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15

第15章 要投资但不要盲目投资

教育者要去发现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所谓富养,当然是给女儿富足的教育投资。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从来都是不惜血本的,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教育投资当然是值得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投资教育的回报期比较长。但是回报率却比任何投资都要高。”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通常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可是与这种丰富的投资相比,其结果却总是显得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很简单,在教育支出背后,存在着种种隐患,在补偿心理、溺爱心理、攀比心理的背景下,某些投资不但得不到良好的回报,反而成为一种伤害。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们的教育投资看不到重点

很多父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不是以女儿健康成长为目的。于是,教育投资都放在了具体的如何提高某种能力,或者改变某种行为上,而孩子真正的成长内涵——快乐和健康却被父母抛掷一边。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只有一个女孩子的家庭里,不仅拥有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等乐器,还拥有电脑、绘画用品、各种体育用品以及文学读物。不过你千万别以为这家的孩子是“全才”,尽管父母也明白让孩子无所不能不太现实,可他们还是不惜血本,不放过女儿的任何一点天分,不放过任何一种成才的机会,用心良苦却未必对孩子有益。很多孩子在这种教育下,变成了“样样通、样样稀松”的平庸者,她真正的天赋很可能被埋没了。

第二,投资养成了孩子奢侈的坏习惯

畸形的高消费,造就了一批“小公主”,她们“颐指气使,挥金如土”,从小养成了追求豪华享乐、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这显然是让女孩子走上了不归路。一个光知道消费的女孩子,如果没有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她可能就会利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赢取自己的生活来源,这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啊,可我们的父母却没有看到这些。

第三,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到最充足

不要以为什么都准备得最充分就是最完美的,当孩子总是能够得到满足时,她那种得到的满足感就会下降,同时由于总是接受,她的成就感也会下降。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孩子会不相信自己的奋斗,同时,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也不会珍惜,这对于女孩子是一种致命的伤害,一个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的女孩子会错过很多有益的东西,甚至可能错过真爱,错过人生的精彩。

总之,教育关系到女儿的未来,充足的投资当然是好的,只是盲目、不合理的投资不但会造成一种浪费,同时还会给女孩子形成负担,教育投资并不在于多,而是要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质,才是教育投资的主要目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养女孩”。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女孩的确需要充足的教育投资,但是在进行投资的时候,父母不应以自己的主观为依据,而应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地进行各种教育投资,尊重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原则,不要认为任何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都是对孩子的爱。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认识,弄明白家庭教育投资应该何时投、投多少、往哪儿投,以期收到最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