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过早给孩子开启金钱观念的大门会使他变得势利,甚至发展成拜金主义。其实,这种看法有些偏颇。很多时候,孩子正是缺乏良好的金钱观念而变得懒惰、奢侈的。
认识金钱
为了帮你的男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首先要教他认识金钱,然后再教给他节省金钱的方法。
3岁,辨别不同面值的货币。
4岁,会做简单的货币运算。
5岁,了解价格,知道钱的来源。
7岁,会找钱,会数大量硬币。
8岁,通过打工赚钱并把钱存起来。
9岁,会制订一周用钱计划,懂得对比价格。
10岁,知道通过每周节省一些钱应对开销。
12岁,会制订两周的用钱计划,懂得银行交易用语。
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计划会觉得很难实现,其实,这份金钱教育计划就是带动男孩领跑的动力。
把握好男孩零用钱的尺度
很多男孩对自己身上究竟有多少钱是很糊涂的。对爸爸妈妈给的零用钱,男孩往往认为那是自己的,因而不懂得节省。很多家长发现,无论给男孩多少钱,他都会花得一分不剩,这让他们感到苦恼。
这是因为男孩不懂得钱的来历和父母的辛苦,所以不会考虑商品的价格。父母需要帮男孩订立零用钱计划,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男孩,让他更合理地支配零用钱。就像上文所说的一样,父母没必要担心男孩会因为过早接触金钱而成为“财迷”。更深入地说,理财智商与男孩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父母应该与男孩制订零用钱合同,引导他有计划地花钱。在此之前,父母必须认识到:给男孩的零用钱越多,并不是越疼爱他。因为男孩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甚至会养成奢侈的陋习。在这种情况下,与男孩订立零用钱合同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月,小乐的妈妈都严格按照零用钱计划给他钱。刚开始的时候,小乐的零用钱计划是以周为单位的,每周一早晨,妈妈都会给他12元的零花钱。为了让儿子做到言而有信,妈妈从未因任何事而耽误给钱,但也不会因为儿子的任何要求而增加钱。
慢慢地,在儿子掌握了用钱规律后,零用钱计划扩展为以月为单位。因为小乐从7岁就开始了这种训练,所以对金钱计划的理解和履行情况非常好。
通过小乐的例子可以看到,在妈妈与儿子的严格约定下,小乐已经养成了规律的用钱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乐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自律能力和理财能力的男孩。
由于男孩的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有时他不一定按照计划办事,这就需要父母坚持原则,从而帮助他慢慢养成有计划花钱的习惯,也就是说花钱必须要有节制。在此过程中,父母可以教导男孩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让他认识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就要付出代价。
有一次,卫卫在商场看到一个航模,便缠着妈妈买给她。妈妈说:“你想好了,如果买航模,就不能买你爱吃的薯片和汉堡了。”卫卫很不高兴地噘起了嘴。妈妈说:“既然你不想这样做,那我不可能给你买汉堡了,因为你说话不算数。”卫卫说:“那好吧,我按妈妈的要求吃薯片和汉堡吧。”
很多时候,男孩希望通过耍赖达到自己的要求,这时父母必须坚持原来的计划,或者让他学会交换的道理。就像卫卫一样,本来想改变原来的用钱计划,但在妈妈的提醒下,他自己做出了取舍,这就在无形中告诉了他:钱是有限的,必须用在合适的地方。
从小培养男孩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在学会节约的基础上,男孩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储蓄与投资意识,发展自己理财意识和能力。而很多父母并不理解让男孩尽早接触储蓄与投资,在他们眼里,这是大人应该做的,但是男孩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和运用节约观念,从而将节省下来的钱从事投资活动。
正如“金钱计划”中所提到的一样,在男孩8岁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的存钱意识,12岁的时候,他已经懂得一些银行术语了。除了为男孩备一个储蓄罐之外,应单独为男孩开设一个银行户头,鼓励他把钱存到银行里。无论是平时省下来的钱,还是数额较大的压岁钱,都可以放到银行里。
新年的时候,旭日收到了很多压岁钱,妈妈说:“如果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既保险,又可以得到利息。”旭日问:“什么是利息?”妈妈说:“简单地说,是银行给你的奖励。定期储蓄的利息比较多。因为如果你存了定期,就不能随时把它取出来,所以利息就是银行对你的奖励。”在儿子的同意下,妈妈帮儿子开了一个银行账户。
通过妈妈的说服,旭日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费用,还看到了储蓄的好处,进一步延伸出投资的做法。在国外,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时就鼓励他们接触债券、股票、基金等,这对男孩形成系统的投资理念和理财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男孩“赚钱”。为了让男孩拥有更好的金钱观,也为了增加男孩的独立能力,增强他的责任感,父母必须相信男孩,锻炼男孩,不要过分低估了你的男孩的潜力。很多时候,他的这份藏而不露的能力会令你咋舌。
6岁的启航很喜欢电动玩具,他很难抵挡住商店里新玩具的诱惑。但是,妈妈说刚给他买过玩具了,所以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怎么办呢?启航一直在想。一天,跟妈妈卖废品回来,启航就忙着收拾自己的玩具。妈妈问他干什么,启航说:“我要把它们卖掉,换买新玩具的钱。”妈妈很惊讶,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启航说:“废品都能换钱,我的玩具也可以。”
现在,有很多学校或社会团体鼓励孩子卖掉自己的玩具,获取零用钱、为困难小朋友捐款。孩子们则摆出自己昔日心爱的娃娃、手枪、小火车……向路人介绍自己的玩具有多么经典和好玩,曾给他们带来多少快乐,等等。
我曾经花2元钱从一个5岁小男孩手里买过一个玩具熊。那个玩具虽然很旧了,但小男孩却郑重地说:“我刚洗过,很干净!”我被孩子真诚的目光感动了,带走了他心爱的玩具。男孩虽然有些不舍,但仍然高兴地说:“我又可以多捐2元钱了!”至今我还珍藏着那个玩具,因为他饱含着一个善良男孩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