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10717700000003

第3章 使用说明

本报告对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关注及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大社会人士具有咨询、研究和文献价值。在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客观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并力求把一些专业术语解释得更通俗易懂。以下是本报告的使用说明。

统计数据

本报告数据援引范围包括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以及31个省区市、35个大中城市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及相关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的主体部分为贵州省及贵阳市相关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等。统计数据反映的是2007年至2013年可获得的全国层面、31个省区市层面和35个大中城市层面的相关情况。另外,还有部分2014年的月度及季度数据快报。其他无法获得或者不完全符合统计标准的数据,在替代使用中都进行了情况说明。

指标说明

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以使引用的材料特别是数据实现标准化,但仍然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可靠性:中国各级政府的统计系统还比较薄弱,互联互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统计方法、口径、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等。因而在选择和对比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数据时就十分谨慎。基于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基础性简要指标,并根据系统学、数理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客观方面对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和管理体系的完备程度作了规模不等的数量分析和有益探索。

章节设置

本报告包括导论在内共分六个章节。其中导论反映的是全书的立意和宗旨,其他各个章节都从不同层面围绕贵阳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展开。由于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一项历时七年多的不断深入的工作,因此在相关表述时特别注意了不同时态下有关政府文件、规划文本、文献材料等的有机整合,这也体现在本报告各个章节中对这些材料的引用上,为了体现这些材料的原貌,会有一些以专栏的形式出现。

样本情况

本报告从世界主要国家、中国31个省区市、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三个层次进行了生态文明样本的综合对比及筛选评价,描述了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领先地区的最新状况。其中数据部分所指的31个省区市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大中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由于数据完整性原因不包括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