拖着疾病的身躯再次踏上南征之路。三年前,魏军四路并进,兵力分散,无功而返。元宏吸取失败经验,采取重点进攻,主攻襄阳。

公元497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八月,元宏留任城王元澄与副总理李冲、大法官李彪共守洛阳,亲率大军二十万,分三十六军,向南阳进发。魏军号称百万,摄唇吹哨,作鹰隼之声,响彻远近,惊天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