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女孩更像女孩
10710400000019

第19章 懂得分享的女孩会赢得双倍快乐

分享为女孩的成功之路增添新的砝码

分享就是与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分享作为一种美德,包含着宝贵的平等与博爱思想,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一种美德和责任。让女孩学会分享,不但能够增进她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她的合作能力、理智思考能力,为女孩的成功之路增添新的砝码。

现在很多女孩都是独生女,是父母、祖辈、亲友等关心、呵护的对象。因此,要她们与别人分享任何东西都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不懂得分享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女孩学会分享。

女孩的分享美德不是天生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2~7岁阶段,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主观、以自我为中心的,并没有道德责任感。她们很少会考虑别人,不会设身处地客观地看问题。因此,要说“自私”是这个年龄段女孩的天性也不为过。因此,我们不能拿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女孩。

但是,父母不能任由女孩的天性就这样发展下去,否则,女孩最终将成长为一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难以相处、不合群的孤僻的人,从而陷入人际交往的窘境当中。因此,父母应该通过教育来让女孩学会分享。

3岁的荷荷对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和点心总是看得紧紧的,一点都不肯分给别人吃。如果父母强行把这些东西分给别人,她就会又哭又闹,让父母十分尴尬。

让女孩学会分享

不要让女孩在很多方面享有特权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坚决贯彻“富养原则”,在吃、穿、用等方面给女孩提供优先选择权:好吃的女儿先吃、多吃,父母少吃,甚至不吃;买衣服女儿挑最好的买,父母条件好的买好一点的,条件不好的就买差的或者不买;好东西女儿先用,用剩下不要的给父母。女儿一大哭大闹,父母就妥协、让步。这种特殊待遇,只会让女孩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个性。

芳芳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鲤鱼,每次妈妈都把味道最鲜美的鱼肚子肉给芳芳,开始的时候芳芳问妈妈:“您怎么不吃鱼肚子啊?”妈妈慈爱地说:“你吃吧,你是妈妈的宝贝,最好的当然给你吃。”于是芳芳就心安理得地吃起鱼肚子肉来。时间长了,芳芳觉得,这鱼肚子肉就应该归她自己吃。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又做了红烧鲤鱼。鱼上桌以后,妈妈就顺手夹了一筷子鱼肚子肉放到嘴里吃了起来,芳芳看到了,马上大声嚷起来:“妈妈,你凭什么吃我的鱼肚子肉啊?赶紧给我吐出来!”妈妈尴尬地咽也不是,吐也不是。

父母应该让女孩养成分份的习惯。当家里买了一些比较稀少、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要让女孩把它分份:爸爸一份,妈妈一份,自己一份,如果家里还有其他长辈,那么他们也有一份,等家里人都到齐了,再一起分享,不能让女孩养成吃独食的习惯。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是培养女孩分享美德的好时机。特别是当女孩对好吃的、好玩的等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时,父母更应该立场坚定,及时制止女孩的自私行为。

妍妍想吃香蕉了。因为正值香蕉很贵的季节,妈妈只给她买了3只。回到家后,妍妍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香蕉掰了一只要吃。这时,妈妈对她说:“妍妍,把香蕉拿来,给我和爸爸一人分一只。”

妍妍赶紧把香蕉藏到身后。

妈妈给她讲道理:“爸爸妈妈也想吃香蕉了,再说这香蕉还是我们花钱买的,你凭什么不给我们吃呢?”

妍妍还是不同意。

妈妈生气地说:“如果你不让我和爸爸吃,那咱们就谁也别想吃!”

最后,妍妍只好妥协,把另外两只香蕉给了爸爸妈妈。

事后,爸爸有些不理解妈妈的做法:“你平时根本不爱吃香蕉,今天怎么就非要吃呢?现在香蕉多贵啊!”

妈妈严肃地说:“就是因为贵,我才非吃不可,我不是想吃香蕉,而是想让女儿从小就要懂得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

一个不懂得分享的女孩,只会把别人对她的好当成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女孩是不会有好人缘的。只有学会分享,她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让女孩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体验分享的快乐

自私的前提是缺乏,如果女孩感到她所拥有的东西很充足,获得了安全感,那么她自私的想法自然就会淡化。

很多父母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女孩只有一块蛋糕,那么她就不会愿意分给别人。但是如果她有很多块蛋糕,她就会变得很慷慨,拿出其中一部分给别人。这是因为很多块蛋糕给了她安全感——即使别人拿走一部分,我也还有。而当女孩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她就会逐步减少自己的分量,甚至把所有的蛋糕与大家共享。父母可以利用女孩的这种心理让她迈出分享的第一步。

筱筱妈妈去幼儿园接筱筱回家,带了很多糖果。妈妈让筱筱把糖果分给其他小朋友一些,筱筱舍不得,不愿意分出去。妈妈就告诉她:“没关系,家里还有很多呢。”筱筱这才放心地把糖果分给大家吃了。当她看到小朋友拿到糖果时的喜悦,听到小朋友跟她说谢谢的时候,筱筱也很开心,就继续把自己手里的糖果也都分给大家吃了,然后还很大方地说:“你们吃吧!我家里还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