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人凤大传
10706700000072

第72章 查封扬子公司捅了娄子

******非常明白“扬子公司”是一块硬骨头,不好啃。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心,也为了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亲自撰文,在报上宣称:“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他还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格言,“宁使一家哭,不使一路哭”标榜,提出了“不管你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势力,一旦犯了国法,就毫不留情地送你进监狱,上刑场”。并宣称“不惜以人头来平物价”。

同时,******的确也做出了一点成绩。为了震慑上海滩的“老虎”们,******没有选择用那些“小鱼小虾”立威,而是精心挑选了几条“大鱼”,米商万墨林、申新纱厂经理荣鸿元、中国水泥公司常务董事胡国梁、美丰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等60余人,因私逃外汇、私藏黄金、囤积居奇或投机倒把,被捕入狱;杜月笙之子杜维屏因“囤货炒股”,被判了8个月徒刑;林雪公司经理王春哲,因私套外汇被处死。这些均属经济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些政府官员,也因触犯律令受到重治。财政部秘书陶启明,因泄露经济机密被判刑;宪兵大队长姜公美,因破坏经济管制被判死刑;上海警备司令部科长张亚民、大队长戚再玉,因勒索罪遭枪决……雷厉风行的“铁腕”产生了短期的效用,上海的物价在一段时间里保持了稳定;财政金融危机也看似缓解。新闻媒体奏响“歌德”之声:国内报刊称******是“国民党的救命王牌”;海外报刊称他是“中国的********”。

但是这样的褒奖未免都来得太早了,******心里很清楚,查处扬子公司,绝不像他表态的那么容易。宋美龄没有生育子女,故而对孔令侃宠爱有加,视如己出;另外蒋、孔、宋三家就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动得太厉害,孔、宋两家反咬一口,也会伤到蒋家的利益。

但孔令侃的所作所为,极不合作的态度,也着实让******恼火。孔自认为后台硬,与美、英、法等国各大财团及国民党政府许多部门有密切关系,根本不把******经济管制的法令措施放在眼里。

经济管制法令规定午夜12点以后宵禁,不许通行,可孔令侃偏偏于宵禁时间内,开车闯关而过;明令不准囤积居奇,可孔令侃偏偏顶风大量囤积物资,上海市内路人皆知。大上海服务总队长王升及其部下一再向******告状。正在犹疑之间,杜月笙又来将了一军,******不得不表态,坚决处理。他马上命人找来毛人凤。

毛人凤到上海之后,闭门谢客已经有一段时间,怕的就是卷入他们的纷争。但是******叫他去,他却不敢称病不去。他思来想去准备了许多推脱的答案,但无奈的是******根本没有给他脱身的机会,他直接命令毛人凤陪他去扬子公司检查库存情况。

这次检查可是整个上海,全体工商界都拭目以待的。仓库大门一打开,果然成堆的紧俏物品满满排列着,让******看了都不禁惊讶地张了张嘴。媒体的闪光灯争先恐后地闪着,在舆论的关注下,******命令经济大队长程义宽查封了扬子公司。

封条一贴,舆论大哗。上海、南京、北平争相报道“扬子公司案”。开始还是一片叫好声,纷纷为******勇于“清算豪门”叫好。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家发现这次查封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对孔家和扬子公司进行处理,一味拖延。于是质疑和反对的呼声又逐渐高涨起来。甚至有的媒体提出了******“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说法。

在这时,******铁血手段的弊端也渐渐暴露了出来。“新经济改革”渐呈强弩之末,由于物资奇缺,生产萎缩得不到根本改观,物价开始回升,抢购之风又起,新一轮更险恶的经济紊乱的征兆已萌。

******尚在上海,毛人凤已经被******召回南京,当面训斥。******十分不悦地说:“我让你去给经国把把方向,你怎么却没有尽到督促的责任?他年轻,还不太懂人情世故,你怎么也不懂?”

毛人凤顶嘴不敢,只能重复说他回上海一定督促******收敛言行,不要树敌太多。可是一回到上海,见到******,毛人凤却是一点底气都没有,吞吞吐吐地说了******让他小心言行,不要让人抓住机会报复。

******“打虎”打得已经有些疲倦了,正是底气不足,想要脱身的时候。见毛人凤这时来劝阻他,他乘机向毛人凤狠狠发了一通牢骚:“我来治理经济,需要的是一班跟我有同样决心,同样铁血手腕的人来办事。可是来的都是你这样的无用的废人。什么都没有开始,却一直在阻挠我办事。如果这次整顿不成功,完全是你们这些人的拖累!”

******把满腹怨气吐了出来,然后一身轻松地甩手离去,留下毛人凤呆呆立在那里。他很清楚,******是借机把责任推到了他身上,但是他却不能反过来把责任再推回去。好在就算******不开心,******以及孔家人还是会感念他的帮忙的。

知道******不愿查处扬子公司之后,另外一些知道******来上海整顿经济的人着急了。其中一个叫贾亦斌。从抗战结束后,贾亦斌就和******一起共事,两人的政治目标、策略规划都很相近,因此也结成了好友。自从知道******要去上海搞经济,贾亦斌就有些怀疑是否能够成功。他也希望经济改革的实施,能使贪官污吏、不法奸商得到惩治,物价得到平抑,让在通货膨胀煎熬中的民众稍得缓解。但是他更明白官官相护的复杂性。如今他听到、看到的这些情景,预感到当初对******上海之行难得善终的顾虑,将变为现实。他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不由得从旁敦促:“孔令侃的案子你还办不办?”

可******已失去初赴上海时的那股锐气,对贾亦斌的询问,不是避而不答,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一次,贾亦斌陪******到申新纺织厂看视,入眼的不景气和入耳的哀怨之声,促使贾亦斌又重提孔令侃的案子。******却所答非所问地说:“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上海的经济管制,是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这样很危险。”

分手后,贾亦斌咀嚼出******的话,有退步抽身的内涵。对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挽救,贾亦斌起初也没抱太大希望;但******的雷厉风行,使他多少受了些鼓舞,觉得******尚有所作为。可值此国人拭目等着看打“真虎”之际,******若撒手退缩,将大失民心。贾亦斌觉得:作为朋友知己,他必须竭尽谏言提醒之责,哪怕从此失和,也要当个诤友。

贾亦斌找到******在逸村的寓所,开门见山地告诉******,是专为孔令侃案而来。“此案若不办理,岂不真如报纸所说,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骗局?”

这一段,******被诸多棘手之事缠绕,心绪烦乱,见贾亦斌总揪着这他避之唯恐不及的事不放,认为他一点不体谅自己苦衷,气得放开沙哑的喉咙喊起来:“孔令侃又没有犯法,叫我如何办他?”

见这位信誓旦旦“秉公执法”、声称与贪污腐败势不两立、一度那么强硬的人,突然变得这么软弱,甚至无视事实,为大经济罪犯辩护,一种从未有过的失望,一股爱诚怒烈的冲动,驱使贾亦斌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孔令侃没犯法谁犯法……你这话不仅骗不了上海人民,首先连我都骗不过!”

知道自己并不占理,******随后平静了下来,他有许多隐衷不能对人吐露,只好长叹一声说:“亦斌兄,你是有所不知,我是尽孝不能尽忠,忠孝不能两全哪!”

贾亦斌不依不饶:“孝道岂能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你有你对父亲尽孝的问题,但我们现在谈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孔令侃一案,何以杜民之口,服人之心?国家还有救吗?”说罢,他拂袖而去。

回到住所,贾亦斌又感到自己斥责完了就走,似乎未全朋友之道,遂长夜不眠,撑灯伏案,给******写了一封14页的长信。封上信,他觉得已把自己的一片诚挚都放在里面了。

父亲不满,挚友责备,上海大大小小的资本商频繁施压,******觉得自己已经被层层的重负压得透不过气来了。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出气筒——毛人凤,把他叫来问他该如何处置孔令侃。

毛人凤知道******没有胆子办孔令侃,即使办了,也会遇到宋美龄的极力反对。自己还不如哄哄******,顺他的意思陪他发发牢骚。于是毛人凤说:“现在舆论的攻击焦点都集中在你身上,我觉得,这次要么不查,要查就彻查到底。”

******立刻说:“那么就交给你去办了。”

毛人凤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吞吞吐吐了半天,最后只得说:“我能力不够,还得回去请示一下蒋委员长。”

******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轻蔑地说:“那好吧,刚好南京方面叫我回去一趟,就让你全权替我出面吧。”

毛人凤一听这个差事比拘捕孔令侃轻松多了,连忙一口答应下来。但他没想到的,一回南京,又是一场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