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10706000000056

第56章 冬季保暖大有学问

一、保暖注重“头、胸、脚”

中医认为,头、胸、脚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故为防寒重点。

头:中医里头被称之为“诸阳之会”,在环境气温为15°C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C时占60%。此外,天冷令血管收缩,人们易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易诱发脑血管病。

胸:老话常说“冬天戴围脖,似穿一件衣”,冬天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胸腹部受寒之后,易引发心脏病或诱发胃肠病。

脚:有道是“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二、生活习惯须防“三误区”

误区一:蒙头睡觉最舒服。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欢用被子蒙头大睡。其实,这样做除了因氧气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涨外,从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汽也使被窝内的湿度急剧加大,全身都会不舒服。正确习惯是睡眠时被子与身体间留一定空间,且在肩以下垫被与盖被间留一两处小小的缝隙。

误区二:穿衣越多越暖和。专家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虽然衣服穿多后空气层厚度增加,保暖性也随之增强,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从生理角度说,人如果穿衣过多过厚,会因热量大,致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了散热,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三:戴口罩防感冒。寒冬外出应戴口罩但不宜过久,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更易感冒。

误区四:早晚洗头好。工作一天后,疲劳会使身体抵御病痛的能力大大降低。晚上洗头,又不充分擦干的话,湿气会滞留于头皮,长期如此,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

如果在冬天,晚上湿着头发入睡一段时间后,会觉得头皮局部有麻木感,并伴有隐约的头痛;有的人洗头后第二天清晨会觉得头痛发麻,容易感冒。年深月久,渐渐会觉得头顶明显麻木,伴有头晕头痛。

早晨出门前洗头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头发没有擦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很容易遭受风寒,轻者也会患上感冒头痛。若经常如此,还可能导致大小关节的疼痛甚至肌肉的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