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10

第10章 女孩因灵性而美,莫给她太多的限制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爱,溺爱,过度地爱,爱得水深火热;另一方面,对孩子极度地专制,不民主。对女孩子的教育尤其如此,一方面女孩子显得娇贵,需要娇宠,于是“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女孩子,于是对孩子束手束脚。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给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做一个关于青春期的讲座时,问孩子们: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自己的性别,你会选择什么?结果,将近四分之三的女生选择了做男生,理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女孩子不自由。在这里,性别就是一个潜在的标签:男孩可以更自由更率性,女孩应该更收敛更谨慎更乖巧。或者换句话说,成人对男孩比对女孩更少限制。于是,这个标签像一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一个女孩子自由成长的天性。

如果想让女孩学会爱自己,那么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就不能给予太多的限制。因为,一个喜欢自己性别的女孩,一个自信的女孩,才有能力建设自己,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温柔的母亲。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第一,不要用淑女标准限制孩子

我们并不反对女孩子接受淑女教育,但是这里所说的淑女教育是一种礼仪教育、气质教育、精神教育,而不是“小女孩就应该干净一点,不要把裤子弄脏了”或者“踢球不是女孩子做的,不要去了”之类的教育。

记住,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她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想要妆扮成牛仔?可以!只要她还没有进入工作的空间,那么她就有选择自己的形象的权利,不要刻意把她培养成“琼瑶式”的美女——温柔懦弱,总是泪光点点。

第二,不要阻止女儿探索世界

孩子的成长是靠探索进行的,她在探索中学习创新进步,如果我们切断了她探索世界的路,就等于封闭了她学习的大门。你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一无所知的木头人吧;你不会还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传统教育女孩的论调吧。只要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阻止女儿去探索世界,别让你的女儿长大后成为一个懦弱的胆小鬼,不敢去尝试任何事情。

第三,不要强行塑造孩子

强行塑造是一种硬性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一种硬性灌输的填鸭方法;是一种输血不造血的培养方法。

比如,现在孩子参加的兴趣学习班,钢琴班、书法班、乒乓球班、游泳班……,如果孩子不喜欢,父母就不要勉强她去学习,无论你认为这件事的价值有多大,孩子不认可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要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始,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以免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

对于女孩的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约束使女儿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部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决避免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绝对的成长自由,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灵性。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很多教育家认为:孩子生下来是完善的,父母的任务不是教育,而是保护孩子的这种完善的特质。高明的雕塑家不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模型来进行雕塑,而是先看材质包含着什么,让材质说话,然后顺其自然做雕塑。父母做教育也应该这样,顺乎自然,促进女孩的自然发展,保证她的自由和独立,尊重她的个性,研究她的特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她进行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