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健康生活(下)
10706100000024

第24章 秋冬交替要看好身体

一、高血压患者多防范

每年逢降温,因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住院的不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专家指出,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病的诱因,天凉了,气温突变,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很快适应,很容易发病。

秋冬季是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的高发季节,其发病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秋冷之后,人们往往食欲增强,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脂肪,致使血容量增加。天气寒冷,散热快,为保持体温,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如果再有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的存在,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防患于未然。

二、莫让呼吸道疾病“作怪”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出现发热、畏寒、咳嗽症状,伴随喘息加重。因儿女不在身边,老人没有及时治疗,等症状加重被送到医院时,已诱发心力衰竭。

天冷再加上气候干燥,咳痰不畅,易导致细菌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

在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大的季节,易诱发支气管炎或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因此天气变化剧烈,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净化作用减弱,有利于细菌、病毒的入侵和繁殖。若病情拖延过久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心力衰竭。

秋冬交替之际,温度、湿度、气压多变,加上空气污染及尘埃物质的悬浮易引起呼吸道过敏,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支气管哮喘属过敏性疾病,一般青少年较易患,其症状为发作性胸闷、咳嗽,或以呼气为主伴有喉鸣音的呼吸困难。一旦发病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三、小心胃肠疾病

一位朋友从事电脑软件设计工作已三年。平时也有过轻微胃痛,近一周来胃痛加重,甚至睡觉时都被痛醒。经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专家指出,消化性溃疡是秋冬之交多发病之一,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骤然变冷时容易发病。从症状上看,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其性质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也有人并不感觉到痛,仅感饥饿不适。溃疡病易反复发作,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另外由于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引起的胃痛在这个季节也较多见,这是因为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所导致。

四、身体调养正当时

专家指出,秋冬交替正是运用中医中药调理疾病、饮食调养身体的好时候。

天气逐渐变冷,患有高血压的人,摄盐量应严格限制,食用油宜多选食植物油,其他食物也宜选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鱼、禽、瘦肉及低脂乳等。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患有糖尿病的人,应注意控制血糖,保持低糖、低钠饮食。注意防寒保暖,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以防脑卒中的发生。

哮喘患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与花粉、粉尘、皮毛、牛奶、鸡蛋、鱼、虾、螃蟹等致敏原的接触,忌酒忌过咸食物,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肝、蛋、家禽、大豆及豆制品等。

“老胃病”要保养胃部,防止腹部受凉,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少吃多餐,忌食过甜、过咸、过热食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要避免刺激,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除了少食多餐,正餐之间可加点心,如面包、饼干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