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80

第80章 培养女儿的语言幽默感

潇洒的风度和幽雅的谈吐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从摇篮时期起,就开始教育培养出来的。

——巴尔扎克

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一个具有幽默感的女孩子,其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根据美国专家从事的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女儿的幽默感,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孩子的世界是晶莹剔透的,那里充满了大人无法享受到的童趣。

一个很小的女孩子通过电话在广播里给她的妈妈点歌,她充满感情地告诉主持人:她的妈妈很辛苦,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要到书店买好多习题给她做,于是她就想为她的妈妈点一首歌。主持人一听,感动地说:“多懂事的孩子啊。请问你想为你的妈妈点什么歌?”小女孩用稚气的声音非常干脆地说:“我想点辛晓琪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主持人一时间愣在那里,接着差点就爆笑出来,这时候就听见电话里出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唱道:“最心爱的女人,却伤害我最深……”接着是那个小女孩咯咯的笑声,电话里的女人对主持人说道:“我是她妈妈,我们俩平时都喜欢开玩笑,所以,您别当真,我要点一首范晓萱的《氧气》。”只听那个小女孩在旁边立刻喊道:“缺氧版的《氧气》。”这下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一对非常幽默的母女,很是郁闷的话题,在幽默中轻松化解,母亲理解女儿,没完没了的学习的确让女儿感到由衷的厌烦,女儿也理解母亲,无论如何,妈妈的一番苦心都是为了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的方法去培养女儿。人的幽默感大约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在婴儿刚出世6周时,一些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这时候,在幼儿专家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孩子的一生就会因幽默感而乐趣无穷。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第一,通过非语言进行幽默传达

对于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来说,父母要充分发挥非语言幽默的力量。

1周岁左右的孩子对别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做鬼脸就是一种幽默的传达方式。在美国,不仅父母喜欢对孩子做鬼脸,他们还鼓励孩子们模仿做鬼脸,做得愈怪异愈能得到赞赏。中国的父母大多顾及女孩的形象,不愿让孩子做鬼脸,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意识,做鬼脸并不影响女孩子的可爱程度。

2周岁时的女孩子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如,大人把袜子“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露出难受的表情,孩子就会哈哈大笑。再如,对于孩子出现的错误搭配,父母要边笑边夸赞她的这种幽默方式真的很好玩,她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喜欢上“幽默”这种东西。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则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4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如果父母能够充当其中的小丑,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也容易增加孩子的幽默感。

第二,使用语言的魅力,让孩子感受到幽默

对于5~6岁的女孩来说,已经能对语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及绕口令等的学习,都容易增强孩子的幽默感。

父母要能够丰富孩子的词汇,丰富的词汇量有助于幽默的表达。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达能力太差,那就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及绕口令等的学习,能增强孩子的幽默感。父母平时还可以给女儿多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女儿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她们的词汇。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有些笑话虽不够高雅,但大人们千万不要粗暴地批评乃至责备。比如,有一个妈妈问女儿:“甜甜,你看隔壁的小妹妹好不好玩?妈妈也给你生一个小妹妹好不好?”甜甜显然对于小女孩不感兴趣,她回答说:“我不喜欢小妹妹。要不,妈妈你给我生一个小狗吧,要白色的!”其实这就是一种幽默,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是对妈妈的一种不尊重,所以,没有必要斥责孩子。原因很简单: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若大人能正确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才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她已经可以讲学生之间流传的笑话,甚至自己编的小笑话。对于孩子的笑话,父母要能够在孩子讲完之后,发出会心的欢笑,对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还可以引导女儿编幽默故事,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情节或添加令人捧腹的结局。

对于年龄更大的女孩子来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幽默性的读物或者电视栏目,让孩子感受幽默里的文学素养,提高幽默的文雅度。

女儿的幽默感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不但人际关系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而且有更强的承受力,这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愉悦的人生态度,让她更加快乐幸福地成长。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在培养女儿的幽默感时,父母也需注意一些事项:幽默要友善,不要伤害他人;幽默要礼貌,不要嘲讽他人;幽默要仅限于语言,不要有过激的行为。幽默一定要显得高雅而不粗俗,否则,幽默感不但不会为孩子的形象加分,反而有损孩子的形象。幽默来自人丰富的内涵,随着知识面的拓宽,阅历的增加,举止谈吐自然会有所改变。父母们不要操之过急,而要去丰富她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幽默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否则会变成冷嘲热讽,或者变得油嘴滑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