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107173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总会一刻不停地“搞破坏”

“破坏”是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现象,宝宝为什么爱破坏?原因可能来自宝宝动作发展上的需要,或是宝宝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然,也可能是宝宝为了博取别人的注意,而导致宝宝的类化行为……,虽然每个宝宝所展现出来的“破坏”程度和状况都不相同,但宝宝的每一次“破坏”行为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真像”。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宝宝搞“破坏”行为来自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当母亲走进房间的时候,不禁尖叫一声,因为她可爱的宝宝儿子正在将她昂贵的化妆品往外挤,还将自己涂了个满头满脸,母亲看着快要被挤空的瓶子,真是欲哭无泪。一般3~5岁的宝宝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宝宝都希望动一动、摸一摸,甚至能试着操作一下。宝宝们会想:“这是什么东西?它能做什么呢?要不我自己也来试试?”宝宝的尝试过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闯了祸,引起大人的震怒。

宝宝的身心成长有他自己的规律,有他自身的阶段特征,父母是急不来的,有些父母觉得宝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自己就主动承担起了“引导”的义务,以为这样做能够启发宝宝们的心智,会认为指不定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激发出宝宝们的天赋,就能给宝宝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所以爱子心切的父母就不惜血本为宝宝们购置各类玩具、书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往往宝宝们“并不领情”,不是宝宝们不喜欢或是不需要。是因为宝宝还没有到那个年龄,所以,宝宝也就不会对这些满载着父母的深情厚望的东西所感兴趣。

通过破坏了解内部结构

宝宝摔东西、撕纸,这些不是因为宝宝们的脾气暴躁、智商不高,这只是宝宝们在某个时期内,锻炼自己的手与眼的协调能力,宝宝通过破坏,来了解事物内部的结构,也是增强自我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父母们如果能够了解宝宝这个心理,也就不会对宝宝们的暴力活动感到不可思议,就不会大惊小怪大声呵斥了。可以利用宝宝这个阶段,鼓励宝宝们打破物品表层,来认识物品本质和内在的东西。使宝宝了解物品的内部构造,在满足宝宝们需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启发宝宝们的其他天赋。引导宝宝们在撕纸的时候,注意下颜色和形状的拆分、组合,以此完成宝宝对颜色和图案的认识,在宝宝破坏玩具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宝宝们不要暴力摔碎,而要引导宝宝用螺丝刀或是其他类型的工具拆解开,告诉宝宝说最好能拆开了,完了再能够给合上,让宝宝不仅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被弄坏的,还要让宝宝知道东西怎么样还能还原修理好。这样做可以培养宝宝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宝宝一岁半到三岁时期,从掌握基本的动作到掌握几乎所有全部大人的大动作,在心理上宝宝的自我认识也逐步开始建立了起来,同时,宝宝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好奇。所以对于宝宝损坏东西的问题,父母不要太担心,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有可能会养成宝宝的不良习惯。

3~5岁的宝宝开始认识和接触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碰到的东西,他会想摸一摸,或是闻一闻,尝一尝,偶尔也会拿起来摔一下的。如果家里的宝宝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就请将家里鹭的东西收藏好,拿给宝宝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耐磨损的玩具,让宝宝好好去研究研究它。

探索将东西“扔”后的不同变化

接近一岁的宝宝,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与自己的力量。他会比较喜欢扔东西,他能将放到自己手中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地扔到地上,从中得到极大的快感和满足。同时宝宝也将这种扔东西行为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看看东西被自己扔出去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会探索自己的动作“扔”与动作的对象“物”在扔前与扔后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同变化。例如:将铃铛到了地上会发出很大的响声;扔布娃娃在地上就完全不同,会无声无息。宝宝从“扔物”的动作中能发现了许多物体不同的属性,从而增长其不少的知识和经验经验。

如果父母在一旁不停地帮他拾起来给他,宝宝会扔得更开心,扔得更高兴。宝宝以为这是一种可以两人玩的游戏,所以,会感到乐此不疲。大人如果想结束宝宝的这种现象,最好办法就是将宝宝放到干净的地板上玩。让宝宝自己扔,自己拾。另外,你还可以教育宝宝什么可扔着玩,什么不可以扔。将宝宝的扔物兴趣,正确地引导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去。如扔物到玩具箱,与父母一起玩扔皮球、扔废纸到纸篓等。

同样,在这个年龄段里,宝宝还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撕书本、报纸等。宝宝通过撕纸张,他能够看到自己动手后与没动手后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能够感觉到自己强大的力量,这将能够带给宝宝很大的信心。一般来讲,宝宝喜欢撕纸片、扔东西的过程不会持续特别上的时间,过了这一阶段,宝宝就能学会了如何正确玩玩具、翻看图书,宝宝的注意力和兴趣就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中,撕纸、扔东西的行为就会慢慢自然消失。

对于孩子的损坏行为,可以先来试下这个方法。先准备一件宝宝在平时喜欢玩的玩具,当宝宝再想进行损坏活动时,这个时候家长一般要由父亲来担任,可以当着宝宝的面,父亲假装或索性就真的将玩具给损坏,宝宝肯定不干会哭或闹,待宝宝稍微安静下来时,由父母中的一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启示”,如对孩子进行提问:“你为什么哭呀?”“弄坏了你的玩具对不对呀?”之后,可以和宝宝说,你看你的小玩具被爸爸不小心给弄坏了,你可以不开心,可是咱们全家共同使用的“玩具”你却故意给弄坏了,那是不是你也做得不对呀!那么,你看下次还不要再弄坏东西了呢。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让父亲给宝宝道个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件事情加深孩子的印象,宝宝下次再想损坏玩具时,就会很快想起上次母亲和自己说的话,以及上次自己的玩具被损坏的情形而打消这个念头。

蒙氏箴言:

父母不妨给宝宝一点“破坏”空间,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一些可估量的价值,但得到的却是宝宝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创造、思考和智慧。对宝宝因探索欲望造成的麻烦,父母要耐心引导宝宝,告诉宝宝什么是可以碰的,而什么有危险是不能碰的。有些时候,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废旧的物品,与孩子一起搞“破坏”,在破坏中让孩子学到知识,又不会惹出来麻烦,更不会浪费掉家里的值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