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10717700000005

第5章 爽爽的贵阳,生态文明的超级大课堂

在中国,改革35年多的实践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呼吸却成了人们新的焦虑。不仅如此,河流、山川、湖泊……所有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都不堪重负,走在崩溃的边缘,能否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已经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恰在此时,在中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一个“爽爽的贵阳”正在向我们招手——

我背着装满

渴望的行囊

寻觅抛开

暑尘的地方

今天与你相遇

眼里释放

惊喜的光芒

……

甲秀楼上

数点欢跳的星星

花溪河里

捧起欢乐的月亮

……

绿绿的贵阳

爽爽的贵阳

……

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这是歌手孙楠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流行歌曲,唱的就是我们贵阳的“爽”,但又岂止一个“爽”字了得。爽爽的贵阳,是中国的一个生态文明超级大课堂,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超级试验场。这里,生态理念正在确立,生态发展正在起航,生态文明正在生发。这里,正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经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相得益彰的途径和办法。

生态文明,生态是基,文明是本。仅有生态,没有文明,就是生态蒙昧。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总结两河流域文明不再的历史教训时曾这样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我们……”

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的文明形态不断升华,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跳出人与自然的对立,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生态文明。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文明的核心是化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大国还是小国,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面对能源、资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环境破坏等一系列日益严峻的挑战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而是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承担我们共同的责任,履行我们共同的义务。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新常态。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但又无时不走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边缘。更需要倍加珍惜和守住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生态保护,也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更重要的是建设一种文明形态,内化为一种社会治理体系。

缺乏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养成,没有从文化和社会共同核心价值中树立对生态的敬畏、敬仰和认同,生态保护就只能是被动的和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强对新型生态文化业态、生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生态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生态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生态文明,知行合一,观念先行。知行合一,才能“致良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致生态良知”。生态良知就是生态伦理规范和生态道德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以生态文明为本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与人有机融合,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中,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八点倡议的第一条,就是观念先行——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作支撑。要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形成生态城市的文化和理念,真正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生态道德、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

我以为,生态文明之知,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生态文明之行,就是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大众参与,人人有责,共建共享。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履行共同和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生态文明的忠实践行者。

生态文明,天人合一,善做善成。在场性否定虚无,在体性超越平庸。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国家出题目,贵阳找答案。爽爽的贵阳,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天然的、生动的大课堂。在这里,正铺展着前所未有的关于生态文明的大事业,正蓄积着引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正能量。

爽爽的贵阳,正按照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要求,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的现代高效农业、新型建筑业和建材产业。

爽爽的贵阳正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新路子。

爽爽的贵阳,让今天给未来“加油”,让未来给今天“点赞”。

2014年6月16日

(作者系贵州大学校长、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