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男孩更像男孩
10710100000010

第10章 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让男孩成熟稳重

男孩要学会思考

与女孩相比,男孩的理性思维能力强,乐于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使男孩的思考过程优于女孩,比女孩的感性思维更深入。爱迪生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只有拥有思考力的人,才懂得生活的真正乐趣,才会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也正基于此,爱思考的人更具创造力,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思考让生活充满快乐

思考是人类的一大法宝,人们通过思考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男孩天生就倾向于用理性思维指导行动,因此思考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当男孩对学习表现出热情与专注时,就是他善于思考的表现。

8岁的王凯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虽然老师讲过类似的题,但他一回家就全忘了。吃晚饭的时候,王凯有些心不在焉,一直沉默不语。妈妈说:“怎么这么不高兴啊?”王凯说:“有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妈妈说:“别着急,慢慢想。”虽然练习题后面附有答案,但他仍反复思考例题,回忆老师讲过的内容,一遍遍地演算。经过一番努力,王凯手舞足蹈地说:“我终于算出来啦!”

王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了快乐,虽然这一过程漫长而充满挑战,但他仍能坚持不懈,这值得很多孩子学习。男孩通过思考克服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这不仅使他爱挑战的本性得到满足,还使他获得了胜利的喜悦。

那么,怎样才能把男孩善于思考的潜质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呢?

给男孩独立思考的机会

独立思考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式,通过独立思考,男孩可以深入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和战胜自我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男孩的行动会更有目的性与主动性。

进入大三以后,老师一次次提醒同学们好好写毕业论文。虽然具体的设想还不明确,但君越早已在众多题目中找到了感兴趣的论题。去图书馆看书,去实验室做化验和分析,去向老师请教问题,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有很多人说:“君越过于紧张了,离毕业还有1年,难道写不出一篇论文吗?”

临近毕业时,由于提前完成了论文,君越把更多时间放在找工作上。在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上,君越的论文总能为他赢得“做事有目的”“论文写得有理有据”“很有想法”“做事有步骤”的评价。在很多同学一边忙着写论文,一边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君越已经和一家不错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思考让一个小男孩精力充沛,忘记了疲倦。然而并非每个男孩都热爱独立思考,因此父母要给他创造这种机会。向他提供有帮助价值的资料,启发他回顾所学知识或相似的经历,让他通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杰克逊是一个热爱思考的男孩,虽然才8岁,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发明。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成果是可笑的,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探索。这一次,他对钟表产生了兴趣,虽然课堂上老师向他们阐述了钟表的工作原理,但他仍一头雾水。为此,妈妈给他提供了一个废弃的钟表并给他从图书馆借了相关资料。他一边读书,一边反复拆装钟表,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终于,他在妈妈的鼓励下完成了研究,并将这一结果解释给同学听。

这是一个爱思考的男孩,除了受兴趣的鼓舞之外,还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同时,给男孩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帮他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当他再遇到问题时,不是依赖父母而是主动寻找答案。

让男孩爱上思维游戏

思维游戏可以很好地锻炼男孩的推理判断能力,能帮助男孩打破思维定式。从而使其拥有更灵活的头脑,更利于其创新。脑筋急转弯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

晚饭后,爸爸对儿子说:“什么人不敢洗澡?”儿子说:“病人。”爸爸说:“有很多病人必须得经常洗澡才能保持清洁,所以你的答案不对,应该是泥人。”儿子说:“对啊,泥人一洗就坏了。”爸爸又问:“什么动物你打死它,而它却流着你的血?”儿子说:“这个我知道。是蚊子。”爸爸说:“不错啊!”儿子不服气地说:“我也考考你。什么动物被你打死了,而它却流着你的血?除了蚊子!”爸爸想了想说:“只有蚊子吧。”儿子说:“我有自己的答案,你猜猜。”爸爸说:“苍蝇。”儿子说:“不对!是跳蚤!”爸爸笑着说:“哈哈,有道理。”

通过玩思维游戏,儿子不仅记住了答案,还掌握了脑筋急转弯的规律。他对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让爸爸很惊讶。其实这种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儿子正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灵活掌握了这一规律。看来,男孩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足以让父母惊讶啊!

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处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意见,侧重的是培养男孩的思考能力。对男孩来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会使他对事物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更深入的看法,从而使他更自信,即使面对他人的批评也能坦然面对,这无疑是成为稳健成熟男性的必备条件。

那么,父母应怎样帮助男孩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首先,要给他自信。自信与自负存在很大区别,适当鼓励你的男孩,让他勇敢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思考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又可以活跃家庭气氛,增进彼此的了解。

其次,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男孩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会遭到父母的全盘否定和严厉训斥,因而会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以前观看盆景展览时,儿子曾发表过不错的意见,所以这次一起去公园观赏,爸爸还想听听他的看法。爸爸问:“你觉得这次展览怎么样?”儿子说:“这次规模更大,而且盆景植物的种类更多了。”爸爸指着一个盆景作品说:“这个怎样?”儿子说:“植物的整体造型还不错,像一个微型迎客松。”儿子指着另一个盆景,犹豫地看着爸爸。爸爸说:“没关系,说说看。”儿子说:“我觉得这个整体布局很好,有小桥流水,还有牧童,很生动。”爸爸会心地笑了。

这个男孩虽然和家长沟通过,但面对新的问题,仍然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引导。当男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父母都应积极回应,先让他把话说完,然后再纠正他的错误,鼓励他以后坚持这一习惯。

无论怎样的做法,都要让男孩看到思考带来的好处与进步,让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从而爱上思考。

自我控制是成熟稳重的必要条件

男孩在学会思考之后,还要会自我控制。这是因为男孩喜爱攻击与冒险,如果缺乏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就很容易变得冲动和随心所欲,而这样的人是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的。

很多男孩在诱人的玩具、美味的食物、惊险的电脑游戏面前迷失自我,放纵自己。同时他们做事经常半途而废,这都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帮助男孩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呢?首先,父母必须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其次,要给男孩订立生活规则,让他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父母应读懂男孩的情感

很多男孩说自己的父母不了解他,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他的父母无暇顾及男孩的心理需求与变化,也许他们根本不给他表达的机会,也许男孩太缺乏自我控制力,屡次犯错,从而使父母对他丧失信心。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父母必须做到宽宏大量,尽量理解你的男孩,做能读懂男孩情感的人。中国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比较含蓄,即使对父母或对儿女有深深的关爱,也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些父母喜欢默默地为男孩做事,而在表面上却相当强势,这很容易使男孩产生误解。

10岁的子坤说:“我爸爸对我很不好,我说的话他从来都听不进去,我喜欢的东西他都觉得很无聊。”丁一说:“我爸妈也这样,所以我不喜欢待在家里。”

一天,子坤的爸爸说:“你的鞋怎么又坏了?整天就知道打球!”子坤抗议说:“老师都夸我有体育天赋,就是你瞧不起我!”说着便气愤地走开了。过了几天,妈妈给了他一双新运动鞋,对他说:“这是一双篮球鞋,穿上它打球更舒服。”子坤非常高兴,故意在爸爸面前展示他的新鞋。过了一段时间,子坤对妈妈说:“我升为篮球队队长了,多亏有了妈妈的支持!我一定让爸爸好好瞧瞧。”妈妈说:“其实爸爸一直很支持你,那双鞋就是他给你买的,他还让我鼓励你呢!”“真的吗?”子坤说,“我还以为爸爸不喜欢我呢。”

一个10岁的孩子,很难理解爸爸深深的爱,而不善表达的爸爸也常常隐瞒自己的看法,这就加深了两人的误会。年幼的孩子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有些父母虽然很爱孩子,但却经常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因而经常误解男孩,这难免会伤害到男孩。如果此时的父母不能理解男孩的感受,一味压制他,就会使双方的对抗更严重。

每个男孩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男孩生气时喜欢扔东西,有的喜欢骂人,有的喜欢沉默。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必须深入观察男孩的举止,多运用前文中的技巧与他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从而消除彼此的误会。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让男孩发泄情感,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想法。做到既能读懂男孩,又能让男孩了解你的想法。

在父母眼里,镇远是个很固执的男孩,从来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从小他就爱和妈妈作对,妈妈说:“不许碰收音机!”“不许拿碗!”而他偏偏喜欢对着干。长大后,虽然他也很想改掉这个毛病,但总是身不由己。

在老师的建议下,爸爸决定带全家郊游。由于镇远很喜欢钓鱼,所以爸爸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拿渔竿、怎样甩钩、怎样看浮标等。在爸爸的教导下,镇远钓到了一条小鱼,爸爸很高兴地说:“看我儿子多聪明,比我钓得还快!”镇远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听您的话,还真管用。”

此后,镇远与爸妈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也更懂事了。

在很多人眼里,镇远这样的孩子是任性而可气的,但你是否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当男孩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感到父母忽视了自己的时候,他会想尽办法引起父母的注意。一旦这种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和父母对抗。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及时了解男孩的想法,及时与他沟通。此外,带他参加家庭活动,如郊游、聚餐等也可以拉近你与男孩的距离,从而让他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要做拥有自我控制力的好榜样

父母对男孩的影响非常明显,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模仿父母的行为,一旦他养成了不良习惯,就很难改正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他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幼儿园孩子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观看父母遵守交通秩序、排队买东西、洗手之后再吃饭的录像带;另一组则不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第一组的孩子具有非常好的行为习惯,懂得遵守秩序、谦让并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而第二组孩子则易怒,喜欢争吵。很明显,孩子需要具有自控力的好榜样。

父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孩子,其结果是明显而深刻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妈妈很爱干净,那么她的女儿一般也喜欢整洁;如果爸爸温文尔雅,那么他的儿子也会彬彬有礼。若一个家庭拥有开放民主的气氛,那么其中的孩子多具有很好的自控力,能够取得不错的成就。

文昊在一个名企做管理人员,在一次聚餐上,服务员不小心将饮料倒在了文昊身上,这令很多同事气恼,而文昊却说:“没什么,让他走吧,他也挺辛苦的,大家多体谅一下……”一场纷争随之化解。

别人问他:“您为什么这么有风度?”文昊说:“这只是自我控制力好罢了,这是我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的。很多时候,我也想发火,但最终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父母对男孩控制力的深刻影响。对男孩而言,他容易冲动,爱发火。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不说脏话、不爱发火,那么将对增强男孩的自我控制力非常有利。

另外,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具有自控力的名人的事例来说服男孩,或提示他观察生活中的例子,让他通过对比,发现自控力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做一个有自控力的男孩。

和男孩订立规则

这一规则的制订表现在生活规矩和游戏规则两方面。0~13岁的男孩不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因而喜欢我行我素,这难免会使他过分放纵自己,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对缺少自控力的男孩订立规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儿子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虽然才5岁,但他已经很会指使大人了。如果大人不按照他的要求向他提供他喜欢的玩具、饭菜或者顺从他的要求带他出去玩,他就会大发脾气。终于有一天,妈妈对这种状况忍无可忍,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

于是,妈妈买了他喜欢的冰激凌、玩具、图画书,告诉他:“如果你再乱翻东西,把屋里弄得乱七八糟,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我就不让你吃冰激凌。”妈妈停顿了一下,看到儿子点了点头。于是,妈妈接着说:“如果你不洗手就吃饭,我就不让你玩玩具。”

在耍性子之前,他会习惯性地看看那些玩具和图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儿子越来越守规矩了。

给男孩订立规矩,以他关心的东西作为奖励或惩罚的代价,这样他会通过权衡做出取舍。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适当严厉些,让他看到不守规矩的代价。即使他发脾气、耍赖或大哭,父母也不能过分迁就他,应该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看到遵守规则才能得到快乐。当他取得进步时,要表扬他,鼓励他坚持下去。

不断增强的自我控制力会使男孩适应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群,即使面临挫折和责难,他也会心态坦然,从容稳定。这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男性所必需的品质,对他来说,未来有很多挑战,而良好的自我控制力不仅可以使他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会让他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力,这将使他受益终生。

男孩要学会正确看待批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

在教导男孩正确看待批评之前,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对男孩的批评方式。对父母来说,你批评男孩的目的是什么?是树立你的家长权威,还是帮助男孩改正错误?你通过什么方式批评了男孩?

如何批评男孩

很多父母在批评男孩上陷入了误区,这不仅不会让男孩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甚至还会引发男孩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1.翻旧账、贴标签VS就事论事

批评男孩时只谈论这次的错误,而不涉及其他事件,这会增强公平性,也让他觉得可以接受。否则,男孩很容易产生自卑或抵触情绪。同时,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2.不分青红皂白VS给男孩申诉的机会

孩子犯错有时是由于他自己的主观失误,有时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为此,当男孩犯错后,要给他一个申诉的机会,让他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

3.不分时间、场合VS讲究时机

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和睡觉前批评孩子。早晨批评孩子会破坏他一天的好心情,而吃饭时和睡前批评孩子,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

另外,不要在公共场合、亲友面前或男孩的同学面前批评他。这是因为男孩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在公开场合受到批评,会让他的自信心受损,这样很容易激怒他或使他产生抵触情绪。

4.威吓、打骂VS冷静

很多时候,男孩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这难免激怒家长。为此,在批评孩子前,应当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因情绪过激而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或做出过激行为。而只有冷静之后,才能对孩子的错误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儿子又犯错误了,他本以为妈妈会像以前一样大声批评他。然而妈妈却沉默了,这让儿子有些不自在,他心里想:看来我闯大祸了,爸爸妈妈好像非常生气。爸爸也压低了声音说:“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儿子说:“爸爸妈妈对不起,这次是我错了,事情是这样的……”

父母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采用沉默的方式批评男孩,这相当于给了他一个自我反省的好机会。

5.喋喋不休VS抓重点

在批评男孩时要会抓重点,不要说个没完,因为话说得太多就变成了空谈,也会让男孩听得云里雾里,从而忘记了错误本身。

儿子在睡觉前要吃糖,妈妈很生气地说:“都睡觉了,还吃什么?你怎么这么难缠?你到底听不听我的话……”

孩子的判断力有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既不明白妈妈究竟说了什么,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与上文的做法相比,相信下面这种语言方式会让男孩更容易接受:

妈妈说:“睡觉之前吃糖会形成蛀牙,牙齿上会长满黑黑的洞,一疼起来就不能咬东西,所以不能在睡觉前吃糖!”

这样既起到了教育效果,又加深了儿子对错误习惯的理解,还有助于让他改正错误。

6.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VS统一战线

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会帮助男孩找到判断对错的标准。他要么主动到妈妈那里寻求避难,从而为所欲为,要么对爸爸产生抵触。因此,父母在批评男孩时应统一战线。

可见,在批评男孩时,父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机下选择适当的批评方式。要想达到帮助男孩改正错误的目的,必须充分尊重孩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同时,批评之后要适当安慰男孩。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握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给他一个微笑、拥抱等。

男孩如何看待批评

男孩应当怎样看待批评呢?对13岁以内的男孩来说,他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却不一定能正确地表达出来。做父母的一定要按照以上方式重新认识自己对男孩的批评,只有这样,在你批评男孩时,才会了解他的真正态度。

1.让男孩学会换位思考。

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帮助男孩体谅他人,当男孩犯错时,让他扮演对方的角色,让他体会这样做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很多时候,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了说教。

儿子很调皮,经常抢小朋友的漫画书,也经常捉弄女同学。为了教育他,妈妈不是抢儿子的漫画书,就是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抢他的文具。这让儿子很气恼,大声说:“妈妈,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很没礼貌!你不应该抢别人的东西!”妈妈说:“那你有没有这样做过呢?”儿子低下了头说:“原来我也是不对的。我以后再也不抢同学的东西了。”

有时,孩子习惯盯着别人的错误紧紧不放,这会严重影响他对自己的判断。为此,父母应当帮助男孩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在适当的场合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帮助他纠正错误。

如果男孩不能体谅别人,就很容易将错误和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因此,教导你的男孩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2.让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

与上文父母批评男孩时不分青红皂白的态度相对应,男孩应该勇敢地说出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另外,男孩面临的批评有的来自老师,有的来自同学。因此,当男孩受到批评之后,应首先让他冷静下来,再给他陈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心平气和地改正错误。

同学说子然偷了自己的钢笔,这让子然很恼火,他本想大发脾气,但是想起妈妈的教导马上冷静了许多。他说:“你看到我偷了吗?我一天都和小刚在一起,不信你可以问他。”小刚说:“他一直和我在一起温习功课,根本没偷你的东西。”果然,那位同学在课桌里找到了自己的钢笔。

子然是一个诚实善良的男孩,受到同学和家人的误解后,他没有争吵,而是在双方平静后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这既有利于缓解气氛,又利于澄清误会。有些男孩虽然犯了错误,同时也受到了批评,但同样具有陈诉的机会,这是父母必须牢记的。

3.帮男孩制订改错计划。

在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要乘胜追击,帮助男孩改正错误。父母可以为男孩准备一个改错本,上面记录他所犯的错误。在他犯错误后,让他翻翻改错本,看看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

明明是个很粗心的男孩,有一天他因为贪玩回家晚了。妈妈拿出他的改错本说:“看看以前犯了多少次贪玩的错误?你向爸妈保证过多少次了?”明明认真地数着:“一共三次了,都没有改正。”妈妈说:“言而无信是不是男孩应有的品德?妈妈是不是给了你很多机会了?”儿子说:“是。我一定改。”妈妈说:“如果你再改不了,就别想玩任何游戏了,你的篮球、足球、图画书全部要没收!”

在帮助男孩制订改错计划时,要让他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帮他完善自己,而不是惩罚他。这是巩固批评结果的做法,也是监督男孩是否履行了承诺的有效途径。

同时,父母应给他留出一定的机会,原谅他最初的几次错误,可让他体会到父母的宽容与严厉,从而更自觉地改正错误。

4.把批评看做进步的机会。

在接受了别人的批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要努力改正,将批评看成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机会。

儿子最近犯了很多错误,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因而变得很沉默。妈妈拍着他的肩膀说:“儿子,你应该感到很幸福。”儿子说:“被人批评了还幸福吗?”“这证明有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在乎你。”妈妈看了看儿子,接着说,“要知道,这些批评都是你完善自己的机会。你之所以被人批评,是因为没认清自己。”儿子说:“我受到了那么多批评,还能改正吗?”

妈妈说:“当然能!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而且别人也给你提供了建议,爸爸妈妈都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这位妈妈的话正好说明了批评的目的,当男孩受到批评之后,难免产生不快乐或悲观情绪。因而,将批评看做进步的机会可以为他重新树立信心,也可以帮助他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