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10719800000012

第12章 千金散尽不复来

萧昭业登基,最郁闷的当属王融。他没有去参加新皇的登基仪式,独自回到中书省办公室,脱下一身戎装,长叹道:“公误我啊!”

王融辅佐的明公萧子良此时被萧昭业派人严密监控。大典过后,萧子良拜为太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可是历代权臣梦想得到的待遇,但是,这位新皇帝的养父二叔早已决计明哲保身,退出江湖,金盆洗手。萧子良深入简出,不预国事,政事完全交给尚书令萧鸾。

王融做了替死鬼,十几天后,萧昭业亲自下诏抓捕王融入狱。萧子良袖手旁观,连过问一下都不肯。王家来人请萧子良出面营救,萧子良唉声叹气,不置可否。不久,年仅27岁的王融被赐死于狱中。

“竟陵八友”中的沈约写了一首《伤王融》的诗来怀念好友:

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

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

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

折风落迅羽。流恨满青松。

王融王元长死的冤,保错主子,保了一个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主子。人们把这次未遂宫廷政变的主犯定成王融,是一件冤案。凭一个四、五品的中书郎岂有本事发动军事政变。就像王融在狱中辩解的那样:“我只是奉诏行事,从不敢私自做主。”

此次政权交替是齐武帝萧赜一手策划,王融只是执行者。事发后,朝野上下为王融叫屈,主政的萧鸾不得不顺应民意,上表为王融求情。搞政治,萧昭业太嫩,为一已之怨杀害江南名士、大文学家,不仅失去竟陵王文士集团的支持,而且失去门阀望族的支持。

不到一年,竟陵王萧子良死了,窝囊死了。说他没有当皇帝的想法,那是欺人之谈。有做皇帝的机会,没有做皇帝的本事。他的死,乐坏了两个人,萧昭业和萧鸾。

萧昭业为失去一个严父而高兴,萧鸾为失去一个政敌而高兴。对于萧昭业来说,他是乐极生悲。萧子良的死加速萧鸾篡位的步伐,而萧昭业仍在为这把火不断地添柴。

文惠太子性格严厉,家教森严。萧昭业住西州时,大到王府收支,小到日常零用钱,严格控制,一分钱不多给。萧昭业和狐朋狗友们喝花酒,逛夜市,玩营妓,夜生活开销很大,让钱憋得难受。逼得急了,堂堂南郡王背着人去向商人借钱。萧昭业曾满腹委屈地对豫章王妃庾氏(他的二奶奶)哭诉道:“阿婆,佛法有言,有福德生于帝王家。我今日做了天王,便是大罪,左右主帅动不动加以拘束,不如市井屠户富商的儿子们百倍!”

萧昭业说这话,那是骗他二奶奶钱呢。文惠太子确实管得太严格,教育需要引导,一味压抑反而不起好作用。

现在萧昭业贵为天子,倒成了暴发户,看着斋库里的钱两眼发直。萧赜勤俭,大内存钱八亿万。堆集如山的钱币,瞧得萧昭业两眼变成方形,嘴角流着口水,喃喃道:“孔方兄啊,孔方兄,我昔日求你一文不得,今日可不可以用你呀?”

赏!赏!赏!

从前跟着萧昭业的那些个美女、同志、朋友、帮闲、混混,一律有赏。以前他总是打白条,找张黄纸写上官名赏给他们,放入锦囊之中,一人一个小布袋背着,答应登基之后兑现。现在不用了,真正不差钱。一出手十几万、几百万,睁着眼赏,闭着眼也赏。高兴了,打开库门,任由伙计们随便拿。以前斗鸡买不着好鸡,现在买天下最好的鸡,最贵的鸡。

妃子们这些年跟着自己受委屈,没钱买名牌衣服,没钱置办宝物。这下有了,皇宫中多少奇珍异宝。萧昭业领着心爱的女人们来到库房,一室珍宝灿烂夺目、耀眼辉煌。皇后何婧英带头,皇妃们搬起宝贝就砸,宝器古董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女人们的欢笑声中万千珠宝化为一片碎砾。齐武帝萧赜心爱的“甘草杖”,则被宫女们断成寸段,分而玩耍。

红楼梦贾宝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那算得了什么,萧昭业才是护花的使者、人间的痴情种。

不到半年,斋库之中金钱过半,财物空空。有钱大家使,不能这么破坏。败家子!眼见府库金钱财物荡尽,没有分到钱的大臣们红着两只眼,心中暗骂,不停地诅咒:“小子,你就跟着小人和女人们去过吧,有你后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