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06

第6章 使用激励模式而非鞭策模式进行教育

孩子需要激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激励,孩子的成长就会畸形发展。

——赫·斯宾塞

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骤然枯萎,百花神于是问她:“你为什么在该盛开的时候却早早枯萎?要知道你的生命里只有这几天是最灿烂的。”牡丹摇摇头说:“没有人欣赏,我独自盛开没有意思。”

女孩子就是一朵将要盛开的牡丹花,她需要别人的欣赏,赞美是促进她积极向上的一种养料。

这一代父母都是在“做人要谦虚”的教育理念中长大的,自然不喜欢自己的女儿变得骄傲自满,因此,很少赞美孩子,特别是在外人面前,父母们总是会找出孩子的一些缺点。作为父母,还为这样的举动沾沾自喜:我是多么谦虚的一个人啊。可对于女儿来说,却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击。父母这样做是用一种所谓的“低调”哲学换来了女儿的不自信。

北京四中的优秀老师田中荣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带的一个叫岚岚的学生的作文发表在了《学生报》上,我在班上表扬了她,她显得很兴奋。可是第二天早上,当我问她:“昨天把发表的作文给爸爸妈妈看了吗?”她虽然点点头,却显得没精打采,与昨天的满脸喜悦大相径庭。我奇怪地问她:“爸爸妈妈看到你发表的作文怎么说啊?”她淡淡地回答:“妈妈说我的作文没有报纸上别的小朋友写得好,特别没有和我一起发表作文的佳佳写得好。”我满脸惊异,大概岚岚感觉我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她顿了一下,又开始对我诉苦说:“我爸爸让我千万不要骄傲,要向班级中的佳佳学习。因为佳佳写了文竹,爸爸还特地从院子里搬来一盆仙人球,让我当场写一篇,和佳佳一比高低呢,真没劲。”

这就是一对非常吝啬赞美的父母,其实,他们也是喜欢孩子的成绩的,只是他们想用鞭策的方式,让孩子看到更高的目标。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接下来就应该再上另一个台阶,这才是进步。但是孩子并没有这么长远的想法,她比较关注当下的快乐。这倒不是说女孩子没有出息,其实,女孩子需要父母用激励的方式来建立自信,这是树立更高的目标的基础。鞭策只能让她感觉到更大的压力,进而丧失挑战的斗志。

其实,没有人不喜欢赞美,成人都如此,何况孩子呢?做教育,激励模式比鞭策模式有效得多。具体来说怎么做呢?

第一,要坚持原则

没有原则的瞎赞美会让女儿根本找不到模本,不知道下次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满意,这样的赞美就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

第二,要当众赞美

赞美女儿时,可以当着别人的面,这样女儿的成绩当众传播了,对她就是双重的奖励。

第三,赞美要具体,不能全面赞美

赞美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直接赞美女儿个人,而应该赞美她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以免使女儿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

当然,激励模式并不只有赞美一种,还有很多种。

第一,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不要只单纯使用物质奖励,那样会让女孩子变成纯物质主义者。恰当的奖励可以用来强化培养女儿的好习惯。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再玩,就可以奖励她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第二,奖励要及时

如果父母不能兑现自己奖励的诺言,那么你以后的奖励策略就会失效。

在激励模式中长大的女孩子会明白努力就会有结果,比较相信自己的奋斗过程。如果父母的奖励比较令女儿满意的话,那么女儿就会非常愿意与父母签订下一份《奖励条约》。

还有一种奖励方式就是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孩子的荣誉感往往是在父母的激发下才渐渐奠定。欧美家有女孩的父母在一起聊天时会说:“我的女儿伊丽莎白就是拿奥斯卡奖的料子。”“嗨!小珍妮绝顶聪明,五十岁能得诺贝尔奖。”他们用这种方式建立孩子的荣誉感。当女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某种人,就应该达到某个目标时,就会生出非常高的自信,并且会为这个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直到达到为止。

当然还有其他的激励模式,不过都是这三种模式的延伸。父母要记住:对于成长中的女孩来说,激励就是激发她的内在潜能,而鞭策则可能是一种打击。多一些激励,少一些鞭策,孩子会变得更加快乐健康,并能享有成功幸福的未来。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莱特博士说:“父母对女儿及其能力的信任会逐渐给她们自立的信心。特别是女儿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她建议,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吝惜在别人面前骄傲地介绍:“瞧,这就是我的女儿!”对于女儿所做的事情,父母要认真关注,并要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价和赞美。这样可以让女儿获得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每个女孩子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父母作为呵护女儿时间最长的人,发现孩子优点是很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去激励孩子,从而使孩子的优点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