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思路决定财路
10711200000050

第50章 缝隙中穿插自如的哈默

哈默的这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在这笔交易中,哈默发现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单独开创赚钱途径的本领。

阿曼德·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约于1875年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就在哈默16岁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篷旧车,标价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完全超出了他的购买力。他硬着头皮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实践证明,他成功了。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剩下了一辆车。哈默的这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当时对他来说确属“巨额交易”,在这笔交易中,哈默发现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单独开创赚钱途径的本领。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哈默在苏联的考察中发现,这个新建立不久的苏维埃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们却饿着肚子。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很快得到了列宁肯定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在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而他则成为美苏之间易货贸易的鼻祖。

哈默在前苏联的生意越做越大,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多。

一天,他到一家文具店去买一支铅笔,售货员拿给他一支德国制铅笔,这类铅笔在美国只卖两三分钱。但这里的价格是26美分。

“对不起。我要买支擦不掉笔迹的化学铅笔。”哈默说。售货员很不高兴,但很快改变了态度。“看你是外国人,我就卖一支给你,”他说,“可我们存货不多,因此我们一般只卖给老主顾,但他们还得搭买纸和练习簿。”

哈默花了1美元买了一支铅笔,没想到,这支铅笔把他引入了一个新的赚钱行业。因为哈默考虑到当时苏联政府要求苏联人民学文化是首要任务,那么势必导致铅笔的需求量增大。等办完生产铅笔许可证后,哈默就急匆匆赶赴纽伦堡和伯明翰,去搜罗一批制造铅笔的专业人员。经过几番周折,哈默终于以高薪的手段挖了法虏伯厂的墙脚。

令人惊奇的是,铅笔和钢笔厂比合同上规定的期限提前几个月开工。不久。该厂就以高工资而闻名前苏联,求职信像雪片般飞来,甚至加里宁也写信为哈默推荐工人。铅笔的年产量为1亿支,钢笔的年产量为9500万支,而且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工厂的利润自然像膨胀的雪球,这使哈默又发了一笔横财。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25年是1931年从前苏联回到美国后开始的。他听到一个清晰的讯号,罗斯福入主白宫以后,“新政”得势,美国的禁酒令将会被废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将迅猛增加,那时就需要数量空前的酒桶。

哈默非常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酒桶用的桶板。除了前苏联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呢?他在前苏联住了多年,清楚地知道苏联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于是,他订购了几船桶板,并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工厂。等产品出厂时。禁酒令恰好废除,酒桶供不应求。

机遇并不是单纯的幸运,它往往潜藏于平凡的现象背后,被表面现象所掩盖,具有隐蔽性。所以,只有精明的人才能抓住被人们忽略了的潜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