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10715000000026

第26章 创作思想走向成熟

马克·吐温和妻子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一次,马克·吐温对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娶了亲的人都像我这些日子这样幸福,那我就要为我白活了30年而惋惜。要是我能从头活起,那我一定就在婴儿时期结婚,免得白花时间去长牙,打碎杯碟。”

面对全新的生活,马克·吐温显得信心十足。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布法罗快报》的编辑工作中去,同时创作一些短篇小说,给纽约的杂志投稿。

在这段时间里,马克·吐温写了《田纳西的新闻界》《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高尔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这些作品是马克·吐温在一种所谓“普遍和平”与“乐观主义”气氛中创作出来的。它们虽然对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冷嘲热讽,但是又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幻想。作品充满轻松而柔和的调子。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揭露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著名短篇。

主人公以独立党代表资格参加了纽约州州长的竞选。可是,出他所料,参加竞选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了舆论。他被扣上“伪证犯”、“盗尸犯”、“舞弊分子”等罪名,并在公众面前受到人身攻击,使他狼狈不堪,不得不声明退出竞选。

马克·吐温抓住竞选活动的一个侧面,对美国“民主选举”的虚伪进行了深刻揭露。小说言简意赅,泼辣有力,富有戏剧性。他用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对资产阶级竞选中的舞弊行为和虚伪民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作品中的那个民主党候选人霍夫曼,是现实生活中的纽约州州长霍夫曼的艺术再现。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万贯家私的铁路大王,操纵着纽约乃至美国的政治命运。马克·吐温敢于向这个大人物挑战,表现出了他的非凡胆识。

在《高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中,马克·吐温描写了一个旅美华工在美国的悲惨生活。艾颂喜,一个中国穷老百姓,听说美国“人人平等”,于是一路上受尽折磨,最后总算登上美国“自由”大陆。

然而,在经过海关时,海关检查并没收了艾颂喜的全部行李和仅有的十块钱,为的是给已经是麻子的艾颂喜种牛痘。在他等待分派工作的时候,美国巡捕以“破坏公共秩序”的罪名,一脚将他踢进了牢房,并恶狠狠地说:“就让你在这儿倒霉吧,你这外国丑八怪!你迟早会明白美国是没有容纳你和你们那种民族的余地的。”

至此,艾颂喜的天真幻想在现实面前彻底破灭了,所谓“自由之邦”不过如此。

《竞选州长》《高尔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以及此后的《镀金时代》都是成功之作,它们标志着马克·吐温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70年8月,杰维斯·兰登因患胃癌去世了。丧父之痛给奥莉维亚相当沉重的打击。她原本体弱的身体变得更加憔悴。这一年的11月7日,她生下一个早产儿,取名兰登。兰登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孩子生下来时很瘦弱,让人担心。

经过一段时间,马克·吐温渐渐对编辑报纸感到厌倦。于是夫妇俩卖掉房子,撤出报纸的股份,于1871年10月搬到哈特福德。哈特福德是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城市,位于美国当时最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纽约与波士顿之间。这个小城市被誉为富人之城,美国最富有的企业中,有半数都是用哈特福德的资金开办的。

马克·吐温一家迁来此地后,暂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为了还清办《布法罗快报》欠下的债务,马克·吐温于年底开始进行又一轮的巡回演讲。

对于马克·吐温作巡回演讲,奥莉维亚感觉很伤心,但又很无奈。她一个人拖着病弱的身体,喂养一个体弱的孩子,何况这时她又怀了孕。她多么希望丈夫能留在身边啊!

对妻子在信中的一再抱怨,马克·吐温回信说:“我实在很不喜欢讲演,今后我一定尽量少干这个行当。讲演是讨厌的事,可是终究会结束的,然后我就要和亲爱的相见了。我多么爱你,爱你,爱你啊!”

马克·吐温在信中还不时地称讲演是“讲道”。马克·吐温是个要强的人,他要成为名人,要过上优越的生活,他坚信自己能做得到。1872年2月,演讲结束后,马克·吐温回到家中,准备出版他的第二本书《艰苦生涯》。这本书是马克·吐温在前一年的夏天,在艾尔迈拉的夸里农庄完成的。

《艰苦生涯》记述的,基本上是马克·吐温在1861年至1866年间远走西部的真实经历,从他和奥利安登上马车横穿大陆到内华达写起,直至他从夏威夷采访回到旧金山,发表前几次演讲为止。书中穿插了许多在矿工中间传讲的幽默故事,也写了那些淘金者,包括他自己的狂热心理和艰苦的生活。

该书面世后大受欢迎,但马克·吐温不再感到洋洋得意了,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做一个只会引起众人几声笑声的幽默作家。

关于“幽默作家”这个称谓,马克·吐温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纯”幽默作家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幽默只是一种香味,一种装饰。

有人说,一本小说纯粹只是一种艺术品,仅此而已。马克·吐温说,在小说里,你决不要布道,决不要说教。而幽默并非如此,幽默绝不可以以教训人者自居,以布道者自居,可是如果它要流传下去,必须两者兼而有之。

在出版《艰苦生涯》之前,马克·吐温写信请布利斯来商量。布利斯随即来到埃尔迈拉。马克·吐温跟布利斯说,他不想离开他这个公司,也不想提出过高的条件。马克·吐温说,除成本外,自己应得到利润的一半。一听这话,布利斯便兴奋地说应该如此。

布利斯回到旅馆,把合同拟好后,在当天下午就带着合同来到马克·吐温的家。马克·吐温发现,合同上并没有写上“利润的一半”,而是写的百分之七点五的版税。

对此,布利斯解释说,这版税百分之七点五恰恰代表了利润的一半,还略多一些。这是以卖掉十万册计算的。要是在十万册以上,出版公司的那一半才会比他所得的略多一点儿。马克·吐温对他这样的解释有点儿怀疑,于是便问布利斯能否发誓。布利斯马上伸出手来发誓,把他刚才说的话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

随后,马克·吐温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才知道,布利斯的发誓是假的,百分之七点五还抵不上利润的四分之一。可是,在这段时间里,马克·吐温有几本书都是交给布利斯出版是,抽版税百分之七点五,大部分利润都让布利斯骗去了。

1872年,《轻装旅行》出版。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在西部旅行的情况和在那里当矿工的经历。书中充满了边疆开拓精神与粗犷的幽默。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流行的夸张性故事、冒险经历与生动的人物素描。这一切都为今后盛行不衰的西部小说和电影提供了典型。

1872年3月19日,马克·吐温的第二个孩子奥莉维亚·苏西·克莱门斯降生了。她是马克·吐温最喜欢的孩子。但此后不久,儿子兰登却因病夭折了。

马克·吐温夫妇在哈特福德生活的开支很大。本来马克·吐温打算婚后物质生活有了保证,他就不必再为钱而写作了,只写一些他喜欢写的东西就可以了。可是此时看来,他却不能不为巨额的家庭开支想办法了。

1872年8月,马克·吐温一家去了英国,马克·吐温一边四处游览,一边发表演讲。回国后,马克·吐温即开始着手写部长篇小说。当时和马克·吐温毗邻而住的是查尔斯·达德理·华纳,他曾写过几本小说和游记。

一天晚上,他们在一起吃饭,席间聊起当时流行的小说,两人大发牢骚。两位夫人,即奥莉维亚和苏珊·华纳就鼓动他们说,与其品头评足空发议论,不如动手创作。于是,两位丈夫接受了挑战,决定合作写部时事小说。

议定好情节发展框架后,吐温和华纳便分头写作。1873年初的那几个月,他俩几乎每晚都要碰头商量,向两位女士朗读各自所写的章节,听取意见。经过约四个月的艰苦创作后,书稿完成了。

小说围绕内战前的边疆生活,战后的议会活动、法庭审判和建设城市、修筑铁路、开采煤矿、创办大学等事件展开情节,翔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现实生活,揭露了美国社会中的政界、商界、法律界、新闻界的种种劣迹和营私舞弊的黑幕。书中还成功地塑造了两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塞勒斯上校和狄尔沃绥参议员。

这部小说在结构安排与文体风格上有不足之处,但主题是统一的,借对当时社会上种种黑暗腐朽风气的描写,抨击所谓的“黄金时代”。它让人们看出,在一片繁荣景象掩盖下的丑行劣迹和金光闪闪的外壳下的污泥浊水。

马克·吐温和华纳给这个时代取了个恰当的名字,即“镀金时代”。这一句同后来一直被历史学家们用来专指美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定历史时期,其真实性、准确性可见一斑。

关于人物的名字,还有个小插曲。马克·吐温和华纳当初给塞勒斯取名艾旭尔·塞勒斯,谁知出书广告登出后,真有一位同名者找上门来,这位拒绝受伤害的绅士命令他们立刻把名字改掉。他们只好从命,改成了伯瑞亚·塞勒斯。

这是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涉及的生活面非常广阔,对现实的透视和挖掘,较之以前写作的短篇小说更加深入,对政治投机和商业投机的讽刺打击更加尖锐准确,是一部针砭时弊的佳作,标志着马克·吐温的思想创作正走向成熟。

《镀金时代》在1873年出版时,正值美国国内发生经济危机,书中所写的一切都清楚地暴露在人们面前,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书的头版很快销售一空。

《镀金时代》给马克·吐温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当他手中宽裕起来,他立刻想到该像他的街坊邻居一样,过点豪华优雅的日子。当年,马克·吐温就在哈特福德买下了一块地皮,设计兴建了一座引人注目的别墅。

房子是砖砌的三层塔式建筑,照马克·吐温力求舒适的要求,开了许多扇窗户。房间里的光线格外充足,空气十分畅通,每扇窗的外面都有一番景致。屋内装饰物不是很多,显得轻灵而不笨重,体现了主人实用主义的眼光和观点。

在书房旁边还有一个漂亮的弹子房,每当马克·吐温枯坐太久时,便可以去里面打打弹子球,活动活动。隔壁是个温室,里面养着许多花草。当花儿开放的时候,其它屋子里会弥漫着香气,这些又使屋子充分显示出一种浪漫情调。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令当时的建筑师们恼火,他们指责马克·吐温不尊重维多利亚式的风格。在今天看来,马克·吐温的独特设计和安排,在当时代表了一种革新的意识。

不仅房子修建豪华,他的家还是个宾朋云集的地方,许多作家文人、演员教授都是他的座上宾。来自各地的记者和求教的青年也不时前来拜访,就一些问题讨教一番。吐温成了哈特福德,乃至全国最受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此时,马克·吐温在文坛上站住了脚跟,成为小有名气的年轻作家。他的几本书不断地给他带来丰厚的稿酬和版税,他成为了英美两国社会的名流,不时收到人们的演讲邀请,所到之处都受到规格相当高的接待。

马克·吐温有了自己漂亮的居所,又有一个和睦安宁的家。他可以镇定自若地发掘自己的创作才华,朝更高的目标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