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男孩更像男孩
10710100000013

第13章 勇敢、坚强是男儿本色

英雄情结是男孩难以割舍的爱好,对英雄的崇拜本身就潜藏着进步的力量。男孩喜欢超人、奥特曼,是因为他们能保护人类、拯救地球于危难中。虽然男孩在小时候对此还没有系统深入的看法,但英雄行为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对别人的看法。

然而,很多男孩过于胆小,从而将自己的行为与心目中的英雄隔绝了。当他具体从事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能像英雄一样勇敢、坚强。更有甚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英雄情结越来越淡,甚至被他忘却了。

很多男孩崇拜英雄是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英雄的真正含义和英雄应该具备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于英雄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因而具有神话色彩,以致让男孩相信,只要喊几个口号、做几个漂亮动作,就可以成为英雄。所以,要想让男孩改变胆小怯懦的缺点,就必须告诉他:男孩应该勇敢、坚强。

做男孩勇敢、坚强的父母

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勇敢、坚强都是不可缺的品质。对英雄的崇拜虽然影响着男孩,但父母的处事方式对男孩的影响更大、更深远,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在男孩心目中树立起勇敢、坚强的形象。

勇敢、坚强的父母往往给男孩信心、责任心,让男孩更成熟,更懂得珍惜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家庭没有气馁和埋怨,而是互相鼓励,勇敢面对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男孩,会更清楚自己的处境、责任,而不会轻言放弃。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树立这种榜样,遇到困难就相互埋怨、牢骚满腹或哭泣,就很容易让男孩变得懦弱。

小洛这次中考没发挥好,失去了进重点高中的机会。妈妈说:“你怎么搞的?平时把你照顾得那么好,你就拿这个成绩来回报我吗?你太让人伤心了!”说着就哭了起来。小洛边哭边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考这么差……”这时,姑姑走了进来,对小洛说:“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试,以后还有无数的困难等着你。如果你这么容易就向困难低头,就会变成胆小鬼,不会是一个真正的男孩!”小洛说:“我怎么不是男孩了?我就是男孩!”姑姑笑着说:“你妈说的是不对的,面对困难的时候,你不能只会哭,而是应该想自己有什么没做好,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才是男孩真正要做的。”小洛点点头说:“就算不进重点高中,我也会好好学习的。”

中考、高考的确是孩子必须面临的重要关卡,也的确牵动了家长敏感的神经。如果你也像小洛的妈妈一样,遇到儿子考试失利的情况就在他面前痛哭、埋怨,不仅不会让他体会到你的苦心,反而会让他不知所措,失去必要的安慰和指导。要做儿子勇敢、坚强的榜样,首先要让自己勇敢和坚强起来,然后才有资格要求儿子,才会给他适当的批评和指引,让他勇敢面对一切。

告诉你的男孩:你很勇敢

有些家长过分担心男孩,把男孩的胆量想象得过小,这实际上是预先给男孩套上了“胆小”的外衣,纵然男孩内心很勇敢,也会因为这件外衣的笼罩而看不清自己的胆量。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家长经常担心“离开我,他会不会哭”“在幼儿园会不会被人欺负”“他一个人回家会不会害怕”“儿子单独睡一个房间会不会做噩梦”……

儿子生病了,需要到医院打针。妈妈经常说:“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每当想起这句话,儿子就更害怕。一进医院大门儿子就哭了起来,看到医生后,他哭得更厉害了,一直抓着妈妈的手,往妈妈身后躲。妈妈说:“别害怕,妈妈在这陪着你。”可是儿子哭得更凶了,乱踢乱动,就是不肯打针。医生生气地对妈妈说:“你出去吧,你越守着他,他越害怕。”

妈妈焦急地在外等着,看到儿子出来,马上问:“疼吗?”儿子说:“有一点疼,但是医生阿姨和我说话,我就不害怕了。”

医生说:“其实很多孩子被父母娇惯坏了,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愿和医生合作。对小孩子,我们医生有自己的心理疗法帮助他减轻恐惧,你们的过分担忧反而使他更胆小。”

医生说的没错,有些男孩并不害怕打针,只是感到紧张罢了。反而是家长渲染出可怕的气氛,使男孩受到影响,因而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实际上,很多男孩的胆量超出了家长预想的程度,他们喜欢滚打碰撞,把自己弄得浑身是伤,他们只是在家长的暗示下变得怯懦了。

嘉华的胳膊摔骨折了,需要动手术。一家人虽然心疼儿子,但仍对他说:“我们的嘉华很勇敢,一定不会害怕手术。平时我们儿子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勇敢小战士。”妈妈说:“只是缝几针,打上麻药一点也不疼。”儿子说:“放心吧,我是无敌小战士,不害怕!”爸爸对儿子做了一个挥拳的姿势,儿子笑了笑,高高举起了攥紧的小拳头。

医生说:“你们的儿子意志很坚强,一定会恢复得很快。”

嘉华的确很勇敢,不仅懂得镇静,还懂得通过行动安慰家人。这是因为家长没过分夸大困难,而是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了他。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你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胆小会削弱男孩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