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思路决定财路
10711200000023

第23章 总有更好的方法

养成“总有更好的方法”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要提升你的思维素养,请一定记住两句话:

第一,总有更多的方法。

第二,总有更好的方法。

第一句话是要你在“多”字上做好文章。我们要求你在遇到问题时,至少要想出3种方法来。

为什么呢?如果只有1种方法,往往别无选择。

如果只有2种方法,就会进退维谷。

除非你有了3种方法,你才起码有选择的余地。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假如你能找出3种方法来,往往你还能找出第4种、第5种乃至更好的方法来。

而第二句话呢,是要你学会做比较,要逼迫自己找出更好的方法来。

遇到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办法来,但是他不愿意做更多的思考,于是浅尝辄止,结果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导致更大的机会擦肩而过。

不妨先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

由于一些工厂排放污水,不少河流污染严重。有关当局采取了不少手段,如关掉这些工厂等,效果好却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现在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假如既可以允许工厂继续生产,但又不至于污染河流,能有一些什么措施?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思维训练,你已经想出了不少措施。请一一将它们记下,因为这是你已经强化思维意识、提高思维能力的见证。

在你各种设想中,你是否想到有这样一项措施:可以立此一法:工厂的进水口,必须建立在它自身污水输出口的下游?

这当然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这一想法来自“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的确是一种能够促使工厂进行自律的尝试:假如其要再排水,其排出的水就要被自己再次吃进,这样,它还会不采取措施净化输出污水吗?

养成“总有更好的方法”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战后,美国很多地方都急需重建,建筑业就发展起来了,砖瓦工开始走俏,价码看涨,这对许多失业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一贫如洗的迈克,懂得一点儿砖瓦手艺,为了生计从小镇来到大城市芝加哥。他也看到了这些招聘广告,但是,他并不是高兴地跑去做砖瓦工,而是同样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你可以做砖瓦工!

他租了一间店铺,请来一位师傅,买来1500块砖,自己铲来一堆沙子,就开始做砖瓦工的培训业务。

许多工人蜂拥而至,出高价来接受培训。结果,迈克一点儿苦都没吃,10天就赚了3000美元的纯利润,而这些钱则相当于一个砖瓦工200天的收入!

瞧瞧,遇到机会,迈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直奔机会去当砖瓦工,而是经过再三思考,选择了从更理想的方法人手。这样,比起那些直接当砖瓦工的人,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更好的方法,能创造以前想像不到的更大资源。

香港有个周大福珠宝店,先前是做黄金生意的。后来,他们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就把目光投向了钻石行业。但是,做钻石生意对周大福来说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制约。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钻石产在南非,当时全世界的钻石经营牌照70%也来自于南非,在香港只有一个牌照,属于另一家珠宝公司,那家公司又不愿意跟周大福合作,而没有牌照又不能经营钻石!

按常规思路:直接向南非政府部门申请牌照。但是手续相当麻烦,而且不一定能办下来。这时候公司的总经理动起了一个念头:既然不能直接买到,那与此相关的方法呢?

他想起来了,在南非有些珠宝钻石的加工厂,那里面有很多的经营牌照。虽然不能到政府部门直接要到牌照,但是你可以从这些加工厂拿到牌照啊。怎么办?去并购一家加工厂!

于是他到南非去了,并购了一家钻石加工厂,一次就拿回来了10个牌照。结果,周大福一下子在香港和内地开起了连锁店,一举将原来的香港钻石之王打败了。周大福成为香港第一大钻石经营企业。

周大福的做法是不是一种更开阔的思路呢?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就有了更好的方法。有了更好的方法,更理想的资源就被创造出来了。

凡事去想更好的方法,经营难题就更容易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