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10718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人格是一个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在西方心理学中,对于“人格”的定义大多涉及两个方面: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外显人格)和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内隐人格);前者如我们所说的某某很疯癫、粗鲁、是个妖形怪状之人或说某某憔悴、虚弱、是个有气无力之人,后者如我们说的某人愚笨、缺乏修养、是个自卑病态之人或说某某睿智、诚信、是个志向远大之人。因此,我们可以把人格视为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的有机整合,表现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或行为倾向上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所思、所感、所为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人格既反映个人的过去经历同时又表现在个人对现在和未来的所思、所感与所为之中,因而它是相当稳定的。

人格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不同的人作过分类。他把人分为5类:圣人即至德之人,仁者即以合理的爱待人处世之人,智者即识事务知轻重缓急之人,君子是自强不息之人,小人即品格低下之人。在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阴阳人格体质分类之说,如《灵枢·通天篇》根据人的阴阳多少,从心理、道德、体态等方面将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平和5种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形态特征、体格、禀性等,将阴阳体质分为金、木、水、火、土5种类型,由此派生出25种特征不同的人,并以此来考察疾病的发生与治疗。

还可以从人格特征角度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常常用内向的、外向的、离群的、合群的、吹毛求疵的、随和豁达的、迟钝的、聪明的、诚信的、无信的、恬静的、乐观的、自立的、自强的、谦逊的、专断的、稚气的、爱心的、冷酷的、苟且敷衍的、有恒负责的、胆怯退缩的、敢作敢为的、自信的、自尊的、自卑的、固执的、刚愎的、理智随和的、讲现实的、爱幻想的、勤奋的、懒惰的、消沉的、纯正的、世故的、天真的、精明的、贪婪的、直率的、机敏的等词汇来描述一个人的持久特征。从以上的人格特征形容词来看,有些人格特征如自立的、自强的、乐观的、自尊的等是积极的,有些人格特征如离群的、自我作贱的、懒惰的等是消极的,还有一些人格特征如内向的、外向的、天真的、腼腆的等则可能是中性的。

积极人格特征的有机整合称为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健全人格既是心理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证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条件。心理和谐就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之间协调一致的状况。健全人格能够在动荡起伏的生活沉浮中,过得安谧坦然,或高兴,或苦闷,或幸运,或失意,都不动摇对生活的信念;它能够热诚欢迎并积极适应生活中的变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把困难与挫折当做生活赋予自己的考验而坦然接受;它能够积极开拓创新,把不断创新视为生活的必然要求,既不满足现状也不蛮干胡来;它能够使人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憧憬,充满热爱,胸有大志而不想入非非,富于幻想而不忘实干;它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成绩不自高自大,有缺点不自卑自贱;它能够对长辈和晚辈,对同志和家人充满爱心,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有亲密融洽的同志关系。

我在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时,经常想到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面向大众传播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的相关知识,也是心理健康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健全人格的探索,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对健全人格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分析,然后分头执笔(第一章黄希庭,第二章凌辉,第三章冻素芳,第四章刘晓,第五章郑剑虹,第六章路晓宁,第七章潘伟刚,第八章鲁小周,第九章杨兵,第十章尹天子,第十一章孟景)撰写书稿,最后由我统稿定稿(孟景和苏丹协助我做了不少工作),便形成了这本《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一书,其间几易其稿,先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参阅了许多文献,在书中列出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最优秀的志士仁人为世人做出的光辉人生典范,还使用了前人不少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深表谢忱!

多年来,我的一个心愿就是让心理学走向大众,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机关、走进军营、走进企业。本书面向最广大的读者,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些专门的群体。为了能够适应人们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需要,我们力求以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阐述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正直、诚信、爱心、乐观、信念、毅力等健全人格特征的性质,如何了解,如何培养,以及它们在促进心理和谐、缓解心理困扰中的作用。为了促进读者养成健全人格,达成心理和谐,本书每章之后还列出了几个“学以致用”的问题。如果这本书的建议能够对广大读者的实际生活多少有些裨益,我们将感到无限的欣慰。

谨以此书献给众多渴望养成优良品行和心理和谐的人们!

黄希庭 谨识

2009年秋于重庆西南大学

有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