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民俗趣谈
10705800000054

第54章 台湾早期的民房建筑

台湾早期的民间住宅,承传闽南泉州和漳州一带的造型,属于中国住宅建筑的支流。明清之际,闽粤移民大举迁台,带来福建式和广东式的房屋建筑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台湾早期民间建筑的特色。虽然台湾民房属于中国南方闽南系建筑,但与相同系统的澎湖、金门两地民房的造型也不相同。即在台湾本岛,北部与南部民房也存在某些差异。

一般来说,台湾早期民房较矮小,在西南部成为集体群居。清朝中叶以后,北部出现大型住房,且以散居为主。台湾民房最基本的平面形式,是长方条的一字形,三开间或五开间。然后,再变化发展为三合院、四合院式,也有采取一颗印式(中有天井),或离散式的布置,各式均讲究对称平衡。

最常见的房屋成一字排开,似龙状,故称为“一条龙”。小型住屋的三开间排成一列,正厅两侧各有卧房,旁门是相通的。若不够用,则于两旁各增建一间较正厅为低的房屋,成为五开间。或各由最外的两间卧室向外伸延,作为厨房、仓库之用。三间排成一列,是为三间起,左右两房再向外伸展成五间一列,是为五间起。正厅左右两房为正房,俗称正身,而加盖的厢房则称为“护龙”。

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屋宅,也是由一条龙式加盖护龙,衍变而成的。一条龙式向前加盖左右护龙,形成凹形,中间空地作为庭院,即是三合院式屋宅,此为一进。如三合院再加一进,是为二进,形成四状。将护龙似三开间或五开间的方式连接,而围成一个天井,成为四合院。

台湾也有三进、四进的巨宅。三进成日形,四进成目形。房屋俗称为“厝”,进则叫做“落”,三进房屋叫“三落大厝”,五进房屋俗称“五落大厝”。台湾老式店铺也有三四进的,进入第一进的门,抬头可见一正方形的洞,上面做了一个半二楼,供年轻店员住宿,一进的左右有门,可通往第二进,是老板住的正厅,第三进则是老板家属住的。

台湾民房不论规模大小,格局大同小异。正面中央有一正厅,供奉祖先牌位和神佛塑像,也作为客厅,喜庆丧吊也在正厅举行。正厅两侧是卧房,如家中人口增加,可以增长护龙,或在左右护龙的两侧再加盖厢房,称为“外护”。

台湾住屋屋顶,采用硬山式与悬山式两种:硬山式是房屋左右两边的墙,直立到屋顶;悬山式则为垂脊的屋檐,支出了墙壁之外。民宅住屋屋顶采用中脊二分法,以横向划分一前一后两面斜坡,中脊中段低平,两端曲脊较为隆起。

台湾北部多雨,民房多砖造,砖墙直齐屋檐,走廊设于屋内,称为“火库起”。台湾南部因阳光强烈,屋檐多伸出墙外,藉蔽荫,称为“出庭起”。还有更长的出檐,加立支柱,形成宽敞的柱廊,称为“出廊起”。

在台湾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在正厅前再加盖一座方亭,炎夏可以乘凉,雨天可以闲谈,有客人来,是进入正厅的缓冲地带。

墙是屋子的主要部分,普通家屋的墙上涂以白灰,下部以红砖砌成,较讲究的则全部用红砖砌成。红砖砌成部分,排列有序,常见的是一竖一横及一纵一横,除有助于墙面结构的均衡,也富有韵律感。更具匠心的是,以每块砖为单位,排列成万字形、龟甲形、八卦形等图案。此外,还有用红砖做凸凹的浮突排列,以阴影造成空间的立体感。也有在墙上以石灰底作画,有花鸟、人物、吉祥走兽等图案,也有以文字、诗词、对联等装饰,或作浮雕彩绘,或以陶瓷片玻璃片拼粘成图案等。

台湾的庭园布置与设计较薄弱,但仍有其特点。每家正厅前必有一片庭院,俗称为“埕”,常以红砖铺地排列出各式图形既可以晒谷,也便于出入。其他曲折的小径,也以砖块纵横或直竖地排成精美图案。比较讲究的,则在厢房前,设有石板叠起的花架,上置盆花。如果庭院太大、太长或太宽,常以矮墙隔开,使长晚辈各有一个活动地区。

台湾各式民宅屋舍的空间,不是绝对隔离,而是用窗、门、墙、廊来把它们连成一气,再配合光线明暗的变化,常有“柳暗花明”的意境。

当你走进一幢传统的民房,首先是前庭,为通道暂停的场所。面前常是木板墙或四扇活动门窗,经常左右两扇开着,引进院子里反射的阳光,暗示里面有一个宽敞的空间。走出前庭,才看到主建筑的面貌:正对面的中堂,两房连接围绕着护龙,置身其间,感到宁静与安详。穿过正房与护龙中间的回廊,幽暗而狭窄的空间,使人感到情绪紧张,但后院的光线又透过来,带给人一个狭长深邃而神秘性的空间。到达后花园,回过头来看,前后左右的大小院落,都可相通,使人感到空间多样的变化。

室内的空间,也并非完全一致。每个房间的高度不一样,也使得对空间的感觉不同。它不像今日现代化建筑中的客厅、卧房、浴室的高度一成不变,单调而乏味。相反,护龙的高度较低,空间上显得明朗而轻松,而卧房则用半截阁楼,把空间降低,代替了天花板,形成亲密而温暖的空间,当光线从雕花窗透射进来,柔和到半暗的幽幻情景。

台湾人民的巧思,使早期的民房建筑造型,呈现出典雅的美感,充满了幸福的气氛。当你看到那坚实的砖墙,青石或红砖地面,圆拱的侧门,广阔的空间时,你就会感到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的家,一个与闽南建筑很相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