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94

第94章 做好青春期女儿的心理医生

孩子有了心理伤痕的表象就是变得敏感。

——李跃儿

青春期的女孩身体变化是最直观的,但是心理发展的波动和滞后影响更为深刻。虽然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心理模式已经趋于定型,但仍处于最后的冲击阶段,同时,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因此,这时候的孩子都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最重要的,这是孩子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的阶段,因此作为父母,要重视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卫生情况,做好孩子的贴心医生。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很容易陷入虚荣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女孩自尊心本来应该越来越强,但是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大脑的发展,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下降。女孩子又极爱面子,喜欢用一些外表的东西装饰自己,以求得周围人的关注,这样,自尊就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都对成人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一种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都是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比如化妆、买时髦衣服,开始可能只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好奇而已,但是为了显酷,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这种好奇就转变成一种虚荣心,这种不良心理若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让女孩子变得更加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凭借外物帮忙,而不去凭借自身的力量。

第二,极度追求个性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反叛心理也越来越强,总是追求一种个性的解放,企图在芸芸众生中彰显独特的自己,这无可厚非,关键是,她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标新立异。只要与众不同,就不管是不是合理。一般来说,我们看到阳光,会想到希望,但是为了创新联想到死亡,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很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些孩子的追求个性其实就是一种目光渴求症。真正的个性是一种内心上的,不是外表上的,一味追求自己与众不同,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第三,反应激烈,有失偏颇

虽然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果女儿在对待某件事上的反应与其他的孩子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甚至表现得偏于极端,那么说明她的心理不健康。比如孩子因考试失败而有轻生的意念,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第四,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人都说“青春的气息是一种激情,是一种不老的传说”,但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容易产生疲惫,对生活也会有不满的心理,比如,生活内容贫乏单调,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等,这时候,孩子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第五,不能适应环境

女孩子都喜欢有安全感,因此不喜欢环境的变化,但是一般来说,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也会自动去调整。如果女孩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这也是心理有问题的一种表征。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但逃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是自我欺骗,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父母要早识别,早纠正。

第六,消极愁闷的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因为情绪极不稳定,忧愁沮丧会经常出现,最初,她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小的刺激,也可能是受到了打击,如果忧愁一直解不开,那么很可能就发展成自卑,她会经常贬低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甚至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因此,父母不要漠视孩子的愁闷心理。

第七,否定自己爱的萌动

青春期女孩的性意识觉醒得比男孩早,她们往往对身边同龄的男孩子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会对比自己大一些的男青年产生爱慕心理,想要和他谈场恋爱,甚至出现性冲动、性欲望。有的女孩子因此产生内疚、犯罪感、迷惑等心理。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缓解,那么孩子就难以正确认识自己,从而降低自尊和自信。

父母要告诉女儿,实际上,这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正常现象,只要多学习些有关科学知识,就能克服盲目,从而自重自爱,正确对待友情和爱情,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第八,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虽然已经不能再把她当成孩子,但是由于其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因此,容易产生是非观念上的模糊心理。如果父母们再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触动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导致他们更加是非不分,与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甚至误入歧途。

做女儿的心理医生,父母不但要了解青春期的女孩会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同时,还要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女儿,根据她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同时,还要帮助女儿,让她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勇气和毅力面对自己的不良心理,同时能够克服和摆脱不良心理,力求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虽然父母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但一定不要对女儿说“你心理有问题”之类的话,以免敏感的女儿产生心理负担,加深心理不良反应。真正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应该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