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新编科技大博览
10708800000062

第62章 蓝天神翼

机动性的战斗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斗机开发的行话是“机动性”。即快速机动占领有利空域,以便发射空空导弹或航炮,这种敏捷的回旋性能被视为战斗机最重要性能之一。自战斗机诞生以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性能的最大飞行速度,反而被摒弃于主要评价指标之外。事实上,现役先进的战斗机,从方案论证开始就摒弃了片面追求最大飞行速度。这种倾向,粗看好像又回归到二次大战重视战斗机的格斗性能,是否可视作轻型战斗机的复活呢?

引发重视战斗机机动性的直接原因,是越南战争(1965年至1972年)与第三次中东战争(1976年)的教训。原以为进入超音速、导弹时代后不会再发生空中格斗,实际情况是,在超音速战斗机之间空中格斗时有发生,超音速飞行速度对空战作战效能远低于期望值。而高性能的机载武器系统,特别是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的性能,在实战中却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为使战斗机具有高机动性,就得使机体轻型化,并配置强有力的发动机。具体来讲,一是翼面负荷要低,即飞机重量与机翼面积的比,比值越小,则格斗性能越强。现举一些代表性机型的翼面负荷为例:F-86F为279.9公斤/米2,F-4EJ为433.3公斤/米2,F-104J为595.6公斤/米2,F-15A为336.5公斤/米2,由此可见,F-86F、F-15A的机动性最优,F-104J的比值比F-86F大一倍,不适合执行空中格斗。二是推重比要高,即发动机推力与飞机重量的比要高,如比值在1以上,即使没有机翼的升力,光靠发动机的推力也能垂直上升。因此,推重比越大,飞机就越有升力,格斗性能也越好。以上面机型的推重比为例:F-86F为0.37,F-4J为0.76,F-104J为0.66,F-15A为1.14.由此可见,F-15A的升力最为出类拔萃。这些都是测算战斗机机动性的指标。

美国现役先进的战斗机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的:空军的F-15“鹰”式战斗机,1972年试飞,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F-16“战隼”式多用途战斗机,1976年试飞,1978年开始装备部队;海军的F-14“雄猫”式舰载战斗机,1970年试飞,1972年开始装备部队;F/A-18“大黄蜂”式战斗/攻击机,1978年试飞,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这些战斗机,只是其作战使命任务不同而各具特性,但均广泛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其共同的特征是重视战斗机的高机动性。这些战斗机,不仅成为美国空、海军的主力机种,也销售给许多国家和地区。

再看看西欧各国的战斗机。英国、德国与意大利三国共同开发的“狂风”多用途战斗机,1974年试飞,1982年服役,具有高机动性,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强。法国“幻影”F·1战斗机,1966年试飞,1973年开始服役,经不断开发改进,“幻影”2000战斗机,1983年服役,结构重量轻,机动性能好,除法国空军装备外,还出口不少国家和地区。

这些战斗机都是各国空军的现役主力机种,目前仍维持一定的产量,仍在不断改进。战斗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是20至25年。因此,这些战斗机20世纪90年代继续服役,在90年代末期向新一代战斗机交棒了。

典型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F-15

F-15“鹰式”战斗机是典型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与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F-4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F-15主要用于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特点是机动性能好,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导弹攻击。为达此目的,精心设计了机体,与F-4相比,主翼面积增大了15%,发动机推力增加30%以上,机身由于大量采用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再加上巧妙的设计,机身净重反而比F-4有所减轻。F-15的翼面负荷为336.5公斤/米2,比F-4433.3公斤/米2低,比值越小,则格斗能力越强;F-15的推重比在战斗时可超过1.14,而F-4只有0.76,推动比越大,飞行就越有升力,机动性也越强,其爬升率超过300米/秒,双机编队飞行的F-15战斗机盘旋角速度超过20°/秒,机动性能与F-4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F-15实用升限可达18300米,最大平飞速度仍可达到2.3马赫。

F-15机载武器系统的电子设备先进。AN/APG-63火控雷达,是美国空军的第一部全数字、多功能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大于185公里,如环境理想,最大搜索距离可达296公里。从雷达得到的目标信息与惯性导航装置所测定的姿势、导航诸元等数据,输入AN/AWG-20火控系统,计算出目标的未来位置与武器发射诸元,并显示在平面显示器上。一旦目标进入相应武器射程内,只要按下发射钮,就完成了武器发射的全部程序。F-15还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抑制地波干扰的向下搜索能力和向下攻击能力。机上装1门M61A1火神式20毫米6管转管炮,射速每分钟高达6000发,装有AIM-7F麻雀中程空空导弹4枚,最大射程50公里,可以从各个方向(包括迎面)进行攻击,还装有AIM-9L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4枚。

因此,不论飞行速度、机动性能,还是所载的电子武器系统等都是先进的,因此西方称F-15为“世界最强的战斗机”。

F-15不仅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还发展成为全天候执行制空、对地攻击双重任务的F-15E双座战斗轰炸机。它具有纵深攻击能力(有15个外挂点,可挂载各种导弹、炸弹达11000公斤,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轰炸机的载弹量),还能保持原有的空战能力。

F-15装备部队后,进行了不断改进,主要型号有:A型(基本型)、B型(双座教练型)、C型(A型改进型)、D型(B型改进型)、E型(对地攻击型)。总计向美国空军交付F-15A/B/C/D型893架,F-15E型130架。海湾战争中美军总共部署了118架F-15C,出动了5906架次,出动率为93.7%,每架飞机平均出动50架次。空战中击落33架伊军飞机,占交战中击落伊军飞机总数的87%,自己无一损失。F-15E战斗机有48架参战,出动了2210架次,投掷1700枚GBU10/12激光制导炸弹及其他炸弹,出动率为95.5%,每架飞机平均出动46架次。作战中,有2架飞机在执行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突击任务中被击毁。

美国空军正试验将F-15改为反卫星导弹的发射母机,具有广泛用途。

不过,F-15也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价格昂贵。虽然它的高性能深受青睐,但除了美国空军之外,目前只有以色列、日本、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采用。对美国空军而言,需要更新的F-4战斗机达4000架,如全更新为F-15,其财政上难予承受。不得不采取高低档搭配的办法,采用体小质优价廉的F-16战斗机与F-15搭配使用。

体小价廉质优的F-16

F-16是美国空军现役主力轻型战斗机。外形小巧玲珑,飞在空中像一只巨大的隼,尤其是那略微向下倾斜的头部,就像一只凶猛的隼。难怪美国空军给F-16起了一个“战隼”称号。

F-161978年开始装备部队,生产数量超过4000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战斗机。究其原因,是机型虽小却采用了大量高技术,如:腹部进气,在大迎角、侧滑飞行时,飞行稳定;机载电子设备先进,所载APG-68(V)火控雷达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之一,具有全方向、全高度的探测、跟踪和格斗能力,能边测距边搜索,边跟踪边扫描,可自动跟踪10个目标,同时显示另外10个搜索目标;可同时发射多枚“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对付多个目标,还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攻击地面动目标和固定目标。AMRAAM发射距离5至100公里,飞行速度4马赫,与火控系统配合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能同时向8个目标发射导弹。在导弹飞行起始段和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在距目标5至8公里处转入雷达制导,成为“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

F-16在综合性能方面虽不如F-15,但价格只有F-15的一半,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因此,继美国空军广泛采用它作为对地攻击与制空战斗机之后,比利时、丹麦、荷兰、以色列、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委内瑞拉、韩国、希腊、泰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采用。

F-16,最大平飞速度2马赫,作战半径为550~925公里。装备部队后不断改进,1986年换装了大推力的新型发动机和火控雷达,更新了电子设备。机上装有1门M61A1式20毫米6管转管炮,还可挂装4枚空空导弹或各种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达5000公斤。并可加装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系统吊仓,从而使F-16C/D大大加强了低空性能和夜间对地攻击能力。

1981年6月,在以色列用美制F-16战斗机远程奔袭攻击伊拉克核反应堆时,每架F-16A/B挂带了2000公斤炸弹,往返飞行2000余公里,起飞时每架飞机挂载了3个副油箱。为了不被伊拉克警戒雷达发现,F-16采用了耗油的低空远程突袭,出奇制胜,圆满完成任务,证明F-16具有较强的低空突击能力。据统计,在中东战争中,以色空军运用F-16已先后击落了40架以上的米格战斗机。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有251架F-16战斗机参战,共出动了13480架次,出动率为95.5%,每架飞机平均出动53.7架次,平均每天每架出动1.35架次,是参战美军飞机中出动率最高的战斗机,用于攻击机场、阵地和巴格达附近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战绩。在战斗中有5架F-16战斗机被击落。

性能超群的舰载战斗机F-14

美国海军的F-14“雄猫”战斗机是双座、双发、变后掠翼重型舰载战斗机,具有远距攻击和同时攻击多达6个空中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执行海上制空和舰队区域防空任务。F-14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3311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9马赫,作战半径720公里。机上装1门M61A1式20毫米6管转管炮,还可挂8枚空空导弹或各种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6600公斤。为了加强空中作战能力,装备的机载AWG-9雷达,搜索距离在240公里以上,可同时识别24个目标,跟踪其中12个,并对6个目标各发射1枚“不死鸟”空空导弹,也是美军现役战斗机有效搜索距离最远的机载雷达。机载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达到110公里,当临近目标时,导引头就能自动跟踪目标,这时战斗机就能对新的目标进行攻击,具有同时攻击多个空中目标的能力。还可载AIM-7M“麻雀”中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50公里;也可载AIM-9L“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7公里。同时携载上述3型8枚空空导弹,配以强力、多功能的火控系统,使F-14具备了其他战斗机所没有的全天候、远距离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F-14是世界上最重、留空时间最长、作战半径最大的舰载机,作为制空战斗机,能同时攻击从低空至24000米高空的多个目标。在战术使用上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距舰队800公里的作战半径内,为己方攻击兵力护航;二是在距舰队300公里的空城巡逻拦载敌机;三是搭载8枚远近程空空导弹,进行远距离空中遮断或空中格斗。

在海湾战争中,美海军7艘航空母舰搭载了99架F-14战斗机,出动了4182架次,总计飞行了14248小时,平均每架次飞行了3.4小时,比海军其他飞机飞行时间都长。F-14曾多次为舰载攻击机、预警机等护航,并曾为从迪戈加西亚起飞空袭伊拉克的B-52G战略轰炸机护航。在战争期间,F-14负责4个24小时空中战斗巡逻区,其中3处位于波斯湾,1处位于红海。昼夜进行战术空中侦察,为探测“飞毛腿”导弹提供情报。F-14对伊拉克飞机进行了6次拦截,并击落1架直升机,在战斗中,有1架F-14被地空导弹击落。

F-14A,1972年开始装备部队后不断改进。曾多次参加局部冲突的空中实战,战果甚好。1988年又推出F-14B,发动机换装成TF-30发动机,推力提高30%。1993年又推出F-14D,换装数字式APG-71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新型航空电子设备。F-14称得上性能超群的舰载战斗机。

F-14目前已有近500架服役,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1987年的采购价格为每架4400万美元,价格较贵。促使美国海军不得不采取高低档搭配的办法,采用性能宽广、价格适中的F/A-18战斗/攻击机与F-14搭配使用。

多用途战斗/攻击机F/A-18

F/A-18“大黄蜂”是一种既能制空又能对地攻击的双发、高性能、多用途舰载战斗/攻击机。1973年开始研制,最初是作为一种低造价多用途战斗机设计的,并分别产生了F-18和A-18两个方案,由于性能指标十分接近,逐将其合二为一,成为F/A-18,即战斗、攻击合一的舰载机。在研制中,为使价格适中,对F/A-18的技术要求作了适当的控制。最大速度为1.8马赫(F-4为2.2马赫,F-14为1.9马赫),实用升限略超过15000米(F-14为24000米),正常起飞时推重比为0.96(F-14为0.8,但可通过变后掠翼实施无级自动变换),翼面负荷为410公斤/米2(F-14为500公斤/米2),航程为3700公里(F-14为4600公里),有9个武器外挂点(F-14为11个),能携带6枚导弹(F-14为8枚,且可带远程空空导弹),最大载弹量为5000公斤(F-14为6600公斤),起飞重量为16000~22000公斤(F-14为27000~34000公斤)。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F/A-18每架单价控制在2000万美元,而F-14价格已突破4000万美元。F-18选用的APG-65雷达虽比不上F-14的相控阵雷达,但是一种功能最齐全的机载火控雷达,对空中目标具有远距离、全方位目标探测和多目标跟踪能力,作用距离超过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0个不同的目标,还可探测、跟踪地面、海面活动目标。机上还装有前视红外激光跟踪仪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夜间攻击能力。机上装1门M61A1式20毫米6管转管炮,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挂AIM-7“麻雀”和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6枚;在执行攻击任务时,可携载5000公斤空地导弹和炸弹。

F/A-18研制时对可靠性、维护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飞行小时的维护工时,只有现有空军、海军飞机的1/2,而无故障平均飞行时间比现有飞机增加3~4倍。在海湾战争中,90架海军F/A-18A/C飞机,从4艘航母上起飞执行进攻性任务和空中拦截任务,在空战中,击落伊拉克飞机2架;在对地攻击中共投放了17500吨弹药。72架海军陆战队的F/A-18A/C共出动557架次,投放了2325枚火箭,发射了2700万发炮弹。F/A-18在海湾战争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架海军陆战队的F/A-18被地空导弹击伤,1架被地面炮火击中,但它们仍安全返回基地,并在36小时内再次飞行。只有一架海军的F/A-18在战争中被击落。

目前,F/A-18仍在批量生产,计划生产1300多架,部分将用于取代A-7E舰载轻型攻击机。

先进的“幻影”2000-5

“幻影”2000战斗机是法国空军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制空作战,也可逐行对地攻击任务。1983年开始装备法国空军,还出口埃及、印度、秘鲁、阿联酋等国家。该机特“幻影”2000-5型战斗机点是:结构重量轻,空重75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0860公斤;超音速阻力小,1台M53—P2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656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机动性能好,作战半径达到700~1400公里;火力强,机上装2门“德发”30毫米航炮,可挂载4枚空空导弹和各种空地攻击武器,载弹量达到6300公斤。机载主要电子设备有,脉冲多卜勒火控雷达,平视和俯视显示器,电子对抗设备等。幻影2000夜间对地攻击能力较差,适合高空高速截击来犯的敌机。主要型号有B型(双座教练型)、C型(防空型)、N型(双座对地攻击型)。

幻影2000-5是C型的最新改进型,是以空战为主的多功能高性能战斗机。机长14.6米,翼展9.1米,采用三角翼,宽大的三角翼可悬挂武器和副油箱。武器外挂点有9处,能同时携带6枚空空导弹,最大载弹量6000公斤,并可在高空发射“超530”F/D中程空空导弹,在24公里处拦击在90米超低空、以亚音速飞行的空中目标。先进的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可同时在高、中、低空全方位捕捉、监控、追踪8个不同的空中目标。

幻影2000-5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升限18000米,航程3000公里,作战半径740公里。该机能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从地面爬升到15000米的高空。该机既可作战斗机用,还可携带4枚250公斤的炸弹巡航1480公里。幻影2000-5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性能比美国的F-16A/B先进。

超低空高速突防的“狂风”

“狂风”战斗机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合作研制的双发、双座、变后掠翼多用途飞机,是西欧典型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1982年开始装备部队。英国装备的是“狂风”GR1(对地攻击型)和“狂风”F3(防空型);德国装备的是“狂风”IDS(对地攻击型)和“狂风”ECR(电子战和侦察型);意大利装备的是“狂风”IDS(对地攻击型)。

“狂风”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纵深遮断任务,也可用于完成制空、截击、侦察和电子对抗等任务。“狂风”的特点是,超低空高速突破敌防空网,配有自动地形跟踪/地形测绘雷达和导航攻击系统,以确保飞机自动飞向预定目标,在完成搜索、攻击目标后自动脱离目标空域。该机全天候作战能力强,速度范围宽,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最大巡航速度0.9马赫,作战半径1390公里。2台RB199-34R-101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260公斤。该机起降距离短,能在前线简易“鹰狮”战斗机机场、公路上起降。该机作为战斗轰炸机,既要有高速的制空能力,又要能超低空突防,要兼顾多方面性能,因此采用变后掠翼。机翼面积30平方米,翼展(后掠角25°)13.91米、(后掠角68°)8.6米。

“狂风”火力强,载弹量大。机上装有2门27毫米航炮,可挂装6枚空空导弹或各种空地武器,最大载弹量达9070公斤。可选挂AIM-7E“麻雀”、AIM-9L“响尾蛇”、“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挂载JP233反跑道子母弹、“宝石路”Ⅱ/Ⅲ激光制导炸弹和“阿纳姆”反辐射导弹等空地导弹、炸弹。

在海湾战争中,英国、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空军的80余架“狂风”参战,主要用于超低空轰炸伊拉克的机场、防空雷达和导弹阵地。在战争初期,曾遭到伊拉克地面防空火力的强力抗击,英国空军的“狂风”被击落5架,非战斗损失1架;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空军的“狂风”各被击落1架,共有8架被地面炮火击落,是多国部队损失最多的机种。

直指伊拉克首都的F-117A隐身战斗机

F-117A隐身战斗机为空中作战方法变革奠定了基础。美军在海湾战争首次空袭中,30架F-117A既没有像战前一些人预测的那样攻击伊拉克防空系统,也没有压制机场为后继兵力打开“突防走廊”,而是越过防空兵力直接攻击首都伊拉克的战略目标,这种战法完全打乱了伊拉克防空作战节奏,使其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F-117A依靠不易被防空预警系统发现的隐身特点,置伊拉克防空部队“发现来袭击目标——判明威胁等级——为防空兵力分配目标——指挥防空兵力歼灭目标”的老程式于无用,使其尚未发现来袭目标便已遭袭击,使得防空力量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处于瘫痪状态。这样,空袭兵力就能通行无阻对预定目标进行空袭。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这种作战方法,不但使突击兵力和保障兵力之比降到1:1,而且战损率只有0.3%。

F-117A以其奇特的隐身性能、精确的目标轰炸能力,袭击了最严密设防的目标,屡建战功而无一伤亡。42架参战的F-117A共出动了1296架次,仅占全部固定翼飞机出击架次的2%,但被攻击的伊拉克战略目标中有40%是由F-117A隐身战斗机完成的。2%的飞机完成了40%的攻击战略目标任务。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效呢?关键是F-117A是具有隐身技术的战斗飞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为确保空中优势,着手研制一种运用“低可探测技术”的飞机。1981年6月,第一架F-117A隐身战斗机终于诞生。长期以来,美国空军对这种飞机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直到1988年11月才首次承认F-117A隐身战斗机的存在。从外形看,F-117A与一般战斗机大相径庭,像一只展翅腾飞的蝙蝠,全身呈灰黑色,看上去很像从外星球飞来的怪物。该机长19.81米,翼展12.99米,最大起飞重量22180公斤,巡航速度0.9马赫,作战半径864~1452公里,动力装置为2台涡喷发动机。

美空军共采购了59架F-117A隐身战斗机。最后一架于1990年7月交付部队,生产期持续10年之久。F-117A首次出师是1989年12月20日美军入侵巴拿马,向里奥哈托机场投下两枚2000磅重的激光制导炸弹,为美军空降部队占领机场立下了汗马功劳。59架飞机中有3架在训练中坠毁,现有56架。派往海湾的有42架。

美军在战争开始时,首先派出一架F-117A悄悄地越过伊拉克严密设防的防空屏障,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长途电话和电信大楼上空,投下了一枚2000磅重的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伊军防空中心的通信枢纽,使伊军最高统帅部与各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系陷于瘫痪,从而顺利地拉开了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的序幕。当晚受攻击的战略目标约有35%是由F-117A攻击的。它飞进威胁最大的区域,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暴露在这些有威胁的上空,它用于攻击人口最为稠密又严密设防的重要目标。F-117A多半是单兵作战,不像非隐身飞机作战时需要多种飞机(如电子战机等)的空中支援。

最能体现F-117A优越于其他战斗机的战例是,美军对位于巴格达南部,由重兵保护的伊拉克核设施的空袭。第一次空袭是由60架F-16、F-15战斗机、EF-111、EF-4G电子战机,外加15架加油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实施的。在未达到目标前,机群便被伊军雷达发现,随即遭到防空火力的猛烈射击。为避免损失,机群只好返回,攻击以失败告终。两天后的一个夜晚,美军出动8架携带有激光制导炸弹的F-117A和2架加油机对核设施进行第二次空袭。F-117A经空中加油后,直飞目标迅速投下炸弹,将4座反应堆中的3座炸毁,随即安全返航。

F-117A之所以能够隐身,主要是:一、采用了“低可探测技术”,精心设计飞机外形,不仅能减弱飞机雷达反射波强度,还能使各方向的雷达反射波相互抵消,成为一种“低可探测飞机”;二、F-117A涂有雷达吸波材料,故其表面呈灰黑色,这种材料接收雷达波照射时可有效地使雷达散射波衰减80%。正是由于综合采取了以上这些措施,使F-117A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小于1平方米,有的说仅有0.01平方米,只相当于飞行员头盔的反射面积,比一般飞机的反射面积要小得多。

F-117A在海湾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已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可以预计,今后航空领域必将会掀起一阵研究隐身技术的热潮。然而,有矛必有盾,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反隐身技术也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美国和前苏联在竞相研制隐身飞机的同时,早已着手研制反隐身技术。因此,隐身与反隐身将是今后军用航空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防区外来袭的“战斧”巡航导弹

在海湾战争中,战斧巡航导弹首次用于实践,又是在白天攻击严密设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惟一武器系统,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是空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需要任何空中保障,如:预警机、战斗机、电子战机、加油机等协调配合。如事先制订、存贮好巡航导弹的作战任务计划,就能一接到命令立即实施突击,还可在远离伊拉克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的海上,在空中对其陆上目标实施远距离空袭。战斧导弹的适应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具有打击敌指挥中心、空军基地、防空阵地等硬目标的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于实践的是C型战斧巡航导弹。C型导弹发展最晚,但是属优先发展的型号,1981年才开始研制,分别于1982、1983年装备美国的潜艇和水面舰艇,也是目前装备最多的一型巡航导弹。至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海军已有29艘水面舰艇、42艘潜艇装备了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导弹命中精度高。从海湾战争实战电视中可以看到,后一枚导弹进入了前一枚在建筑物上炸开的同一缺口之中。战斧导弹的命中精度为什么这么高?这是由于除了采用先进的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技术外,又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关器作为末制导。它由成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装置、数字相关器和微型计算机等设备组成。预先将导弹执行任务的各种景像、地图存贮于计算机内,从传感器测得遥感景像和从计算机存贮器中提取的相应基准景像,进行位置匹配并计算其相关度。若相关度高于某一限值,则产生一个信号,表明导弹飞越某一基准地区,存在位置偏差,当即发出指令并控制导弹回到预定的弹道上来。采用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关器作为末制导,使战斧导弹的命中精度可控制在设定的标准内。

战斧导弹射程远,C型射程1112至1297公里,因此作战舰艇可选择远离伊拉克岸基导弹射程或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进行发射。海湾战争中,从部署在东地中海的潜艇上发射的战斧导弹,绕道土耳其上空打击伊拉克北部的战略目标。战争期间,16艘水面舰艇及2艘攻击型核潜艇,共发射了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282枚成功地进入巡航飞行,发射成功率达到98%,且攻击的都是严密设防的目标。实践证明,战斧巡航导弹是防区外空袭的有效精确制导武器。

装甲车辆的“克星”——A-10攻击机

1967年,美国空军为记取越南战争中“杀鸡用牛刀”,即以大型质高价贵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效果低,效费比极高的教训,着手发展一种攻击能力强、生存力高、成本较低的近程支援飞机,主要用于攻击在战场上与己方地面部队对峙的敌装甲部队等活动目标。

经过反复论证,为完成此任务,攻击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机上装备一门大威力的30毫米7管转管炮,还要配备能击毁各种坦克装甲的贫铀弹;外挂武器重量达到7000公斤,这意味着载弹量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轻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具有避免误射、误炸己方部队的目测攻击能力;能在目标区进行反复攻击的较长留空时间;还要具有高生存力、高机动性能等。

美国空军经过严格的筛选,决定由诺斯洛普与费尔柴尔德两家飞机公司根据统一的战术要求进行原型机竞争。诺斯洛普公司研制的原型机命名为A-9,机身粗短,主翼是直线翼,发动机安装在机翼的根部。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原型机命名为A-10,细长的机身后部两侧各装置了一台比机身还粗大的发动机,主翼是大面积厚直线翼,尾翼采用大面积双垂直尾翼,飞机外形不像是喷气战斗机。

这两种原型机自1972年开始接受美国空军的各种测试与试飞鉴定,结果A-10的综合性能优于A-9,美国空军选中A-10作为专用攻击机。A-10外观显得很笨拙,为了在机身中心线处装置30毫米7管转管炮,不得不将前轮安装在机身偏右处;为确保紧急着陆时的安全,将后轮露出一半;为在野战条件下短距起降,在内翼装置自动小翼;甚至宁可牺牲速度,也要符合近距支援机的要求。

A-10能携载大量攻击武器,在机身下有3个外挂点,主翼下有8个外挂点,这些外挂点除了可吊挂200公斤至900公斤的各种炸弹外,还可以吊挂包括反装甲用的子母照明弹、AGM-65幼畜空地导弹、GBU-8、10、12激光制导炸弹、BLU-27凝固汽油弹和70毫米火箭弹吊舱,还可挂载用于自卫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机首装备的7管30毫米转管炮,是在战斗机使用的M61型6管20毫米火神式转管炮基础上,为攻击坦克部队而制成7管30毫米的GAU-8/A火神式航炮。可使用火力强大的燃烧弹与穿甲燃烧弹,还可发射贫铀弹,能击穿较厚的装甲目标。航炮有2台油压马达,如果2台同时使用每分钟射速高达4200发,使用1台射速也有2100发。航炮可载弹1350发,所有炮弹全部发射完毕只需19秒。A-10不仅具有强大的攻击力,而且为了提高战场生存力,在飞机主要部位与飞行员座仓周围设置了保护装甲板,连燃料箱也填充了防火发泡材料,可承受23毫米炮弹的攻击,能在战场上空发挥其他机种没有的强大对地攻击能力和高生存力,并具有在目标区上空进行反复攻击的较长留空时间。A-10作战飞行速度71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460~1000公里,可在目标区上空执行1.8小时的空中巡逻任务。

A-10在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共交付美国空军733架。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136架A-10参战,用于攻击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共出动8077架次(出动率为95.5%,平均每架飞机出击54.6架次),其中只有不到1000架次是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战争期间发射了4801枚幼畜空地导弹,可靠率达94%。平均每次出击攻击4~5个目标。A-10的飞行速度虽小,但能够在战场上长时间战斗巡逻,载弹量又大,因此非常适合于执行白天,搜索、营救、护航等任务。在一次营救F-14飞行员的行动中,A-10为特种作战部队的搜索与救援直升机护航,摧毁了伊拉克正在寻找这名飞行员的无线电监听战车。A-10还有击落2架伊拉克直升机的空战战绩。A-10由于飞行速度慢,机动性有限,且在战场上巡逻时间又长,易遭敌方火力攻击,但它具有易受攻击的面积较小的特点,使许多战场上受轻伤的A-10安全返回基地。在这次战争中,有15架A-10在战场受损后都安全返回基地,除1架外其余14架重新参战。尽管如此,战争中仍有6架飞机被击落。A-10易受攻击的原因是发动机推力不足,制约了飞机的爬升率、加速度,因而使其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过长,生存力降低。

机龄比驾驶员年龄还大的B-52

20世纪50年代,美军开发了飞行速度高达3马赫的B-70战略轰炸机。当时,正当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地位发生动摇,再加上B-70虽然能以超高度、超高速飞行,仍很难突破前苏联的防空网,因而不得不放弃原定在1963年装备部队的计划。

美国空军虽然放弃了B-70发展计划,但对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计划并没有舍弃。因为轰炸机的武器携载量、攻击精度在当时都比洲际弹道导弹略胜一筹。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弹性作用极大,在B-52轰炸机出征途中,还可随机应变,临时改变攻击目标甚至放弃攻击计划等;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就不能再改变计划,因此,只有在核大战中方能派上用场。此外,轰炸机作战使用灵活,既可挂载各种常规炸弹;又可挂载射程远、攻击精度高的近程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能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突击力强,攻击范围大。这些都是保留和继续发展战略轰炸机的主要原因。

为维持战略轰炸机的生存,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一方面探索突破前苏联防空网的战术,开发适应新战术的战略轰炸机;另一方面,对原有B-52战略轰炸机进行现代化改装,延长其服役期限。

B-52是1948年开始研制的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制造,1952年原型机首飞,1955年6月开始装备美国空军。迄今已服役38年,现仍为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主要机种之一,并准备对部分B-52H型机进行改造,使其服役期延长至本世纪末。B-52使用寿命之长在作战飞机中居世界之冠。难怪出现父子两代同是B-52的驾驶员,有人说“B-52是机龄比驾驶员年龄还大的飞机”。

B-52,早在1962年就停止生产,共生产744架,有8种型号,其中A、B、C、D、E、F 6型均早已退役。目前服役的是1959年装备部队的G型和1961年装备部队的H型。H型是G型的改进型,是B-52的最后型号,电子设备也最好。

B-52,是一种多用途洲际重型轰炸机。它能携带常规炸弹和核炸弹,执行空中封锁和战场空中遮断任务。即利用打击力量摧毁敌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补给设施等,阻止敌方利用某个地区或道路作战。B-52,翼展55.53米、机长48.31米、正常起飞重量221552公斤,在正常巡航高度11000米时的最大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航程8025公里。动力装置为8台J57—P-43WB涡扇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7718公斤。能装载31780公斤各种弹药。1989年加装了综合常规武器管理系统,弹仓和机翼下可挂载51枚MK82炸弹或18枚MK84炸弹;G型还可挂近程空地导弹20枚或巡航导弹12枚;H型可挂近程空地导弹或巡航导弹各20枚。

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空军早已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部署了20架B-52G。随着空战的发展,B-52G的数量增至68架,共出动1600多架次,投下了数万吨弹药,用于攻击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目标。参战的B-52G飞机的数量只占作战飞机总数的3%,但它所投射的弹药数量占空投弹药总量的30%。

在空战爆发第一天,7架B-52G携带空射常规巡航导弹,在空袭开始前从美国本土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在伊拉克防空网外发射了35枚常规巡航导弹,攻击了军事通信设施、发电厂输电设备等8个目标。往返飞行22400公里,空中飞行时间长达35个多小时,这是空军战争史上飞行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战斗任务,也是首次在战斗中使用空射常规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期间,B-52G出动了954架次攻击战略目标,如:军工厂,综合防空系统,核、化学、生物设施,兵营,机场,武器库、“飞毛腿”导弹发射场等设施。B-52G还出动527架次进行心理战,投放各种常规炸弹、集束炸弹,对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装甲兵部队阵地实施连续“地毯式”昼夜轰炸。一架B-52G所投炸弹的弹着面积为1.6×2.4平方公里,大大削弱了伊拉克部队的作战能力。

B-52G飞机由于没有隐身特性,在攻击设防目标时虽有大量战斗机护航、支援,仍有2架B-52G被地空导弹或高炮击中,但无人员伤亡,还是平安飞回基地。但从此之后,B-52G被迫改为高空攻击,使用雷达地面测绘仪获取目标,只能打击大范围目标,大大影响攻击精确性。

几经波折的B-1

1963年,B-70战略轰炸机发展计划被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宣布取消后,美国空军立刻开始研究突破前苏联防空网的新战术,将高空高速突袭改为超低空突防。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与目标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战略轰炸机超低空突防能大大衰减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就大大缩短防空网的预警时间,当雷达探测到目标时,战略轰炸机已飞临防空网了。低空突防的战略轰炸机不需要像B-70轰炸机那样的3马赫飞行速度,能以接近音速作超低空飞行即可,这就降低了对战略轰炸机的高速飞行要求。

1969年,美国根据上述构想,将设计新型战略轰炸机的任务交罗克韦尔飞机制造公司,取名为B-1.这“1”表示重新开始,象征美国轰炸机进入新的时代。罗克韦尔公司前身就是制造B-70轰炸机的北美公司。B-1轰炸机在1987年服役,生产244架。

B-1原型机刚研制成功麻烦又来了,轰炸机与导弹优劣之争风波又刮了起来,这次的对立面已不是地地弹道导弹而是空射巡航导弹。例如,空射巡航导弹AGM-86最初是当作掩护B-52战略轰炸机进攻的诱饵导弹进行发展的,由于空射巡航导弹优异的超低空飞行特性,在飞行中能依照地形高度变化而不断变更飞行高度,价格低廉,又不需要人员驾驶,等于是一架无人驾驶轰炸机,最后这种诱饵导弹被发展成为进攻性武器:射程达2500公里的AGM-86B空射巡航导弹。谁能想到诱饵把“主人”都“诱”掉了。

巡航导弹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重视,在卡特总统时代,更是大放异采。1977年B-1战略轰炸机经试飞已获成功,正准备按原定生产计划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时,卡特总统下令中止B-1战略轰炸机的批量生产,而由B-52携载空射巡航导弹取代。当时卡特总统的决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一架造价高达上亿美元的B-1战略轰炸机,跟一枚造价只有几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相比,竟然让巡航导弹占了优势,不过,这样的对比是不全面的。比较客观的分析是,B-1轰炸机跟携载空射巡航导弹的B-52轰炸机之间,进行全面对比才比较科学,也具有说服力。

以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而言,毋需轰炸机飞临设防的前苏联的防空网,在远离防空网外发射,也能攻击目标,这就大大减小轰炸机被击落的危险。而且,空射巡航导弹体积极小,被侦测、拦击的可能性也远比轰炸机要小。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将空射巡航导弹携载到前苏联防空圈外的发射地点进行空射,这对携载飞机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根本不需要性能优越、价格昂贵的战略轰炸机了,只要用大型运输机或客机改装即可。

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为适应军备竞赛的需要,下充恢复B-1战略轰炸机的生产。卡特政府停止生产B-1的理由相当明确;相对而言,里根政府决定B-1复活的理由就没有这么清楚了。里根政府认为用运输机改装巡航导弹载机不适合作B-52的后继机。但是,人们要问,发展B-1这种大型、造价昂贵的轰炸机是否真有必要呢?

实际上,里根政府在恢复B-1轰炸机生产的同时,还决定开发一种具有隐形特性的“先进技术轰炸机”(ATB)。为了填补美国突防轰炸机的空档和为研制先进技术轰炸机提供充分时间,里根政府宣布先生产100架B-1B轰炸机之后,再接着生产ATB轰炸机。

B-1轰炸机原型机共造了4架,并于1974年底首次试飞。而里根政府决定生产的是经过改进的B-1B型(原型机为B-1A型)。

1984年,B-1B 1号机首次试飞。2号机虽于1984年8月29日在试飞中失事坠毁,但对测试工作并未产生重大的障碍。

B-1B轰炸机于80年代末开始装备部队,按照1985年币值计算,每架采购费为2.83亿美元,生产100架,总费用约300亿美元。

B-1战略轰炸机从停产到复产,从B-1发展成B-1B,反映出美国政府扩军备战的本质和不惜耗费巨资发展战略轰炸机。

超低空突防的B-1B

B-1B拥有细长的机身与主翼,外形非常优美。机长44.8米,变后掠翼的翼展完全前伸B-1B轰炸机时为41.8米,完全后退时为23.8米,高10.24米,最大起飞重量216000公斤。和B-52相比,B-1B的机身约短3米,重量也轻了5000公斤,体积只有B-52的三分之二,但载弹量却大于B-52,多了3000公斤。

B-1B轰炸机最大的技术特征,是它的变后掠翼。变后掠翼虽然在F-111战斗轰炸机(1964年首次试飞)、F-14战斗机(1970年首次试飞)时就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但是象B-1B这样大型的战略轰炸机也采用变后掠翼在世界上则是首次。

B-1B轰炸机的左右两个主翼安装在坚固台形构造两端的一对大铰链上。在起降或低速飞行时,主翼使用15度变后掠角,高速飞行时则可后掠至67.5度。主翼的后掠角由飞行员手动调节。B-1B采用变后掠翼,是为了将相互矛盾的战术技术要求更有效地进行协调。高速飞行时,主翼的后掠角越大越好;为缩短起降距离,则后掠角小到近似直线翼比较合适;后掠角大,也有利于低空高速飞行。为了满足这些相互矛盾的需求,只有随各种飞行状态变化的变后掠翼最适合。

B-1B轰炸机采用变后掠翼,因此它可以从包括民用机场在内的绝大多数机场起飞作战。一旦需要时就可以分散部署,以避免因敌方先发制人攻击而在地面遭到歼灭。

B-1B采用身翼融合设计,光滑的机身和主翼紧密地结合。翼身合一不但可减轻结构重量,增大机内容积,还可减小雷达反射面,提高飞行性能。身翼合一也是B-1B轰炸机的特征。

光滑的机体外形曲面可分散雷达的反射波,B-1B的外形,可减少遭受雷达探测的可能性,有利于它的隐身性能。因此,B-1B的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只有B-52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大大提高了隐身性能。

对超音速轰炸机而言,发动机的空气进气口设计,可极大地影响发动机推力的发挥。B-1A的进气口是可变空气进口,因此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而B-1B的进气口是固定式,因此最大速度只有1.3马赫。变更进气口的设计,主要为减少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增加飞机的隐身性。众所周知,进气口的导管与发动机的风扇会强烈反射雷达电波。因此,B-1B为了不让进气口的电波往外反射,特意将导管弯曲,即使影响飞行速度也在所不惜,一切为了减少雷达有效反射面积。

现代轰炸机的基本战术是低空、超低空突防,在山谷中飞行,利用地形避免雷达的侦测。B-1B能以高亚音速(0.9马赫)在平原离地面60米的上空作超低空飞行。如此大型的机体,从比高楼大厦还低的高度呼哨而过时给人以极大的压迫感,还能使敌雷达难以探测。

B-1B所以能够作这样的超低空飞行,是装备了先进的地形跟踪雷达。由机首地形跟踪雷达不断侦测飞机前方250公里航线上的地形,由自动驾驶仪操纵飞机自动沿着地形起伏,自动控制机体上升下降,使飞机跟地形保持一定的高度。飞行高度可分为60、90、120、150、225与300米6千档。

B-1B低空高速飞行时的最大障碍,是空中机体摇晃,这不仅会造成飞行员的极度疲劳,严重时连飞行仪表都难以看清楚。为提高低空突防能力,设置了结构形态控制系统。此系统能测量到机体受到的过载,并实时启动装在机首左右小翼,以控制机体的摇动。在结构形态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驾驶仓内的过载将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细长机身前部是驾驶仓,仓内前排左边是机长,右边是副驾驶座,后排左边是防御系统操纵员,右边是攻击系统操纵员,合计4名机组成员。攻击系统操纵员兼负以往轰炸机领航员与射击员之职,而防御系统操纵员负责电子战为主的一切防御工作。B-1B装备了先进电子战系统,可干扰、欺骗敌地面雷达或战斗机的机载雷达。

B-1B携载的武器是空射巡航导弹、近程空地导弹、核炸弹或常规炸弹。新型的B-83核炸弹,重1092公斤,威力为100万吨TNT当量以上。B-1B的弹药仓经过改进后,可在其内携载AGM-86B空射巡航导弹。AGM-86B的核弹头W-80,威力为20万吨TNT当量。除弹药仓内可携载16枚AGM-86B之外,机舱外还可以挂载14枚;或在弹药仓内装载24枚AGM-69近程(220公里)空地导弹,在机舱外还可以挂载14枚。AGM-69的核弹头为W-69,威力为20万吨级TNT当量。

B-1B经过改进后,起飞重量比B-1A增加了约40000公斤,动力装置没有大的变化,仍能使飞机携载大量武器与燃料顺利起飞,续航距离为12000公里,虽比B-52略小,但仍能承担洲际轰炸任务。

1993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力主大幅度裁减军费的形势下,美空军加快了作战飞机的更新换代。轰炸机主要是在90年代中期淘汰了部分B-52H,装备97架B-1B和20架隐形战略轰炸机;同时对部分B-52H进行改造,使其服役期延长至20世纪末。

隐形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秘密进行多年发展的飞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隐形轰炸机研制成功将给防空体系提出新的课题,也对反隐形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可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的“海盗旗”

前苏联十分重视发展轰炸机,曾先后发展了多种喷气式轰炸机。图——22M“逆火”轰炸机,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中程轰炸机,高空最大速度2.2马赫,作战半径2500~5000公里,内弹仓可载9000公斤的核炸弹,翼下还可挂2枚空地导弹,因此具有远程攻击和低空突防能力。图——95“熊”H巡航导弹载机,虽然其航程达到14000公里(能飞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但由于最大飞行速度仅0.85马赫,又只能在3000米高度以上飞行,突防能力弱。因此,前苏联于80年代初在此机上加装巡航导弹,每架可携载6枚射程为1800公里的AS-X-15空射巡航导弹。但是轰炸机却不具有洲际作战的突防能力。

1981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刊登了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但却引起世界航空界的注意。照片本身可能是由一张小底片过度放大而成,因此满布微粒,不过所拍摄到的机种却是从未见过的大型飞机。图片只说明摄于1981年11月25日莫斯科近郊的机场上空。照片中的大型机,是变后掠翼轰炸机,不久被北约组织定名为“海盗旗”。

“海盗旗”的照片安排得最恰当的是,它与图—144大型超音速客机一起并排飞行而被拍摄下来。从众所周知的图—144的尺度,可推算出海盗旗的大小。经测算,“海盗旗”的外形尺度比美国B-1B大,与B-52相当,机身长53米,机高13.5米,最大起飞重量267000公斤,超过B-1B约50000公斤。至于翼展尺度,由于照片是侧面拍摄,再加上变后掠角的关系很难测算。经过多方反复推算,机翼面积约370平方米,后掠20度、60度时翼展分别为54米和36.7米。

1988年8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F·卡卢奇和他的高级助手,在访问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时,曾参观了“海盗旗”轰炸机。据随行的国防部官员说,“海盗旗”在结构布局上与B-1B非常相似,但它的外形和加工平滑度类似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初制造的B-70,其尺度却与B-52差不多。

航空界有句行话,尾翼是设计者的注册商标。“海盗旗”垂直尾翼的外形的确不像B-1,倒是跟它身旁的图—144的尾翼一模一样。就以这点而论,便能断定“海盗旗”很可能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

除尾翼外,它与B-1B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变后掠翼。“海盗旗”的主翼铰链,位置比B-1B更远离机身,这样固定翼部变得较大,好像是在三角翼的外侧加装外翼一样。而且主翼的后掠角度变化范围也比B-1B小,最大后掠角在55度至60度。

铰链采用宽间隔,又缩小外翼,而后掠角变化又小,在结构上自然比较省事。不过,却不利于空气动力,更无法完全发挥变后掠翼的长处,也许“海盗旗”并不像B-1B那样重视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

海盗旗是前苏联空军首次拥有洲际攻击能力的远程突防战略轰炸机。它和美国空军B-1B是同一代产品,都是超音速飞机,也都具有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海盗旗”可以利用美国加拿大预警系统的低空盲区进入美国本土实施攻击。

回顾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苏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图—22M“逆火”轰炸机突然成为争论话题。美国主张“逆火”应作为战略武器包含在限制内,前苏联则认为它只是中程轰炸机,双方几经僵持,最后前苏联答应拆除“逆火”的空中加油装置与抑制生产,才解决此一争端。

逆火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如果不作空中加油,是不能到达美国本土的。事实上,就算进行空中加油,要直接轰炸美国本土,还是相当困难的。而“海盗旗”轰炸机是货真价实的远程轰炸机,前苏联拥有它是空军装备技术的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海盗旗”装有4台推力为13600公斤的风扇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2.1马赫,超过B-1B达0.85马赫,不进行空中加油时作战半径达7300公里。

“海盗旗”可挂载多种核炸弹、常规炸弹和导弹,包括:20枚AS-X-15空射巡航导弹,机腹下可挂半埋式的大型BL-10空地导弹(射程达3200公里)。最大载弹量达16300公斤。

“海盗旗”除配备有远程通信、导航等设备外,还装有用于攻击、地形跟踪和尾部告警等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

“海盗旗”已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服役,90年代继续装备部队。可以预料,俄罗斯可能也在着手发展新一代先进轰炸机,使战略轰炸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空中飞行的坦克——武装直升机

人们将直升机誉为“空中飞行坦克”,这并不过份。其高超的空中技能,变化莫测的战术运用,令众人惊叹不已。

直升机种类多种,这里主要说说坦克的克星——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能力和强大杀伤能力的作战武器,今天的直升机部队已由过去单一的战斗保障作用,而一跃为强大的空中突击力量。

20世纪40年代初直升机进入了批量生产时期。当时直升机主要用于救援,机降,运输和救护伤员。但就在那时,就有人提出把直升机改作三度空间运动的武装平台。不过,由于当时直升机普遍存在着稳定性差、振动大等缺陷,而使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现。

1961年的侵越战争,是美国人持续时间最长、最不得人心的一场“马拉松”战。面对越南那崎岖不平,丛林密布的地形,美军先是用占绝对空中优势的固定翼飞机盲目地狂轰滥炸,结果成效甚微,万般无奈只好改用大量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为保护空中机动兵力的安全并压制地面火力,在第二代直升机的典型代表——UH-1运输直升机上加装了武器,成为第一架以防御自卫能力为主的武装直升机。后来,贝尔公司根据美军陆航的作战需求,研制出了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AH-1G“休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并于1967年装备部队。专用武装直升机首次在越南战争中参战,主要完成对地攻击、机降突击、兵员和装备运输等任务。

据后来越南战争统计的资料表明:“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共飞行了1344967架次,被地面炮火击落的仅有22架,即每飞行10778架次只损失1架。这主要因为现代地面武器多是用来对付中、高空飞行目标,要从地面上攻击低空隐蔽高速飞行的直升机就非常困难,如果用固定翼飞机来对付武装直升机,又不容易捕捉这种动作可快可慢,又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武装直升机如蛟龙般得天独厚的攻击性能和防护力。随着大纵深、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武装直升机的用途不断拓展,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陆军航空兵。1983年4月,美国正式建立陆军航空兵,为了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美陆军总部还决定将美军现行师属各航空兵营和陆军航空兵团全部统一扩充为空中骑兵攻击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直升机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了第四代,这一代直升机的特点是装用了涡轮轴发动机和长寿命的复合材料新型旋翼,最大飞行时速可达350公里,较知名的当数美国的AH-64“阿帕奇”、前苏联的米—28、法国的AS-355“松鼠”、意大利的129,以及英国和法国合作的SA341“小羚羊”。

目前这第四代直升机中的武装直升机,根据其所担负的作战使命和功能,逐渐形成了三大类:一类是重型攻击武装直升机,例如前苏联的米—24,米—28,美国的AH-S,AH-64等,主要用于反坦克,近距离空中支援,还可以进行直升机空战及战场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在作战运用中,这类武装直升机可超低空渗透到敌军纵深实施空袭;在进攻中,协同装甲机械化部队对敌坦克群构成空中反坦克火力。这类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复杂,重量大,武器威力强,机头设有机枪或航炮,机身两侧有6~8个挂弹架,可同时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和空对地导弹等多种武器。

米—28直升机第二类是小巧轻便、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因其任务主要是反坦克,因此机载武器为反坦克导弹。它能够在600~5000米远的距离上,出其不意、居高临下(在50米高度上)、快速(一般15~30秒)准确地发射出一枚枚导弹,将敌装甲目标摧毁。这类武装直升机的代表有:法国的SA342“小羚羊”,意大利的A129“猫鼬”等。

第三类就是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正盛行研究着的空战(战斗)直升机。

当攻弧Ⅶ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威信与日俱增,变成与坦克同为陆战场武林高手的时候,一种与之对抗,能将之击毁的强有武器系统的构想便应运而生。正如坦克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一样。可以预言,在今后的战争中,只有空战直升机才是对付反坦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手段。

前苏联近期研制成功的单旋翼带尾浆布局的米—28,和共轴式反向旋转翼布局的“噱头”直升机,其空战性能大为提高。与此同时,美陆军也在加紧研制新型的武装直升机。目前美国正在一种侦察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空战武装直升机。预计,这种直升机将装备轻型机载毫米波雷达和旋翼轴瞄具;武器系统将包括高初速机炮和激光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使武装直升机具有空战能力,在现装备的军用武装直升机上纷纷加装空战武器,以便可以进行空战自卫。

直升机+导弹=效能倍增

在苏伊士运河畔曾大量使用,并首创奇迹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一经出现,便有人尝试着将这种反坦克导弹加装在直升机上。例如法国制的阿尔耶特工上就装上了SS-10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遗憾的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目视有线制导方式,要求射手需在导弹飞行的全过程中,一面用瞄准镜紧紧盯住目标,一面用手控操纵杆修正导弹的飞行姿态,其操作非常复杂,很难向坦克作正面挑战,所以未能在直升机上推广应用。

“阿帕奇”直升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外半自动制导式导弹的出现,使以往只能用航炮攻击软质,半硬质(如人员、卡车)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大为改观,装配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能够完成攻击硬质目标——坦克装甲车辆的任务。第二代反坦导弹,像美国的“陶”式,法德共同研制的“霍特”导弹以及欧洲的“米兰”式,一般都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它利用红外测角仪和控制箱代替手控操纵,射手只需将瞄准镜中的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就可以命中目标,操作十分简单,为了使反坦克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并实施远距离准确攻击,就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安装在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上,使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功能大大增强。西方国家寄希望于这种大量携带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能够完成阻止集群坦克的重要使命,所以将这携带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装备于以色列等国家,并投入于中东战场进行试验。然而,真正能够配合直升机发挥卓越作用的却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

像西方国家的“地狱火”和前苏联的AT-6反坦克导弹,这类导弹采用激光制导或红外“黑鹰”直升机制导方式,不需要射手一直瞄准目标,只要将导弹大致对着目标方向发射,当导弹离目标还有100~20000米时,导弹上的制导头就会自动跟踪目标,前苏联携载AT-6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在6公里的距离上发射后,可准确命中装甲目标。

这种由直升机与反坦克导弹组合而成的武器系统,经过战术模拟表明,武装直升机在与坦克对抗时,可取得1:18的损失交换比,这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数。当然,武装直升机的价格昂贵,美国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采购价高达1050万美元,而美M1主战坦克的单价为260万美元,二者的价格达到1:4.所以,从表面看起来买直升机比较还是合算的。但直升机的使用费、训练费、维修费要比坦克贵得多,而且一发“陶”式反坦克炮弹的价格是坦克炮弹的几十倍,当然仅从此尚不能妄下结论。不过从战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显得魅力十足了。加之坦克装甲部队无法像武装直升机那样具有三维空间的高速机动力,可在5000米的距离上发射命中率高达95%的反坦克导弹;如果武装直升机能与坦克装甲部队密切协同,执行歼灭敌坦克装甲部队的任务,则更可以发挥强大的威力。所以反坦克武装直升一跃而成为一支强大的空中机动力量,变为各军事国家的抢手货。

现代战争的尖刀利刃

尽管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主要是一场游击战,但由于以色列是以西方的装备和战术对付依靠前苏联体制的叙利亚,因而形成了这场冲突与西欧防务密切相关的特殊格局。且在这场战争中以叙双方都采用了新的技术,尤其以色列有效而熟练地运用了先进的武器系统而受到关注。作战双方在中东首次使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和战斗直升机并取得战绩,因而确立了其反坦克武器的地位。

曾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中,独领风骚的反坦克导弹,在黎巴嫩战争中却黯然失色。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都大量使用了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但终因双方猛烈的炮火轰击和密集的机枪扫射,使反坦克射手无法抬起头来瞄准目标。而叙利亚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巧妙地躲避了以色列的防空探测雷达,出乎意外地成纵队飞过舒夫山区,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享有空中优势的以色列却无法阻止沿低空掠过的叙利亚直升机。这场战争,叙利亚出动了93架次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命中了7辆以色列坦克。富有实战经验、素质优良的以色列人当然不甘落后。在这场战争中,以军动用了12架AH-1S“眼镜蛇”和30架休斯MD-500反坦直升机,出动了130架次,进行了400小时的作战,取得了击毁叙利亚29辆坦克,4辆装甲运输车,52辆轻型装甲和各种车辆,及1架直升机的辉煌战果。

从这场冲突可以清楚地看到,绝不能把“陆战”和“空战”看成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地面部队的机动和作战,极需要空中支援;而地面系统和部队也能为空中机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兵贵神速”,在现代诸兵种协同作战中,有了武装直升机这支空中突击力量,今天的陆军机动能力是早先步兵部队的20倍,是机械化部队的8倍。武装直升机的参与可大大缩短战争的进程,明显提高了陆军整体作战效能,并对未来战争的结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军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派遣了350余架AH-64A“阿帕奇”、50余架“休伊眼镜蛇”与法国派出的80架“小羚羊”一起,共计600架武装攻击直升机,参加了海湾战争,利用武装直升机攻击战场目标灵活广泛的特点,从攻击雷达、导弹发射架到前沿阵,在战术上大胆运用。特别是在地面阶段,创造了大规模直升机打坦克的成功战例。同时,在地面作战中,陆航直升机在第18空降军的迂回、包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部队快速机动。

随着直升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久,未来陆战的很大部分将延伸到离地面100米的低空,将会出现大规模直升机降部队之间或武装战斗直升机之间的激战,同时还穿插着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遭遇战,这将是令人振奋的景象。由此迎来的是武装直升机的飞速发展时期。

对武装直升机本身而言,除所应具备的高飞行速度,较强的装甲防护和抗坠毁能力以及强大的火力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还应装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如同人的眼、耳、脑一样,对于提高武装直升机在战场环境中的作战有效性和生存力至关重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光电新技术在军事上的普遍应用,也促进了陆航武装直升机设备的改进。不久人们便发现,对于在原有系统中增添新的单一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的传统作法不可取。这样不仅使直升机的设备越来越多,重量越来越重,而且操作繁杂,其弊多于利,反而使武器达不到预期的作战效能。因此,自20世纪70处代初,美国就提出了航空电子信息发展计划,并使电子综合化系统在武装直升机上获得普遍应用。

电子综合化系统是把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显示构成一个信息综合化系统,是一个可进行综合控制与多功能显示的系统。电子综合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半自动目标识别,探测和跟踪,飞行和控制,导航,飞机生存性,武装控制与显示,及用甚高速综合计算机。此系统广泛采用了标准结构,数字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采用这套系统可使航空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30~40%,体积缩小40~60%,使空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2/3,成本降低15~30%。而可靠性,维护性和抗干扰能力却成倍地提高。同时大大改善了目标的自动控制、识别,缩短了搜索时间。

美国陆军为直升机研制的ASQ-166综合化系统,无论是多用途武装直升机还是专用反坦克攻击直升机都可以安装,英国的“山猫”、意大利的A129“猫鼬”直升机和美国和530“防御者”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均采用了电子设备综合系统。

今天,为了完成其作战使命而装着通讯设备,自动测向仪、多普勒导航仪,自动驾驶仪各种电子设备的武装直升机,其复杂先进程度可与喷气式战斗机相媲美。

贝尔209

美国贝尔公司1965年研制的AH-1“休伊眼镜蛇”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公司编号为贝尔209,它的机身细长呈流线型,有装甲防护的纵列双座驾驶舱位,这是现代武装直升机的基本形态。

AH-1“休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一员老将了。经过改进,相继有AH-1G、J、Q、R、S、T、W、等型别投产问世,总共生产了3670架,除装备美国陆航和海军陆战队外,并向日本、西班牙、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出口。由于它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火力强、生存能高等优势,又久经沙场经受住了考验,所以深得美军方的信赖,至今仍在服役。从1967年秋季,美陆航就将AH-1G投入到越南战争,并在越南的1968年“新年攻势”和1971年老挝的春季战斗中大量使用,完成了给运输机护航,对地实施火力支援的作战使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军在AH-1G的基础上作了重大改进,形成的AH-1S“休伊眼镜蛇”堪称是现代化的贝尔209.AH-1S装有“陶”式反坦克导弹,加装了20/30毫米的通用炮塔。采用了新研制的复合材料旋翼/桨叶。并装配有新型火控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红外干扰机等电子设备。使AH-1S的机动性、火力、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12架AH-1S利用丛林、沙丘作掩护,用低空飞行,悄悄地接近目标,然后突然用机载“陶”式导弹向叙利亚装甲部队攻击,而后扬长而去,令叙利亚恐惶失措,损失惨重。海湾战争中,AH-1S“伊休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重披铠钾,老将上场,在力夺海夫吉城要地和地面攻势中,频频出击再创新功。

到AH-1T“超级眼镜蛇”时,机身中部采用的是强化发动机,并采用能承受加大功率的部件以提高有效载荷,改善了整机性能。该型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350公斤,其20毫米航炮可携弹750发,除8枚“海尔法”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外,还可以挂载“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从而跨入具有空战防卫能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的行列。

天之蛟龙喷射“地狱”之火

AH-64“阿帕奇”其名如雷贯耳,令前苏联制T-72主战坦克望而生畏。其实何止于此,AH-64A“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锋芒毕露的出色表现,使它成为能够完成多种任务,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战斗系统,并与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反导弹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一起,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武器。

1991年1月17日夜幕降临,就在多国部队空军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前的几个小时,美国101空降师的8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以低空方式向北飞入大漠的黑暗之中。原来这支先锋突击队担负着潜入伊军纵深地区,摧毁2座至关重要的雷达设施,为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开辟空中走廊的重任。快接近目标时,“阿帕奇”编成了两个分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爬升到100英尺的高度,向攻击目标发射了15枚“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向其他地面设施发射了100枚70毫米火箭弹,顷刻间两座雷达站及地面设置被摧毁,变为废墟,整个攻击行动“其疾如风”仅用了2分钟,“闪电式”袭击只是“阿帕奇”完成战斗任务的前奏。

参加海湾战争的350余架“阿帕奇”,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凭借装备有先进的光电夜视和夜瞄系统,往往利用夜晚空袭伊军前沿阵地、雷达及导弹发射架。尤其在1月31日收复海夫吉城和1月27日的“沙漠军刀”地面战争中,大量“阿帕奇”对付伊军苏制T-72主战坦克犹如“探囊取物”,战功显赫,创下直升机高效打坦克的新纪录。由于以AH-64A“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为主力的空中反坦克火力,与以M1A1和“挑战者”为主力的装甲部队密切协同作战,保证了部队的快速机动,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使这场残酷激烈的地面战争仅用了四天就告结束。

美国原休斯直升机公司,后并入麦·道公司研制的“阿帕奇”,是一种双发动机单旋翼中型攻击直升机。1984年初交付部队使用,AH-64A的生产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服役跨入21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火力最强、防护能力最好且价格最昂贵的一种攻击直升机。

AH-64A“阿帕奇”机翼下有4个悬挂点,可挂载16枚“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有效射程7公里,是一种理想的远程反坦克武器,也可以挂载76枚集束火箭弹。机上还有一个旋转炮塔,装有30毫米口径的航炮,备弹120发。

机载电子装置十分先进,拥有TAD光学/微光电视/红外探测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的组合装置,以及头盔式瞄准具,并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远距离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

机身能抗得住12.7毫米枪弹弹击,主要部位耐得住23毫米爆破弹的弹击;传动部分即使失去润滑油,还能运转30分钟;当机部以每秒12.8米的速度坠落时,乘员的生命率仍可达95%。从各方面看,AH-64A“阿帕奇”堪称世界一流的武装直升机。

就在对“阿帕奇”的一片赞誉声中,以高技术超前自居的美军取消了继续生产这种攻击直升机的计划,将由AH-64C“长弓”直升机取代。AH-64C“长弓”攻击武装直升机配备有威斯汀豪斯公司新研制的雷达和红外制导的“地狱火”导弹,1996年交付使用,总产量为227架。

具有空战能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

前些年美陆军的兴奋点在于执行一项最重要的发展计划,就是研制新一代的侦察/攻击直升机,总金额为340亿美元。美陆军1991年已正式宣布,由波音公司和西科尔斯公司负责研制。

RAH-66“科曼奇”是由原预研的LHX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轻型直升机,将用以取代现装备并为美陆军立下汗马功劳的AH-1武装直升和OH-58侦察直升机。

美国的“科曼奇”隐形直升飞机RAH-66“科曼奇”的武器系统包括:1门20毫米双管机炮,6枚激光制导“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或12枚“毒刺”空空导弹,这两种导弹均装在吊舱内。外挂架上也能挂载4枚“地狱火”或8枚“毒刺”导弹,所有这些武器均可用周期变距操装置和总距操纵装置攻击直升机所发现的目标。

机载火控系统有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夜间驾驶系统,凯译和汉密尔顿公司的头盔式夜视观测仪。直升机并装备有轻型机载毫米波雷达和旋翼轴瞄具。先进的飞机性能,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武器系统,使RAH-66“科曼奇”成为美陆军20世纪90年代具有空战和反坦克能力的主力武装直升机,总采购量为1292架。

快速敏捷的“小羚羊”

以飞行性能好,小巧轻便著称的SA342M轻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在198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战争期间,第一次武装直升机反坦克的大规模空战中,叙利亚就用“小羚羊”直升机机动性好的优势,隐蔽于障碍物后或丛林之中,突然地发射“霍特”导弹,摧毁了7辆以色列坦克首战告捷。

海湾战争中,法国派出了80架陆航使用的SA342L“小羚羊”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伊军坦克、雷达设施,弹药库和地面防御工事等目标进行了猛烈攻击,共发射180余发“霍特”反坦克导弹,其命中率达90%以上,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而无一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受损。

“小羚羊”是法国航空工业公司与英国韦斯特公司联手合作研制的一种单旋翼轻型多用途直升机。该机1971年开始装备英国陆、海、空军和法国陆军,并向世界30个多国家出口,总生产约1300架。

“小羚羊”旋翼比较特别,采用半绞接式浆毂和3片复合材料的浆叶构成,并可人工折叠;尾浆是13个叶片组成的涵道风扇式。武器配置的方案很多,可根据不同任务,配置不同的武器。包括:4枚或6枚“霍特”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2个“布朗特”68毫米或7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2枚AS。12有线制导空地导弹,2挺7.62毫米机枪或1门GLAT20毫米机炮。

机载反坦克火控系统包括APX397陀螺稳定瞄准具和红外射击控制装置。

米—24、米—28亲如兄弟

米—24,绰号“母鹿”,是1972年问世的前苏联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现相继有A、B、C、D、E、F、六个型号投产问世。除装备前苏空军前线航空兵外,并向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十几个国家出口,总共已生产2300架,现仍在生产。

米—24以其速度快、火力强、用途广为优势,自1979年12月以来,前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米—24.1983年9月,伊拉克曾用一架米—24击落了一架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开创了直升机空战史。

初期的米—24机型前方机体以平面构成,3人纵列驾驶舱位于近锥形机头,且带有防护装甲。1976年出厂的D型,则变成双座串列式的威力更强大的武装直升机。其机载武器包括:机头下方装1挺12.7毫米机枪,短翼翼尖挂架可带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翼下4个挂架可携带4具32枚S-5型57毫米火箭弹发射器或1500公斤的各种炸弹,反坦克导弹和空空导弹。

米—28“浩劫”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一种双发动机单旋翼专用武装直升机,具有速度快(最大平飞速度300公里/时,巡航速度250公里/时,最大爬升率1080米/分),灵活性高(悬停高度3600米作战半径240公里),生存能力强(座舱为串列式,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火力大等特点。1987年装备于前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坦克等活动目标、空中近距离支援、战场侦察及拦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米—28机头下方炮塔装1门23毫米机炮;短翼下4个挂架可携带16枚射程为7~8公里的AT-6“螺旋”反坦克导弹,或携8枚SA-14空空导弹,可在约300~6000米的距离上咬住由脉冲多普勤雷达捕获的敌目标,实施直升机空战。

机载设备主要是: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和干扰器等先进的电子设备。

称职的“开路先锋”——无人机

自从1913年,世界第一台自动驾驶仪问世以来,无人机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无人机的型号已达到300多种,允许市场销售的无人机也有40多种。

无人机又称为空中机器人,最初是从航模飞机发展而来的。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近年来最受重视的领域。专家们在无人机上安装了不同的设备,使它能够执行侦察监视、对地攻击、电子干扰和目标定位等任务。

“全球鹰”上安装有集成传感器系统,因此具有鹰一样锐利的眼睛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茫茫沙海里埋藏了一个又一个“飞毛腿”导弹发射器。如果用有人侦察机寻找这些发射器就必须在大漠上空往返飞行,从而长时间暴露于伊拉克军队的高射火力之下。于是,大量的无人机代替有人机,成了美军空中侦察的主力。

美军总共安排了6个无人机连。在整场战争中,这些无人机共出动了522架次,飞行时间达164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一架无人机在海湾上空飞行。在各种型号的无人机中,“先锋”号是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它由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研制成功,最高能飞到4575米,速度达185千米/小时,续航时间为7小时。

为了摧毁伊拉克在沿海修筑的坚固工事,1991年2月4日,“密苏里”号战舰在夜幕的掩护下,驶到近海区。“先锋”号从它的甲板上起飞,用红外侦察仪拍摄了地面目标的图像,迅速传送给指挥中心。几分钟后,战舰上406毫米口径的舰炮开始轰击目标。无人机则在同时不断地为舰炮校射,提高它们的命中率。之后,“威斯康星”号战舰接替了“密苏里”号,继续与“先锋”无人机配合。

连续3天的狂轰滥炸,将伊军部署在沿海的炮兵阵地、雷达网和指挥主枢纽彻底摧毁。

除美国外,英、法、加拿大等参战国也都出动了无人机。比如法国的“幼鹿”师,就装备有一个“马尔特”无人机排。当法军深入伊拉克境内作战时,每次行动都必然先派无人机侦察敌情。根据侦察到的情况,法军成功越过了伊军的坦克及炮兵阵地。为此,法国总统还为无人机的操作人员颁发了十字勋章。

此外,无人机在民用方面也大有可为。它可以代替人前往任何危险的地方,完成场区监控、气象探测、公路巡视、勘探测绘、水灾监视、电力线路查巡、森林火灾防救等任务,难怪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它。

无人机的优势

无人机为什么会“备受青睐”呢?由于无人机具有很多优势,对于这个问题,也就会得到不同角度的各种答案。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因。

第一,现代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即使是美军最先进的高技术飞机,也会经常被地面火力击中,机毁人亡。当有人机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时,无人机却打着“零伤亡”的口号,被军事专家们一眼相中。有了无人机作“替身”,飞行员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作战了。

第二,有人机不管是设计制造还是实际使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它们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此,许多小国家更愿意发展无人机。它不用载员操作,构造也很简单轻便,因此费用也不高,一般只需要花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仅个别最先进的大型无人机的成本会超过2000万美元。

第三,美国的“9.11”事件和俄罗斯的绑架事件都在向全世界报警:恐怖分子的活动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层次,反恐斗争将变得更加艰难。要想及时掌握有关恐怖主义的准确情报,单靠人造卫星、U-2侦察机是没有用的。虽然无人机也并非全能,但它可以从超低空飞到超高空,在非常广阔的空间内长期盘旋,监视战场,随时提供有关恐怖活动的详细情报。

第四,现有无人机的最大缺陷是需要有人在地面遥控操作。未来的智能型无人机,将实现搜索、跟踪、摧毁目标的自动化。到时,一个人就可以同时监测多架无人机,显著提高作战效率。

正因为无人机有如此突出的优点,各个国家都在竞相开发新一代产品。有人估计说,无人机的增加速度,将达到每10年翻一番的水平。目前全球的无人机总量大约为4.8万架,根据这种速度,2010年时,这个数目将剧增至12万架。如此发展下去,无人机很可能会取代有人机,成为新一届的天空主宰。

无人机的未来发展

现在无人机的总数虽然已经达到了4万多架,但其中大部分是战术侦察机,而且“良莠不齐”,有很多甚至还是粗制滥造的产物。美军在科索沃使用的“猎手”无人机,是其中功能较好的一种。它的活动半径为15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为4500米。利用机上的电视摄像机、红外侦察仪,“猎手”能够搜索目标、监控战场。相比之下,英军的“不死鸟”无人机就要差一些,虽然它起飞后能在空中待上8小时,但只能侦察到5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目标。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制超高空、长续航的战略侦察机,它们将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在空中盘旋的时间也更长。在针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军首次使用了“全球鹰”无人机。它能在2万米的高空搜索地面目标,就连隐藏在树丛中的恐怖分子,也逃不过它的眼睛。美国计划将它改装成“欧洲鹰”、“海湾鹰”,使它的续航时间延长到36小时。

试验型的“太阳神”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飞行6个月。因此,只需要一两架“太阳神”,美国就可以监控某个国家,最终达到监控全世界的目的。

无人机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直接用来攻击各种不同目标。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了能发射导弹的“捕食者A”型无人机,沉重打击了塔利班反政府武装,也打响了21世纪“无人机导弹战”的第一炮。

但是A型机只能携带两枚导弹,很可能适应不了未来战争的要求。因此美国加快了B型机的研究步伐。这种新型号无人机将携带16枚各式各样的导弹,分别摧毁敌人的主战坦克、防空雷达或防御工事,大大提高攻击格斗的能力。

2010年时,美国空军将装备16架X-45B型无人驾驶轰炸机,使它们同时携带两枚450千克重的“联合直接攻击弹”,或12枚小型制导炸弹。美国海军制成的新型无人机,则可以攻击1600千米的目标。

法国的设想,是在2020年之前,装备完成一种高超音速无人机,可以在3万米的高空搜索和攻击各种目标。德国即将装备的“台风”小型攻击机,可以从一辆战车上快速起飞,轰击装甲部队或其他目标,这种新型的自杀式无人机,将给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目前各国的无人机大多从发射架、发射轨上起飞,或者用火箭助飞,因此需有一定的放飞空间。但在实际环境中,这一要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为此,一些国家研制了新的无人驾驶直升机和旋翼式飞行器,它们可以从阳台、甲板上垂直起飞和降落。

加拿大CL-227型无人机的机身,是两个上下串连的圆球,看上去和一个直立的哑铃没有什么区别。在上面的圆球里,安装了发动机和油箱,下面的圆球里则有摄像机等侦察器材。位于中间的两组翼叶用来提供升力,使无人机垂直飞行到3000米的空中,进行战场侦察、目标搜索、边防巡视或交通管制,并在完成任务后,使无人机垂直降落到指定地点。

美国的最新动向,是研究如何用坦克炮、迫击炮或舰炮来发射无人侦察机。这种无人机的形状刚开始时如同一枚炮弹,发射到空中后,弹体两侧的折叠式机翼会自动展开,使它成为一架正常的无人机。

许多无人机的致命弱点是飞得又低又慢,很容易被防空火力击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军在科索沃和阿富汗足足损失了20多架无人机。在最近的克什米尔冲突中,印度的一架无人机也被击落。

为提高战场生存力,美国正在研究一种高速飞行的无人机,它的最高速度是10马赫(即10倍声速)。除了提高飞行速度外,增大升限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只要飞行到1万米以上的高空或超高空,无人机就能免遭防空火力的杀伤。

此外,纳米技术也为无人机的微型化、隐形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正在研制的微型无人机,全长仅152毫米,发动机只有纽扣那样大。未来的超微型无人机,还能像蜻蜓、蜜蜂一样悬停在空中,钻进窗户、排气孔等一般侦察机进不去的角落搜索目标。这些“飞行杀手”扑朔迷离,飘忽不定,各种侦察器材都难以发现它们的踪影。

“爱国者”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是一种新型机动式全天候多用途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750多架战斗机,在战争前几天就有50多架被多国部队摧毁在地面,尔后又有150架左右逃往伊朗,其余的飞机在多国部队2790架飞机的猛烈轰炸下也只能深藏在机洞内,不敢出窝。因此多国部队基本上是无空中威胁。伊拉克惟一给多国部队造成一定的空中威胁的只有“飞毛腿”及其改进型“侯赛因”地对地战术导弹。在42天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共向以色列、沙特和驻沙美军机场等重要目标发射82枚地地战术导弹。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是第一次用于实战,据美国称,战争中共发射了158枚“爱国者”导弹,对付伊方发射82枚地地导弹,结果成功地拦截了42枚,成功率达51%。其中伊拉克在第二次向沙特首都利雅得发射的10枚“飞毛腿”导弹,竟被“爱国者”导弹一举全歼,这种战果在防空导弹作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时说“爱国者”导弹是“飞毛腿”导弹的克星!“爱国者”导弹也就名扬世界。但是“爱国者”防空导弹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一是伊拉克军发“和平卫士”地地战略导弹携带的W-87型核弹头当量为33.5万吨射的地地战术导弹也有相当一部分没被拦截;二是目标识别上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部署在土耳其的美军“爱国者”防空导弹,出现了“认友为敌”的失误,险些击落己方执行轰炸任务返航的飞机;三是空中拦截成功后,弹片大多数落在己方区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如果对方使用化学毒气或核弹头,那么这种拦截究竟还有多大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爱国者”导弹是七十年代初期,美陆军“五大武器”之一,此弹于1965年开始研制,1980年完成工程研制并投入批量生产,于1984年首次装备美国驻原西德部队。它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适用要地防空,能打击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的高性能飞机,也能拦截空地导弹、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其主要性能是:弹长5.18米、射程3至80公里,弹重1000公斤,速度5至6马赫,发射架全重31686公斤。“爱国者”导弹系统包括一辆相控阵雷达车、一辆指挥控制车,一辆电源车,一辆天线车和8至16辆四联装导弹发射车。

其工作原理是:由地面的导“飞毛腿”导弹引雷达同时跟综目标和导弹,并将导弹寻标器侦测到目标的反射波送回地面电脑,经数据处理后再通知导弹修正航线。当前德国和荷兰已购买了“爱国者”导弹,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意大利和日本也准备买这种导弹。据《国防科技要闻》总第838期称:1992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通知国会,它已批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PAC12导弹及其发射器,合同共12亿美元;《国防科技简报》1993年3月12日刊登了一条消息:美国《防务新闻》1993年2月22日——28日报道,台湾和美国雷锡恩公司签署一项价值13亿美元和联合生产改进型“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协议,雷锡恩公司提供导弹战斗部、地面辅助设备,并负责人员训练和技术保障;台湾根据该公司的技术资料生产导弹的推进段和控制段。目前围绕“爱国者”防空导弹的优劣及今后的前景问题,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至今一直在美国国内展开争论。如《国防科技简报》总第262期刊登一条消息:美国《太平洋星条旗》1992年4月10日讯:美国国会负责审查军备的总审计署最近在众议院政府工作委员会听证会之前说,美国陆军不能充分证明“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中拦截了80%射向沙特阿拉伯和50%射向以色列的“飞毛腿”导弹。国会研究处的一位专家说,“爱国者”导弹实际拦截和摧毁的竟是90枚“飞毛腿”中的1枚。一些专家现在认为“飞毛腿”导弹由于焊接工艺粗糙,在飞行中就自己解体了,而不是被“爱国者”导弹击中后爆炸的。美国陆军参谋长说,陆军已降低了对“爱国者”导弹的评价。看来这个争论短时间难见分晓。另一方面的重要情况是:美国陆军拟再次拨款进一步提高“爱国者”导弹的反导性能,近期内改进火控雷达,增大发现来袭导弹的距离,加配遥控发射装置;远期计划是改进导弹和发射控制装置,以提高反导的精度和威力。

小树导弹

小树导弹用红外线导引,也可以说是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地面车载型,美国于1965年7月开始研制,1966年正式服役。是以空空导弹AIM-9为基础加以改进成的,以四联装发射架装在M730履带车上。后来,1970至1974年作进一步改进。小树导弹是构造简单的地空导弹,射程6公里,不要特殊的控制系统,因此有较高的实用性。除美国外还有以色列、突尼斯、摩洛哥、希腊、西班牙、埃及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采用此导弹总共生产近9000枚。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装备了经改进的小树导弹。

霍克导弹

霍克导弹是西方国家中程地空导弹的代表,射程为2至40公里。此弹分为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基本型的在美国内已全部退出现役。改进型从外观看与基本型一样,但内部结构作了变动,导引头提高了信杂比、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另外战斗部和发动机也有改进。霍克导弹有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自行式又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导引方式采用脉冲多卜勒雷达,每3枚导弹为一组。现在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改进型霍克导弹。目前美国还在大量生产,并将继续服役。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装备了改进型霍克导弹。

美舰对空攻击的“利剑”

美国海军舰载舰空导弹原来有擎天神(Talos)、小猎犬(Terrier)和鞑靼(Tartar)等,号称为“三T”导弹,各有各的任务。目前是采用标准型导弹担任远,中程防空任务,海麻雀导弹担任中近程防空任务。

标准型导弹以取代“三T”导弹为目的,从1968年开始开发,共有中程的标准舰空导弹(IMR),发展型的标准舰空导弹(2MR),以及将这二型导弹加装助推器以增加射程的标准IER和2ER等四种。另外还有将标准2ER换装W81核弹头,而称为标准2(N)的变型导弹。

MR标准导弹长4.47米,ER标准导弹长7.98米,两型弹的直径都是34.3毫米;2MR的射程48.3公里,2ER则有121公里。导引方式采用母舰雷达导引和惯性导引,终程则使用弹上携带的半主动雷达导引方式飞向目标。美国海军新式防空专用的宙斯盾系统就使用标准导弹,所以标准舰空导弹可以讲是舰载防空导弹的代表。美海军预定装备2000多枚。

海麻雀导弹是单舰防空用的轻量级小型导弹,是由AIM-7E,AIM-7E2空空麻雀导弹发展而来。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方式,长3.6米,重228公斤,射程100公里,使用阿斯洛克(ASROC)反潜导弹8管装发射架改装成的发射架,连同基座在内总重量只有17000多公斤,可装在小型舰艇上。

法国的响尾蛇防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是法国1964年开始研制,1968年开始生产,1971年装备南非军队,1978年装备法国空军的。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此弹长2.93米,直径15.6厘米,重85.1公斤,射程8.5公里,是一种较小型的导弹。每4枚为一组装于4轮越野车上,此车也可AIM-9“响尾蛇”防空导弹作为雷达车。通常3辆导弹车由1辆雷达车指挥。采取雷达导引方式,而未制导是使用导弹上的红外线寻的器,以便飞向目标。法国在幻影Ⅳ战略轰炸机基地装备20个单位的这种地空导弹,除南非外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西班牙、科威特等国也采用此导弹系统。至于舰载响尾蛇导弹是一侧4枚,二侧共8联装的发射架。

法国的防空导弹的主力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1960年服役的玛舒卡舰空导弹。长8.6米(含助推器),直径16.14厘米,重2080公斤,射程50公里,是中远程区域防空导弹。

德、法合作的罗兰特导弹

德国防空导弹的主力是1964年起与法国共同开发的罗兰特导弹。用履带车载自行式的近程防低空导弹武器系统,长2.4米、直径16厘米,重63公斤,射程0.49至6.2公里,发射车上左右各1座发射架,前后分别有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原来美国预定以M109自行炮的底座大量引进罗兰特导弹,不过由于国会反对,结果只买了30多枚导弹。1977年末,法国陆军首先将此弹装备部队,预定采购200多辆导弹车、9000多枚导弹;而德国陆军则于1980年开始装备部队,计划采购140多辆车。

罗兰特有白天型的罗兰特1型和全天候的罗兰特2型,以及飞行速度较高的罗兰特3型等。此导弹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轮式车载。除法国、德国外,美国、阿根廷、巴西、伊拉克、西班牙、挪威、秘鲁、意大利等国均用此导弹。

防空导弹的历史回顾和发展趋势

在各种导弹家族中,专门用来对付入侵的敌机或导弹的防卫武器是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英、日等国已试验过这类导弹,尤其是德国开发了6种大小不同的防空导弹。德国最后开发的“瀑布”,“恩施恩”等导弹,几乎达到了实用阶段,但仍未用于实际战争。这些导弹的技术转移到英、美、前苏联等战胜国后,引起了这些国家竞相开发防空导弹的局面。

防空导弹的技术并不太复杂,开发中得到的实验纪录,都有较高的命中率,所以产生了以防空导弹取代载人截击机作为迎击来袭兵器主力的想法。例如英国曾经有计划将迎击目标的任务全部交给防空导弹担任,而停止使用载人战斗机以节省军费。

但防空导弹在实战中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越南战争中它很难对抗电子干扰;另外,如果来袭目标采取某种回转运动,就可比较容易地摆脱防空导弹的攻击,这就暴露了防空导弹先天性的缺点。

从此以后不再有导弹万能的说法,但也不否定防空导弹存在的价值。直到现在为止事实上防空导弹仍是对空防卫不能缺少的重要手段,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防空导弹有了更高的机动性和反干扰性能。所以一致认为未来战争中防空导弹将是对入侵空中目标有力的反击“铁拳”!

防空导弹历来是随着来袭目标性能的提高而提高。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改进预警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抗干扰的能力;采用相控阵雷达以对付空中的多目标;发展“发射后可不管”的防空导弹;以及一弹多用等。

舰空导弹中的舰队防空导弹向远程,高速方向发展,单舰防空导弹则向低空、自主制导方向进展,同时提高探测目标和抗干扰的能为,发展“发射后不管”的舰空导弹;以及采用垂直发射等技术。

水面舰艇携载的导弹,按其用途分为战略导弹(或称舰地导弹)、反舰导弹(或称舰舰导弹)、防空导弹(或称舰空导弹)、和反潜导弹。

战略导弹——巡航导弹

海军的战略导弹,原先主要是指战略核潜艇携载的潜射弹道导弹。后来出现了战略巡航导弹,既可以由潜艇携载发射,又可以由水面舰艇携载发射。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种舰载型巡航导弹(BGM-109A)射程达500公里。它可以用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以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发射后,只在初始阶段需要制导,其后导弹完全按惯性轨道飞行(由惯性导航系统制导),不需外部对其实施制导。

由于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气象变化和推进系统性能变化的影响,飞行轨道将产生误差,须要不断加以修正。测出这种误差,并令导弹内的计算机指示自动驾驶仪修正航向的技术是:地形匹配技术和数字景象匹配相关技术采用这两种技术后,巡航导弹的命中误差将不超过10米。

“战斧”按用途有三种型号:对陆攻击/核型(TLAM/N),对陆攻击/常规型(TLAM/C)和反舰型(TASM)。对陆攻击属战略武器,这里着重介绍对陆攻击型。

“战斧”弹体直径50厘米,长6.24米,重约1500千克,(三种型号均相同)。导弹发射时,先由固体燃料火箭助推,然后双翼展开,进入巡航飞行阶段。巡航速度540海里/小时,离海面飞行高度为20米。对陆攻击/核型的动力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对陆攻击常规型和反舰型都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射程分别为:潜射475海里,水面发射675海里;反舰型射程为250海里。

美国的“快鹰”导弹将取代“战斧”对陆攻击/核型导弹登陆后,利用地形匹配系统制导,超低空飞行,在丘陵地带离地面飞行高度为50米;在山区为100米。核弹头装药相当于20万吨炸药,命中误差在30米之内,这对核弹头来说已足够了。对陆攻击/常规型在登陆后的巡航阶段与核型相同,但在飞抵目标附近时,利用数字景象匹配技术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总误差小于10米),弹头装药量1000磅(475千克)常规炸药。

“战斧”有很多优点:体积小,超低空飞行,难于被发现;命中精度高于潜射导弹三叉戟Ⅰ及Ⅱ,价格较低(每枚300万美元,而MX洲际导弹为9700万美元);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在任何一种平台上发射。

苏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巡航导弹的研制不遗余力,但其早期的导弹射程较短,均为反舰型。70年代以来,为了争霸美国,开始研制远程战略巡航导弹。80年代初试飞的有海射巡航导弹SS-N-21,射程3000公里(装核弹头),由潜艇发射。

舰舰导弹

前苏联是发展舰舰导弹较早的国家。在美苏对抗时期,前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把研制舰舰导弹,提到日程。1967年10月埃及使用前苏联制造的舰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驱逐舰,震惊了西方海军,促进了舰舰导弹的加速发展,目前主要海军国家的舰艇都已导弹化了。

苏俄的导弹,由于电子器件的微小型化技术落后于西方,所以他的导弹制导系统体积相对较大,整个导弹体积比西方国家的要大。例如:SS-N-12舰舰导弹(射程550公里)和SS-N-19(射程500公里),SS-N-22(射程220公里),弹体长达12米、11米和9.5米,直径1.8米、0.9米和0.8米,差不多跟喷气式战斗机一样大。

西方国家海军的远程舰舰导弹的代表是美国的BGM-109B战术型“战斧”巡航导弹(射程450公里),它体积较小,可装载于潜艇和水面舰艇,能用鱼雷发射管或箱式发射装置及垂直发射装置发射。

苏俄的中程反舰导弹,以SS-N-9(射程70~100公里)为代表,装备于各种导弹快艇上,其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和红外制导。

西方的中程反舰导弹有美国的“鱼叉”导弹、以色列的“伽伯列”导弹、意大利和法国共同研制的“奥托马特”导弹,以及在马岛战争中闻名于世的法国“飞鱼”导弹等等。这些导弹的射程约在40-90公里,制导方式多为惯性导航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舰空导弹

舰载舰空导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装备之初是用作传统意义上的防空——对付来袭的飞机的。自从1967年埃及使用苏制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之后,水面舰艇防御舰舰导弹成为紧迫的课题。除了使用电子战手段以外,防空导弹不再只用来对付飞机,同时也用来防御舰舰导弹,形成了新的舰艇防空系统。

舰艇防空通常划分为:舰队防空(亦称区域防空)和单舰防空(亦称点防御)。舰队防空担任远程和中程防空任务,单舰防空则担任中、近程防空任务。

舰队防空导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标准”舰空导弹、英国的“海标枪”舰空导弹和苏俄的SA-N-6及SA-N-7舰空导弹。

“标准”舰空导弹是美国海军继“小猎犬”、“鞑靼人”导弹之后发展的远程舰空导弹。“标准”导弹已发展了两代。第一代为“标准”RIM-66型,射程37公里,速度2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第二代为“标准”RIM-67型,射程56公里,速度2.5马赫,惯性导航+半主动雷达,可与“宙斯盾”系统配套。

“海标枪”导弹是英国海军第二代舰载中、远程舰空导弹,最大射程70公里,速度3.5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曾在马岛海战中使用。

苏俄最新的区域防空导弹是SA-N-6和SA-N-7.SA-N-6是197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射程可达100公里,速度3-6马赫,可以垂直发射,战斗部可能是核装药,装备于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

SA-N-7,1980年装备部队,射程37公里,速度3马赫,主要装备在现代级驱逐舰上。

在单舰导弹防御系统(点防御系统)中,苏俄有SA-N-9;而西方的代表性系统是美国海军同北约组织共同研制的“海麻雀”导弹系统。

SA-N-9,射程12公里,速度2马赫,能垂直发射,制导方式为半主动或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自动跟踪系统,装备于库兹涅佐夫级、基辅级航母,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勇敢级驱逐舰等。

“海麻雀”是由“麻雀”空空导弹改制而成,最大射程12.9公里,速度3.5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能迎击贴近海面来袭的反舰导弹(最低高度5米)。

空地导弹

空地导弹是利用飞机运载和发射,用来攻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的导弹,是空军进行空中突击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一般可分为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两大类。

战略空地导弹携带核弹头,主要装备于战略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执行第二次核打击任务。如早期的美国大猎犬、苏联AS-3、英国蓝剑等;近期的美国近程攻击导弹、苏联的AS-6等;现代的美国近程攻击导弹Ⅱ、法国的中程空地导弹、苏联的AS-15等。

战术空地导弹主要装备于战斗轰炸机或直升机,用于攻击各种地面目标,完成各种战术使命。包括专门攻击地面各种雷达系统的反辐射导弹、空地反坦克导弹和一般空地导弹及制导炸弹。如法国的AS·30L、阿玛特等和美国的AGM-130等。

构材料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向更小型、更高的精度、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突击能力方面发展,并采用红外扫描传感器和模式化识别技术及末端制导传感器引爆母子弹药技术等,提高其对集结状态、特别是运动状态的集群目标的准确攻击能力。

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是歼击机及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用于攻击空中目标。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空空导弹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空战武器。目前,全世界已经研制了各种型号的远、中、近程空空导弹达60多种,并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系列。如美国的“响尾蛇”、“麻雀”、“猎鹰”等。

目前,除了一般的空空导弹外,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用途的导弹,如远距拦射空空导弹和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等。远距拦射空空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具有全高速、全方向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在对方未及觉察的情况下从远距对单个或多个目标发起攻击,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A和苏联的“毒棘”AA-6等。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是专为战斗机格斗而设计的,主要特征是:最小发射距离短(一般在300-500米之间);机动性大,具有离轴截获和跟踪能力;采用锑化铟致冷探测器和红外被动式制导等。

为了更有效地对多目标进行攻击,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发后不管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这种导弹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中段为指令惯性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可在强电子干扰下进行上射或下射,也可以跟踪干扰源的方式工作,采用预制碎片式定向战斗部,与边跟踪边扫描火控雷达交联,可同时发射8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估计未来的空空导弹将主要向这方面发展。

舰炮

舰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舰载武器的主角。但在大战后,随着导弹的飞速发展,其主角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导弹,甚至有人认为舰炮已失去其现实作用,该退出海战历史舞台了。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舰炮有其导弹所不能代替,或者说有导弹所无法具备的优点。例如,经济性;备弹量多,能多次使用;能打击地面、水面目标;还有防空等多功能,至今仍是海军舰艇所不可缺少的武器。

中口径两用炮

过去的中口径舰炮多为人工供弹、装填,一门炮要二、三十人操作(双联装),而且发射速度很慢。现代的舰炮多采用全自动供弹、装填装置,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减轻了本身重量,只需几名操作人员,特别是同先进的火控系统联结,提高了射击精度,成了舰队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100毫米(4英寸)炮和127毫米(5英寸)炮是对岸、防空、对舰攻击三用的,多为双联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制的MK-42单管127毫米自动炮,主要是对舰和对空两用(12人操作),后来又发展了127毫米MK-45单管自动炮,装备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上,主要用于对舰、对岸的支援射击。该炮发射速度达每分钟20发,只需6人操作,与原来的防空、对舰两用炮的设想完全不同。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代舰炮。

苏俄中口径舰炮,较新的有130毫米/70双联装炮和100毫米/70单管炮。前者为1980开始装备,射程29.5公里,射速每分钟35-45发。后者为1976年开始装备,射程15公里,射速每分钟达80发,自动化程度较高。两者都为多用途舰炮。

意大利的奥托·米拉拉公司生产的127毫米/54单管两用自动炮,英国的114毫米单管两用炮,法国的100毫米单管自动炮等都是西方国家海军有代表性的两用自动炮,具有高发射速率和较多的备弹量。

76毫米舰炮的主要用途是防空。西方国家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意大利的奥托·米拉拉公司制造的76毫米/62单管自动炮。它是全自动供弹和装填。继普通型、紧凑型之后,1980年推出了第三代——快速型。奥托76/62舰炮不仅火力密度大、发射率高(紧凑型最高射速为80发/分,快速型可达120发/分),而且结构紧凑,重量轻(7吨),装舰适应性好。它既可装载于巡洋舰、驱逐舰等大、中型舰只,也适于装备导弹艇、水翼艇等小型舰艇。它备弹量大,弹种齐全,能执行防空反导和对海对岸等综合作战任务。目前奥托76/62的第二代产品(紧凑型)已成为北约海军的制式装备,并被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的海军所采用。第三代的快速型也有4个国家购买。

美国的MK-75型76毫米单管自动炮,射速也达每分钟85发,射程19.2公里,4人即可操作。

苏俄也装备有76毫米自动舰炮,据称其射速可达每分钟120发,但射程只7公里。

长眼睛的炮弹——末制导炮弹

舰炮与导弹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命中精度差。如果能在弹头上装上末制导装置,那就太理想了。最早研制和装备末制导炮弹的国家是美国,先是陆炮用的“铜班蛇”制导炮弹,后在“铜班蛇”基础上于1981年制成海军127毫米舰炮用的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弹上有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24公里。它有4个呈十字形配置的可折入弹体内的鸭式操纵舵,尾端有6个可向后折叠的稳定尾翼,整个炮弹由制导、控制、战斗部和发动机四部分组成。作战时由机载或舰载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使用这种炮弹时,舰炮射速为每分钟10发,平均单发命中率为83%,比一般舰炮的命中率提高了几十倍,所以射速就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

法国则正在研制一种用于100毫米舰炮的红外制导炮弹。

意大利的奥托·米拉拉公司同英国宇航公司联合于1985年开始研制为76/62毫米炮用的CCS型制导炮弹,它是采用无线电指令指导。

近防武器系统

近防武器系统是用来对付已经突破舰队防空系统(区域防空)及单舰防空(点防御)系统的反舰导弹的,也就是发射大量的炮弹,在近距离内(1500米左右)将来袭的反舰导弹击毁。

近防武器系统是一个综合武器系统,它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控计算机及小口径舰炮。这类舰炮的口径一般都在20-40厘米范围内。

西方国家中最早使用的是美国海军的20厘米“密集阵”系统。它由MK-15型20毫米6管火炮和火控系统构成,具有每分钟3000发的高射速和快初速。炮弹的弹心用高硬度衰变铀(贫化铀)制成,能提高穿甲效果。

火控系统由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及火控计算机组成,从发现目标、跟踪、直到射击的全过程反应时间只有3.7秒。一次最多可发射325发炮弹。根据弹鼓容量(989发)计算,可完成对三个目标的拦截。目前不但美国海军各类舰艇上普遍装备这一系统,还出口到英国、加拿大、日本、沙特、以色列和台湾。

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也相当不错,它的火炮是30厘米口径,也是6管,而射速则高达4200发。

意大利的类似系统使用40厘米炮,射速每分钟只600发,虽然较慢,但炮弹使用近炸引信,能造成较大的摧毁面。

苏俄的近防武器系统是30厘米口径的6管火炮,射速3000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