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交通工具全知道
10709500000001

第1章 走更远的路

在古老的年代,人类如果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唯一的方式就是依靠自己的双脚,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够到达。毕竟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步行的距离也是有限的,并且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于是有人就想到,如果想要走更远的路,会不会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人类在不停地思考着,渐渐地,他们想出了可以替代他们双脚的工具——人类身边的动物。于是,生活在人类身边的动物担负起了这项任务,成为人类早期的交通工具。

飞奔的使者

中国是最早驯服马的国家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有野马被驯化为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劳动力。马,行动快速、体格健壮,不论在交通运输,还是征战沙场,都一度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甚至到了今天,在一些发展还相对落后的地区,马仍然是当地的主要劳动力。在古代,各个驿站都养有膘肥体键的马儿,供信使换乘,以便快速传达信息。在战火连年的年代,马更是运送物资,充当将士坐骑的主要工具,在战场上与自己的主人生死与共,像历史上的名马乌骓马、赤兔马等都被后人所称赞。

颠簸的大家伙

在象族生活的地方,我们总能看见那些巨大的家伙缓慢地行进。还记得《西游记》里的那一幕吗?公主骑着大象,一箭射中唐僧……在这里,大象就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出现的。在泰国、印度等一些南亚国家,大象曾一度被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我国云南,也有骑大象的传统。在骑大象的时候,通常会在象背上安装特殊的坐具,以保证乘坐的舒适和安全。可即便如此,大象仍会使坐在它背上的人感到很颠簸,摇摇晃晃。由此可见,骑大象并不是一件舒服的差事。如果去旅行,可以骑一下大象,能够坐在大象的背上游览一番异域风情,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沙漠之舟”

沙漠里,到处都是质地松软的黄沙,再加上干燥难耐,人类和一般动物都很难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走。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并且脚掌扁平,还长有厚厚软软的肉垫,在沙漠里可以行走自如,人们可以借助骆驼横穿沙漠。骆驼还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骆驼17天不饮水仍不会有生命危险,其顽强的生存能力,悠然自得的神态,不愧为沙漠之王。

“高原之舟”

在藏族地区,由于山大坡陡,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一些动物难于生存,而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生活在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四肢短而粗壮。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牦牛一方面充做牵引的动力,一方面直接作为驮载工具,供人乘骑、驮物,从而大大减轻了藏族人民在运输中的体力耗费。随后,藏区又逐渐引进、改良了牛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于是,用牦牛牵引的运输工具推动了藏区道路向更远、更广泛的范围发展,使藏族人民和其他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更广泛,更密切,极大地促进了藏区经济的发展。慢吞吞的“大力士”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几种动物交通工具外,我们不能忘了还有其他动物也曾经为我们,或者正在为我们做着运输的工作。比如牛,它身强体壮,力气大,可以驮动很重的货物,但不足之处在于它行动迟缓,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需要将货物或者信息快速送到的时候,它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