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10718700000027

第27章 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诚信品质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怎样知道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呢?对于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人们尝试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有人采用一种叫做多道生理记录仪(俗称测谎仪)的仪器来测量人们是否在说谎,但这种方法引起不少争议,也不便于操作;也有人使用投射测验,通过某个问题或故事来了解一个人诚实与否,但准确性有待提高,也不易操作;还有人借用情景测验来观察人们的诚信度,但效果不太理想。能否使用简便而快捷的工具呢?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大致了解一个人是否诚信。既有间接的方法,如人性的哲学量表、人际信任问卷,也有直接的方法,如诚信问卷、形容词选择法。

1.人性的哲学量表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对人性的一般态度:人是自私的吗?别人的话是否可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简单的利益交换吗?

我们对人性的态度不同,影响着我们是否讲诚信。比如,如果一个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人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那么,他就可能不会去讲诚信了,认为只要能获得利益哪怕是欺骗别人都行。相反,如果认为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他就会重视诚信的价值,真诚待人。因此,可以通过人性量表来大致了解一个人的人性观,通过这种间接的方法,就可以粗略地推测一个人是否会讲诚信了。

下面这个量表是在赖茨曼(Wrightsman,1964,1974)编制的《人性的哲学量表》的基础上稍作删减和修改而成的,大致可以用于测量一个人的人性观,来评价一个人对他人一般行为模式的看法。它主要考察人性的6个不同的成分:值得信任、利他主义、独立性、意志力与理性、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变异性。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句话,判断你对每一陈述的赞同程度。在相应的选项后打上“√”。回答时请注意:

1.每个题项不需要思考太久,只需根据你的第一印象作答;

2.如果你认为这些选项均不能确切地反映自己的见解,请选择最接近的那一个。

计分方法:完全同意记 3分,部分同意记 2分,略微同意记 1分,略微不同意记-1分,部分不同意记-2分,完全不同意记-3分。标*的为反向计分题,即:完全同意记-3分,……完全不同意记 3分。整个量表的分数范围在-20和 20之间,中间值为0分。

如果你的得分是正数,说明你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的,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都会相互信任、相互关怀。这样你就会非常乐意与人坦诚相待,履行诺言。是不是分数越高越好呢?不是。如果你对人性的看法过于积极乐观,如认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都值得信任,那么你在生活中肯定会遭受一定的挫折,上当受骗。

如果你的分数是负数,表明你对人性的看法是消极的,你倾向于不信任他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得分呢?我们建议你不妨从下面两方面来看:

(1)发掘人性的优点 人性都有好的一面,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里,人们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喜欢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善于发现人性善良、积极的方面,有助于你乐观地看待人生,而不是去怀疑所有人,认为人们都不讲诚信。

(2)正视人性的弱点 发掘人性优点的同时,还应正视人性的弱点。比如,人有时会有一些自私的想法,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当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时总想投机取巧超过别人,等等。这些弱点也会影响人们是否去恪守诚信。看到这些弱点,你就不会盲目地认为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积极向上的了。

总之,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性,不走极端。

2.人际信任量表

人际信任是指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相信和信赖。人际信任程度的高低,也可以间接地折射出人们有多大意愿去讲诚信。如果你的人际信任程度比较高,说明你对周围的人比较放心,向他们说实话办实事自己不怕吃亏;相反,如果过低,那么你对周围的人就会有所顾虑了,担心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下面的这个量表大致可以用来测量你的人际信任状况,它既包括对你比较熟悉的人的信任(如父母、老师、好友等),也包括对一般人的信任(如推销员、商场销售员等);既涉及到人际交往方面,也涉及到商业活动。你的总分表示你对他人的行为、承诺的可靠性的估计。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个句子,然后在句子前面用1~5这5个数字标明你对每一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1—完全不同意 2—部分不同意 3—不确定 4—部分同意 5—完全同意

1.多数人如果说出自己的计划就一定会去努力实现。

2.与人打交道要保持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

3.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4.通常父母在信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

5.购物时缺斤少两现象很普遍。

6.如果你不小心,人们就会占你的便宜。

7.多数推销员在描述他们的产品时是诚实的。

8.多数明星在为某个产品做广告时提供的是真实的信息。

9.不管人们怎样表白,最好还是认为多数人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10.多数新闻报道的事件是真实的。

11.多数商场的打折销售是欺骗消费者的。

12.多数维修人员即使认为你不懂其专业知识也不会多收费。

13.考试时老师不到场监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作弊。

14.委托好友办的事,他/她会尽量办好。

分数统计及结果解释:

对于1,4,7,8,10,12,14题,每题的得分就是你在题项前选择的数字,对于其他题项,则要反向计分,即:选1记5分,选2记4分,选3记3分,选4记2分,选5记1分。

将14个题的总分加起来就是你的得分。量表总分从14分(信任程度最低)到70分(信任程度最高),中间值为42分。如果你的得分在55分以上,说明你的人际信任程度较高,你比较信赖周围的人,对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比较放心。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下,说明你的信任程度较低,不易相信他人,喜欢起疑心。

是不是信任程度越高越好呢?也不是。完全相信所有人必然会遭受挫折,还会使自己对今后是否保持诚信产生动摇。但如果信任程度过低,对所有人都猜疑,那么人的心理会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不和谐的状态中。因此,信任程度应该适当才好。

如果你的人际信任程度过低,那就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吧。

从最亲密的人开始信任。和你关系最亲密的人,如父母或兄弟姐妹,当然是你最信任的人了。那么,信任就从他们开始吧,然后再推及稍生疏一点的,再到一般的人群。渐渐地,你信任的人会越来越多了。

从小事中相信他人。可以先委托别人帮自己做一件不太重要的小事。事后你发现他做得很认真负责,初步建立起对他的信任。然后,你可以委托他办一件稍重要的事。这样,你就可以逐渐建立起信任感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委托别人办一件事,说明你对他还是信任的,那就不要有所猜疑了。如果有疑惑的话,那就不要让他去办好了,改为你信任的人去做。养成这样的习惯,你就不会再多疑了。

如果你的信任程度过高,那就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了:①信任要因事而异。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你可以完全信任别人。但对于非常重要的事,你不可把机密透露给所有人,还是要有所保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②因人而异。对于一些具有良好信誉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你信任他们就会感到很放心,但对于从未打交道的陌生人,还是要考虑周全,避免上当受骗。③因场合而异。一些非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如车站、码头,和人交往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而对于其他正式场合,交往对象就比较可信赖了。

3.诚信问卷

了解一个人是否诚信,比较直接一点的方法就是通过诚信问卷了。下面这个简易问卷,可以帮助你大致了解一个人的诚信水平。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然后选择你对每一陈述的赞同程度或这种陈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程度,在每一陈述后面的相应选项处打“√”。

计分方法:非常赞成记5分,比较赞成记4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不赞成记2分,非常不赞成记1分。带*的题项为反向计分题,即:非常赞成记1分,……非常不赞成记5分。将25个题的得分加起来即为你的最后得分。这个问卷的得分分布在25~125之间,中间值为75分。你的得分越高说明你越讲诚信。如果你的得分较高,请你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偏低,请你找出你目前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并想一想,今后该怎样改进。

4.形容词选择法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些形容词是描述那些具有诚信品质的人的典型特征的。如果把这些词搜集在一起,然后让人们评定它们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那么就可以简单地了解这个人是否具有诚信品质了。

下面的这些形容词是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请你认真考虑每个词在多大程度上适合描述自己。评定无对错好坏之分,仅仅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作答,不必顾虑他人的看法。

如果这个词非常不符合描述我,就填1;

如果这个词比较不符合描述我,就填2;

如果不确定这个词是否符合描述我,就填3;

如果这个词比较符合描述我,就填4;

如果这个词非常符合描述我,就填5;

你自己做完上面的这个测验后,可以请几个熟悉你的人来评价自己。比较一下自测的结果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请找出原因。哪一个评价更为客观?如果自我评价高于他人评价,想一想,是自我评价过高还是自己的行为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自我评价低于他人评价,又会是什么原因呢?想一想改进的措施,并努力去实施。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大致了解一个人的诚信水平。要想准确地知晓,还需要通过细心地观察和长期地交往。俗语“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你就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了。

如何识破谎言

生活中,我们也许都有过被骗的经历,对这些骗子深恶痛绝。如何防止受骗呢?

有没有识破骗局的技巧呢?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许多谎言是可以被识破的。

因为人们在说谎时总会或多或少地给别人留下某些线索,我们根据这些线索就可以识破谎言。有的说谎者更擅长于说谎,表现出的破绽较少,其谎言不易被识破;但大多数说谎者则给别人提供了较多识别谎言的信息(尽管他们有时是无意识地或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给人留下诚信的印象,但适得其反),这些有利于人们鉴别言语的真假。

通常可以考察说话者的声音特点(如音调、语速、停顿的频率和时间等)、面部特征(如眉毛、注视、笑容、眨眼等)和动作(如手、手指、头部、脚等部位的运动等)来识破谎言。人们在说话时,可以通过意识来控制说话的内容,尽量不露出破绽,但这些非言语行为大多是无法通过意识来控制的,说话者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同时控制他说话的内容和非言语行为。一般认为人们在说谎时更多地出现口吃和口误,语速更慢,停顿更多,在作答前要等很长的时间。这可能是由于说谎者既要记住已说过的内容,又要思考接下来要说的内容,防止前后矛盾或出现逻辑错误,这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另外,说谎者的动作也出现了变化,认知的复杂性导致了手指和手臂运动的减少以及注视的不断转移。这可能是大量的心理资源被占用,说谎者已无力去注意自己的手指及手臂的运动,转移注视或许是缓解内心的压力以避免对方识破谎言。如果你发现与你说话的人出现了这些特征,他讲的话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当然,并不存在绝对的说谎的典型行为特征,因为每个说谎者的特征、说谎时的情景以及说谎承担的风险不同。例如,对于一般事件,或许说谎的难度不大,但对于高风险或重大事件来说,说谎者要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伴随较强的恐慌和负罪感。如果你无法判断一件事情对说谎者的重要性,那么你就不能准确地识别谎言了。因此,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总结。

其实,要识破谎言并不难,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贪图小利。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不被意外的收获所迷惑,你就不会陷入骗子的圈套,你会保持理智和冷静。然后仔细观察对方的行为特征,你就会轻易地识破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