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宝宝的成长规律和原始心理的研究中,6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确立好羞耻的心理体验。在蒙氏教育的观察和发现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由工作训练的宝宝,他们对奖励和惩罚根本不会在意,也就是说,他们得到奖励并不会觉得欣喜,被处罚他们也不会感到羞耻。因此,当宝宝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当即进行纠正和批评对他们来讲,将会没有任何的效果。
在对宝宝教育中,我们提倡为孩子们创造自我纠错的环境。可以通过让宝宝们利用教具,并且不受干扰地工作来完成。蒙氏教育中的许多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自我检查的功能。如以往我们提过的圆柱体教具,其他的还有镶框的配对和图形教具,在书和写训练里的砂纸字母板等教具。另外,给宝宝提供的桌子和椅子等设施,也有这个功能。但注意设计要轻巧简单并且可以随意搬动。这里面也将涉及到了一个“实体化”概念,即宝宝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让宝宝们一直重复地使用这些有纠错功能的教具,并将这些教具玩透,那么,自我纠错的概念就会在他的意识和头脑里扎下根,成为了他意志和身体里的一部分。这就是宝宝品性的框架和基础,会指导并切实履行他后来的人生之路。
错误及改正方法:过去我们经常会发现,父母和教师会揪“笨孩子”的耳朵,或者狠狠地敲打不听话宝宝的手。这样的惩罚方法是残酷的,而且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即使大人将宝宝的手指打肿了、耳朵给揪红了也很难让宝宝变得真正“听话”起来。宝宝也并不能因此而变得聪明起来,实际上,宝宝只有汲取操作经验与借助不断的锻炼能力才能够增强。
我们处处可以见那些总是对孩子们进行批评或奖赏的老师和父母的做法。这样做的老师和父母,他们都认为这才是促使宝宝健康成长和进步的动力的保障。如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宝宝经常会由于多考了几分便会得到了糖块,少考了分数就受到了惩罚,多数的父母和老师都采取着这种做法。甚至,他们还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主要就是依靠两个手段——奖励和惩罚,这才是对付宝宝们的有效武器。
然而,经过大量的教育实验表明,在宝宝的教育过程当中,有一件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那就是以奖励、惩罚或是打着改正宝宝错误的旗号对宝宝们进行干涉。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你不以奖励和惩罚为手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话,那么,又如何才能使他们走上正道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对宝宝们进行奖励和惩罚的话,宝宝们很容易就会丧失自己原本培养起来的约束能力,他无法拥有自发自动的激情来做事,一切的细节和动力约束都必须依靠大人和教师来提供,否则,宝宝们就不会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就会感到百般无聊。这是一种对宝宝性格有害的做法,可以想象一下,当宝宝们豪情万丈地投入自己热爱的工作当中时,大人们却不停地对他们进行奖励或是惩罚,这很容易影响孩子工作的积极性和纯粹性,最终会扰乱宝宝工作时的精神创造和专注力的自由。
蒙氏箴言:
宝宝们一旦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就会忘掉一切。这时任何的奖赏和惩罚都不能与他们手里的“工作”相比较,因此,在这时大人所有表扬和批评都只会打消宝宝的热情和积极性。假设一为母亲为了惩罚宝宝,愤怒地指责他是多么调皮捣蛋,并用戒尺打他的脑袋。这不仅会在肉体上伤害宝宝,更会在心灵上对宝宝造成创伤。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宝宝本人并不会有任何提高,所以,即使宝宝犯有错误,也不能因此而得到改正。要想让一个宝宝改掉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工作”中反复练习,直到他达到了炉火纯青、应用自如,若只是靠奖励和是呵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第十四章 成长中的烦恼——影响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