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蒋介石
10713700000053

第53章 中共定下“和平解决”、“放蒋”方针

12月19日,在保安那孔(陕北人以“孔”为窑洞的量词)石窑洞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会议。依然由张闻天主持会议,依然由毛泽东作报告,会议气氛却与六天前——13日的会议截然不同。那次会议,议论纷纷,意见分歧;这次会议,众说一致,作出了明确的决策。其中的原因,如张闻天所言,“在六天中,这事件的现象与本质都(显露得)更充分”。

前文曾提及,周恩来告诉过王炳南:“我们有一星期没睡觉……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周恩来所说的“一星期”,也就是12月12日至19日。在19日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终于作出了“最用难的决定”,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

毛泽东喜欢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二十多年后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曾说及“乱子有二重性”。此时,他也谈“二重性”,说西安事变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光明的方面,“能更促进抗日与亲日的分化,使抗日战争更为扩大”;另一方面是黑暗的方面,因为捉蒋,南京“把张、杨一切抗日主张都置而不问”,“更动员所有部队讨伐张、杨”,内战有大爆发和延长的危险。

毛泽东以为,西安事变有两种前途,即胜利的前途和失败的前途。

为了争取胜利的前途,毛泽东提出,中共应该“分两手”:一是“反对内战要求和平”,二是“把阵线整理好,打击讨伐派”。

通过对“二重性”、“两种前途”、“分两手”的分析,毛泽东最后提出中共的方针是“和平调停,使内战结束”。

这一回,张闻天的讲话与毛泽东完全一致。他明确地说:“要求把蒋介石交人民公审的口号是不妥的。”显而易见,他批评了毛泽东在上次会议上的意见。

这次会议产生了两个文件,即《通电》和《指示》。

《通电》由毛泽东起草,《指示》由张闻天起草。毛泽东作了说明:“现在发表的《通电》与前次的《通电》是有区别的,更站在第三者立场上说公道话。”

《通电》,即《中共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通电》,于当日发出。《通电》提及蒋介石时,不像前几天直呼“蒋介石”或“蒋氏”,而是称之为“蒋介石先生”。

《通电》建议“由南京立即召集和平会议”,明显地不再强调“以西安为中心”了,而且所开的是“和平会议”,不是“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指示》,即《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是中共党内指示,不公开发表,亦于当日发出。由于系内部文件,《指示》写得更为明白,提出中共“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提及蒋介石时,称之为“南京最高负责人蒋介石”。

1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核心,便是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当天,毛泽东便致电潘汉年,全文如下:汉年同志:

请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性,及其最低限度条件,避免亡国惨祸。

毛泽东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翌日上午10时,宋子文飞抵西安,张学良和端纳前往机场迎接。穿了一身笔挺西装的宋子文,戴着黑框眼镜和花领带,见到了蒋介石,使蒋介石大为激动。

宋子文带来宋美龄致蒋介石的信,其中写道:“如果三天之内子文不回南京,我必定到西安跟你共生死。”此信表明,宋美龄仍把西安事态看得颇为严重,连蒋介石读到这里都哭了!

宋子文得知周恩来已在西安,便道:“周恩来一来,事情就难办了。”

周恩来马上托人转告与他一晤。和宋子文同来的郭增恺,也建议他与周恩来一谈。可是,宋子文生怕跟周恩来见面会给何应钦抓住把柄,就派郭增恺去见周恩来。

郭增恺向周恩来转达了宋子文的话,说宋子文早就认为:“共产党不是武力所能消灭的,蒋想靠武力灭共,才有今天。”

周恩来则请郭增恺向宋子文传话:“只要蒋先生抗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宋子文原本最为担心的是中共不肯饶蒋,听了传来的周恩来的话,大为兴奋,认为和平谈判就有了指望。宋子文在西安只逗留一夜,21日中午,他和端纳急急飞往南京。

也就在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周恩来,又进一步放宽了处置蒋介石的“尺寸”。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提出了五项条件,请周恩来与张、杨商谈,作为与蒋介石谈判的条件。电报指出:“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下恢复蒋介石之自由”。

这表明,如果蒋介石答应五项条件,便放蒋!

这样,毛泽东由“审蒋”、“罢蒋”转到“逼蒋抗日”,转到答应条件可以“放蒋”了!宋美龄终于飞往“虎穴”12月22日下午,上海的《大美晚报》刚在报摊上露面,便销售一空。

这一天,晚报占了“大便宜”——因为头版头条要闻发生在这天上午,所有的当天的日报都已来不及刊登。

《大美晚报》的大字标题,引人注目:

宋子文宋美龄

今晨离京飞陕

径赴西安过洛不停

行前孔邸曾有会议

宋子文21日匆匆飞回南京,带回周恩来的口信,使宋美龄打消了疑虑。

也就在21日,潘汉年收到毛泽东电报,要他迅告陈立夫。宋美龄马上从陈立夫那里,得知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电报原文如下:

汉年同志:

即向陈立夫先生等提出下列要求,征其同意。

目前最大危机是日本与南京及各地亲日派成立联盟,借拥护蒋旗帜,造成内乱,奴化中国。南京及各地左派应速行动起来,挽救危局。共产党愿意赞助左派,坚决主张在下列条件基础上和平解决,一致对付日本与亲日派:

(甲)吸收几个抗日运动之领袖人物,加入南京政府,排斥亲日派。

(乙)停止军事行动,承认西安之地位。

(丙)停止剿共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

(丁)保障民主权利,与同情中国抗日运动之国家成立合作关系。

(戊)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时,劝告西安恢复蒋介石先生之自由,并赞助他团结全国一致对日。结果如何,速以电报答复。

毛泽东

来自周恩来一宋子文以及毛泽东一潘汉年一陈立夫的重要信息,汇聚到宋美龄那里。宋美龄下定了飞往西安的决心。

22日上午11时30分,两架三引擎的飞机从南京起飞,机上载着宋美龄、宋子文、端纳、戴笠、蒋鼎文。这天天气格外晴朗,仿佛意味着好兆头。

上穿银狐领大衣、下穿高跟皮靴,宋美龄在飞机上不时观看着舱外。当飞机经过洛阳上空时,她见到机场上停着一排轰炸机,顿时收紧了心。飞机在洛阳降落时并非如《大美晚报》所称“过洛不停”,宋美龄再三关照洛阳空军将领,未得蒋委员长命令,不能派飞机去西安轰炸。飞机再度起飞,当她见到被晶莹的冰雪覆盖着的华山时,知道离西安不远了。

飞机在西安上空盘旋了一会儿。宋美龄拿出手枪交给端纳。她说:“如果下了飞机,遇军队哗噪无法控制时,即以此杀我,万勿迟疑!”

飞机降落后,刚一停稳,便见张学良登机迎接,宋美龄的脸上浮现了笑容。

宋美龄一到,便驱车前往高公馆,探望蒋介石。那时,蒋介石尚不知宋美龄来,正卧床养伤。当宋美龄入内,蒋介石惊呼:“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

宋美龄的到达,开始了西安和平谈判。用宋美龄后来的话来说:“西变局势是端纳奠了基,宋子文起了墙,而我盖上了顶。”

蒋介石对宋美龄、宋子文谈了关于谈判的意见:“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

蒋介石的这些意见,表明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不过,他又附加了两个条件:第一,他本人不出头,由宋氏兄妹代表他谈判;第二,商定的条件,他不作任何书面签字,而是以“领袖的人格”来保证。

第一条表明蒋介石很注意保持最高领袖的架势。倘若他出面谈判,势必降低了他的身份。第二条则表明了蒋介石政治手腕的老练,不愿留任何文字性东西在对方手中,以免日后成为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