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打开智慧的天窗:卡尔·威特教育法
10715400000048

第48章 独立意识的培养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独自抚养着孩子,因为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对孩子非常疼爱,所以这个孩子都4岁了还要让母亲给他喂饭,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和鞋子,而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子都能把这些做得非常好。

有位邻居劝说这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分的好,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这位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这个孩子现在就是我的一切,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他,何况是照顾他呢。”

其实,这样的母爱并不值得歌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母亲。也许,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交给了她的孩子,但是,结果却使这个孩子连一些基本的技能都不会。她的孩子只会玩耍,将来她离开以后,孩子怎么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呢?这样的孩子过分依赖大人,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必定是性格自卑的人,将来无法适应社会。

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爱,不是负责任的爱。现在很多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多数都源于父母的过分的爱,一些原本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父母都代替了,这是对孩子积极性最深的打击,孩子因此丧失了锻炼机会。大人对孩子的不信任和否定会让孩子自觉地削弱自身的能力,并承认大人是伟大的,自己是渺小而无能的。

事实上,让孩子适当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的。

卡尔·威特的妻子一直很重视对小卡尔·威特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自己学习穿衣服、扣纽扣,她则只是在旁边指导并鼓励儿子一步一步地去做好。如果儿子用哭闹来反抗,她也不会心软,不会让儿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直到小卡尔·威特把这些事情都一一学会。

卡尔·威特一直很推崇这样的教育方式,具体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范围,然后给孩子制订适合他的锻炼方式,让他去挑战困难、锻炼胆量,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他也是这样去教育小卡尔·威特的。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让孩子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会越忙越乱,自己几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可能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参与到具体的事情中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父母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始时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高,父母可以演示指导孩子完成,等孩子做完后,别忘记用积极肯定的话语鼓励孩子的做法。

一个对自我意识有强烈需求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他们几乎不会去考虑借助外力或者依靠别人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可以自己作出决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强的人其实也是有依赖意识的,但是由于自身拥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就把这种意识克制下去了,这样的人必定是小时候受到了锻炼。相反,很多孩子一遇到困难,本能的反应就是向大人求救,寻找帮助。他们觉得总会有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人其实存在心理障碍,他们在情绪上高度依赖别人。他们没有独立意识,总是在思想上依靠别人的帮助,他们无法为自己创造心理上的满足,并且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是参照别人的。那么,他所依赖的对象一旦倒塌,他们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绝望状态,形成消极的人生观。

每一个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但是,过度干涉孩子的活动或者代替他们的意志生活,甚至代替孩子做事情,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阻止孩子的尝试和探索,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锻炼的好机会。父母如果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独立意识。卡尔·威特建议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孩子的独立意识萌发得很早,大概在1岁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主要表现在他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拒绝别人的摆布,比如吃饭、穿衣服等日常技能。

父母应该懂得这是他们独立意识的萌发,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尽管他们还没有办法做好这些事情,但是要鼓励他们去做,教给他们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而不是直接打击他们,根本不让他们去尝试。

二、为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提供条件和机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什么事情都去包办代劳,必须解放孩子的手和脚。习惯指手画脚,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孩子,总是怕孩子摔倒而提醒帮助孩子的方式,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是不受欢迎的。为孩子扫除障碍、铺平道路的父母,实际上已经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孩子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三、教会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独立意识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和首要步骤,而要真正养成独立性,还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独立做事情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怎样洗手洗脸、怎样洗菜择菜、怎样扫地擦桌子、怎样脱穿衣服等这些生活小事情,孩子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识,但正确的技能还是需要父母教给他。

所以,独立性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孩子自己愿意做事情,还要教会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过程。当然,独立性还表现在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父母要有耐心一件件教会孩子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让孩子主动参与到与同伴的交往和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当孩子的学习出现了疑惑,与伙伴发生了纠纷时,也要教会他们各种有效的处理方式,引导他们去自己解决难题。

四、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事情,才算是真正独立发展的表现。人的一生需要决策的事情数不胜数,这是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让孩子思考自己的事情,开动脑筋,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去解决问题。父母应该适当地帮助、引导孩子,千万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思维,干涉孩子的想法,包办孩子的事情。

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记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重要的,没有独立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因为那时候再也没有人让他们去依靠,再也没有人能尽心尽力地去照顾他们了。

卡尔·威特教育理念:

独立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特征,独立性强的孩子总是自信,乐观进取,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独立生活能力是竞争的基础,没有独立性就不可能有竞争意识。而独生子女最大的弱点就在于独立性差,依赖性太强。父母必须树立孩子“我自己来”的思想,必须培养孩子能够“我自己来”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小影子。父母不是孩子的手,也不是孩子的脚,更不是孩子的脑子,父母要做孩子独立意识的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