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民俗趣谈
10705800000125

第125章 客家人“讲彩头”

闽西长汀、武干、上杭、永定、连城、宁化、清流与粤东梅县、大埔等地是纯客家县。客家人重视“讲彩头”,彩头,即兆头,或预兆。尤其永定等地人,不仅在过年过节或办喜事丧事,而且几乎办每件事,都希望有个好兆头,比如遇上好天气、好景物、好语言、好事态、好举动等,其心里就高兴,似乎觉得办事将会或将较会顺遂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若碰上不好的“彩头”,往往恻意而不顺心、不愉快、不放心,甚至产生失望之感。古往今来,都有不少人计较“彩头”的好坏,甚至有的人还极为认真。

“百节年为首”。尤其过年的初一,人们对“彩头”就特别留意,特别谨慎。如正月里,初一到初五,只准讲好话,不准讲坏话,更不准打人骂人。初一,是年的年头,人们指望开好头,指望从年头到年底都好。这一带地区的人,尤其是世界著名的土楼之乡永定县,自古以来年初一还有开楼门、开家门的习俗。除夕夜,该料理的料理毕,关上楼门、家门后,未到开门时辰就不准开门。开门时辰按黄历(通书)里所示的良辰(一般都是子时到卯时之间)。开门,事先都要推举好楼中、家中身世最好或较好的成年男子负责。只待时辰一到,各楼各家都肃穆举行开门仪式。开门的人穿着要整洁(一般都穿新衣裳新鞋袜),准备好鞭炮、香火等。一打开门就讲好话:“开门大吉”,或说“大门大开,大吉大利”等;踏出大门即亮声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然后又按黄历所示的吉利方位,朝天举香作揖或摆上供品敬神,亮声说:“财星高照”、“万事如意”或其他好话。接着就燃放鞭炮。开大门的鞭炮,一般都是又大又长串,这楼放、那楼放。此起彼伏,或同时放响声连片,大有比谁的鞭炮响,比谁的鞭炮长的气氛,有的还放铳(三把连),于是各乡村都骤然沸腾起来了。有的还赛敲锣鼓,当代有的还大开三用机等,那就显得更加热闹。楼的大门开后,便是各家先后或同时开灶下门(厨房门)。开灶下门,也要讲好话、放鞭炮,同样以求好的“兆头”。

过去,曾有一个人,厨房门一打开,卧在灶头上的猫见了主人即站立“喵喵”地叫起来。“喵”与客话的“巫——没”是谐音。值此大年初一,一开门就“巫——没——”这还了得,主人认为太不吉利了!抢步过去甩了猫一巴掌,那猫挨了巴掌,即“呼”地一声叫。客话“呼”与“富”谐音,主人霎时转气为喜,说:“早说‘富’不就好了!”

人们在楼门、家门放鞭炮时,闻风早起,穿新衣新袜新鞋、戴新帽的孩子们围来抢拾纸炮,不管拾有拾无、拾多拾少,只准讲“有呀”,“好多”呀;反之若讲“无”、讲“少”,那就是忌讳。这都在年前就要教懂小孩的。若有小孩互问中万一脱口答了忌讳的话,大人便认为他嘴巴不干净,虽不敢打他骂他,心里却不愉快,有的当场提醒地“嗤嗤”连声,有的甚至要擦他的嘴巴。

在旧社会,金丰曾有一位富人得罪了一位调皮的庶民。这位庶民得悉年初一天亮前是那人负责开大土楼的楼门,便准备弄衰(捉弄)他,提前摸黑悄悄将灌满尿水的尿壶从门顶垂挂下来,把系尿壶的绳子频频扭转,让它绷得紧紧后,再将尿壶的嘴紧搁在门上,当时辰到了,那人一打开楼门,即成悬空的绳子与尿壶便急速倒转地甩动,他吓了一大跳,被尿水洒得满脸满身,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呆了半天才意识到是尿壶尿水,不由急中想起一句好话,赶紧连声地说:“屎财尿利,屎财尿利……”借以转“坏彩头”为“好彩头”,而自我安慰。

人们讲“彩头”的习俗,由来已久,观念甚深。如:上杭县官田和永定县湖坑、岐岭、古竹、湖山等地的李氏从来不闹花灯(迎花灯),原因是他们的远祖唐高宗李治时迎花灯,薛刚闹事踢死太子,吓死老王,俗称“薛刚反唐”,成为当时李氏最悲痛之日。唐帝下旨,统天下李家不准闹花灯,改为敬神祭祖,违者不承认是李氏子孙。所以从上古到如今,这一带正统李氏一直不闹花灯了。又如,土楼之乡习俗中,逢年过节喜做各式米,以作一种别有风味的供品、食品和亲友往来的礼品。然而,永定的高东、高北、南溪茅坪、月流江屋等地江氏,中元节不做米。原因是上代天有和天成婆太妯娌有一年中元节制米操作时,其中一个不小心右手被碓子砸伤,另一个也很伤心,认为这做的兆头不好,便说:“不做了,仓里的米拿来煮饭吃。”于是从此后裔在中元节一律不再做,而代以特别加工得又白又香又结实又大碗的白米饭。再如,永定县人们过端午节,原来不仅讲究洗午时浴,而且讲究行午时宴。后来,据说一年端午节有户德高望重的人,中午正坐席要进行节宴时,突然下雨,全家立即离席抢收屋外晒的菸叶。没料抢收完再入席时,发现摆在桌上的酒菜竟被馋狗吃踩得狼藉不堪。大家很不愉快,并觉得午宴“彩头”不好,从此便把端午节午宴改为晚宴,也一直相传至今。

“讲彩头”,这是观念上的东西。事实上,“彩头”好,结果不一定好;“彩头”不好,结果不一定糟糕。事物各种主客观条件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人往好处走,水向低处流,谁都盼望好而不会希望坏,希望有好兆头好结果。这美愿是人们所共有而可理解。如,人们喜欢祝愿“万事如意”,甚至“万事胜意”。这可能实现吗?办事能如意、胜意当然是好,然而如意、胜意的事再多,也不可能万事都如意、万事都胜意。它是一种心意话、开心话,是反映人们良好的愿望与欲望。这种愿望与欲望,人不仅不能没有,而且不必要也不可能消除这种观念。但不能迷信,不能消极以待。若过于强调与计较“彩头”,那就显然成了唯心的观念与迷信的色彩。而当把好愿望好“彩头”,作为精神上的慰藉和对力求实效的鼓励。人们将愈来愈意识到,更重要的是不管兆头好与坏,而在于一切从主观客观变化中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种能动作用,不断追求美好的目的。“彩头”好,不麻痹;“彩头”不好,也不灰心,而持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