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10717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赵朴初一生喜欢万紫千红的花,其中最喜爱的,是象征了佛的精神和品格的莲花。赵朴初的人生脚印,始终沐浴着佛的光泽,像一朵朵莲花连接在一起,一步一莲,步步莲花。那朵朵前后相继的莲花,构成了他生命的禅河,源源不绝,缓缓流淌。

赵朴初生在清末(1907年1月5日),经历了清、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作为四代翰林的后裔,良好的家学渊源,为他的个人素养和传统美德奠定了基础;他母亲与关絅之的姐姐结拜为姊妹,又为他与佛教结缘创造了条件;进东吴大学学习,使他跃上了人生的新台阶;佛教的慈善、募捐事业,推动了他在抗日战争初期投入到救济难民的事业,成为他送难民参加新四军、与共产党结缘的契机;解放战争初期他参与发起中国民主促进会,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腐败与独裁,成为他在新中国政治生活和宗教、民族、文化、外交等领域发挥更广泛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中国建立后,处在西方敌对势力包围之中。赵朴初借助与东南亚各国佛教交往,积极推进了中国与日本、泰国、柬埔寨、印度、新加坡、锡兰、尼泊尔等国的民间外交,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佛教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由于赵朴初在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后,他担负起复兴佛教、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新时期,中国佛教在赵朴初的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世界宗教界取得了极高的地位;赵朴初本人也得到了世界宗教界领袖及广大佛教信徒的尊敬。

朴老本人曾遇到许多打击。母亲遇难;他因患肺病而辍学;唯一的儿子夭折;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自种蔬菜过活;哑巴姐姐去世,他无能为力;20世纪50年代曾在“打老虎”运动中接受层层检查;父亲在60年代病饿而亡;姐夫在劳改农场去世,尸体无着;他本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等疾病;“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大黑手”,被迫劳动改造;他因写诗词悼念周总理,遭到“四人帮”的追究,等等。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拯救人间的痛苦、灾难和种种不幸作为使命。在两千年的坏势力压迫下,佛教徒们采取忍让、修行、自律等方式,寻求人间的痛苦在彼岸的解脱。赵朴初没有在自己的困难面前停下脚步,相反,即便是在黑云压城的时候,他都能以最恰当、无悔的方式,来处理每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乌云飞来的时候,赵朴初总是能看到乌云之后的阳光。

作为中国佛教思想家,赵朴初在新中国这个特殊时期,把传统佛教的消极出世,转换为积极入世,号召佛教徒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为现实世界作出贡献。他的人间佛教的思想、黄金纽带的思想、佛教是文化的思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想,等等,都是他留给中国僧人的精神莲花,是自佛教东来,菩提大树在中国结出的巨大的果实。同时,这些思想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之树。

人类的矛盾是层出不穷的,生存与环境、个人愿望与条件限制、财富与分配不均、疾病与健康等等矛盾,无时不在困扰着人类。因此,以超越现实为解脱方式的传统佛教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在地球几十亿人口各种信仰中,总会有一部分人以接受佛教的方式,来解决他(她)所遇到的内心困惑。

2000年5月21日,朴老的生命遽然中止。但他的精神之花仍然在开放。中国的名山秀水,无处不见这个老人熟悉的字体;回忆文章中,常常能见到这个老人一个个生动、美好的故事;世界各国友人的著作中,他的名字被广泛颂扬。本书在朴老生命的禅河中,采集了一串或许是其中最重要的莲花,敬献给这个苦难远没有结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