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秦腔
10710200000021

第21章 几位不得不提及的秦腔音乐家

秦腔音乐是秦腔的灵魂,而表现这一灵魂的音乐师,却往往不为人所知。这里着重介绍几位值得称道的秦腔音乐家。

周坛(1891-1963),西安市乐户出身,大伯父与父亲都是西安地区汉调二簧琴师,二伯父是秦腔鼓师。他自幼耳濡目染,潜心秦腔音乐。12岁时就会打鼓,后入鸣盛社担任教师,几年后,又以卖艺为生,长达20余年。20世纪50年代,受聘于西安尚友社,为该社乐队建设付出了极大心血。一生掌握秦腔曲牌300余支。根据他的口述,李力记录,整理了《周坛秦腔曲牌汇编》,由西安市文联出版,计六类:一、弦乐器类44曲;二、唢呐类158曲;三、海笛类4曲;四、昆曲类41曲;五、笙管类3曲;六、套曲类24套116曲。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如秦腔与昆曲、秦腔与元北曲四大套的关系在音乐上的表现,及秦腔对昆曲和北曲的继承和创新,足为20世纪的一部翔实的音乐资料史。

荆永福(1903-1966)、荆生彦(1913-1960),分别长于秦腔鼓板与秦腔胡琴,而且各有继承和发展。二人长期同李正敏合作。荆生彦不仅改秦腔主奏乐器二股弦为板胡,而且反复对前者作了探索和试验,在技巧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如将原来的大壳子、低千斤、粗弓子、短杆子改为小壳子、高千斤、细弓子、长杆子,把二弦改为老弦,使音域加宽,音色更为清脆、洪亮;在弓法、指法上都有了改进;另外,还创造性地运用搂弦、抽弓、垫弓、快弓等技巧,从而使经他改进的板胡成为秦腔的主奏乐器。这也使得秦腔演奏,能与演员的唱腔默契、合辙。许多音乐的设计也各具特色。他演奏的[跳门槛][小开门][点点花][开柜箱][张良归山][钻烟洞][扭门闩][柳生芽][杀妲己]等23曲,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荆永福在秦腔打击乐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史料。经他传授,慕家璧、马凌元二人对之进行了记录与整理。其中有七个开场,150多个单独动作锣鼓点子,70多个板头铜器点子,保存了秦腔音乐200多年来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被编成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丛书之一《秦腔打击乐谱》,1960年由长安书店出版。

此外,陕西的二股弦大师王兴恭(1892-1974),鼓师杨觉民(1909-1968),唢呐吹奏师周贵林(1914-1974),甘肃的琴师李智中(1912-1957),鼓师于海如(1919-1982),宁夏的鼓师王平蕃(1903-1976),青海的鼓师陈鸿樵(1917-1979),琴师严祥桢(1911-1972),也是颇享盛名的秦腔音乐家,在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