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10705700000004

第4章 汪精卫等炸载沣

镇南关、河口诸役失败后,在东京的部分同盟会员,经不住失败的考验,滋长了沮丧情绪,日渐消沉。为了振作精神,鼓舞士气,黄复生、汪精卫等企图“藉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黄复生,四川隆昌人。初名位堂,字明玉,后易名树中,字理君。泸州川南经纬学堂毕业。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任四川分会会长,并经理《民报》。汪精卫,名兆铭,字秀新,广东番禺人。1903年人日本法政大学。1905年参加同盟会成立大会,被推为评议员之一,一度任《民报》主编。他们凭着一股激情,准备搞暗杀活动。

1909年8月,端方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准备经汉口由京汉铁路北上。黄树中、喻培伦等赶赴汉口,伺机暗杀。后因端方改由海道赴天津,便将炸药留给了孙武。其后,同盟会内部矛盾加剧,汪精卫心灰意冷。他不昕孙中山等人的劝阻,邀约黄树中、喻培伦、黎仲实、陈璧君等前往北京策划暗杀活动。

10月,到北京建立机关。11月,汪精卫写信给胡汉民及南洋革命党人,决心孤注一掷,“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人都门也。”1910年1月,汪精卫、喻培伦等先后抵京,在琉璃厂开设守真影像馆以掩人耳目,并在东北园租赁一屋,作为集合同志的场所。最初,他们准备炸庆亲王奕勖,因其戒备森严,又准备改炸贝勒载洵等,也未得手。最后决定炸摄政王载沣。为了加大爆炸力,他们在鸿太永铁铺铸造了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从3月21日夜起,黄树中、喻培伦就在什刹海附近的银锭桥下埋设炸弹。23日夜被人发觉,黄树中等急忙撤离。他们连夜商议,决定派喻培伦重购炸药,黎仲实、陈璧君到南洋筹款,重新策划暗杀活动。

清政府得知有人预谋搞暗杀的消息后,以“铁西瓜”为线索追查。4月5日,北京警厅逮捕黄树中和汪精卫。在狱中,汪精卫写了长篇供词,声称“立宪不可指望”,“欲达民主之目的,舍与政府死战之外,实无他法”。载沣本拟处死汪、黄二人,因同盟会员程家柽正在肃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师,他对善耆说:“国家如杀汪、黄,则此后党祸日夕相寻,非朝廷之福。”善耆也因为清朝正搞立宪,为收买人心,认为从轻处治更有利。善耆劝说载沣将汪、黄交法部永远监禁。

狱中,汪精卫写过几首诗,表面上慷慨激昂,不成功便成仁,实际上他在狱中受到优待,肃王善耆、贝子溥伦都曾到狱中去探视他。汪精卫逐渐被软化了。

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震撼了清廷,也为汪精卫带来了福音。11月6日,由清廷开释,汪精卫出狱后就被袁世凯收买,成了袁世凯的奸细。袁世凯鼓励汪精卫说:“汝能持之,则团体之发展,暗杀之组织,恣汝为之可也。”汪精卫利用其在同盟会中的地位和曾经从事革命活动的声望,召集京津党人,于12月1日在天津成立同盟会京津保支部,自任支部长,他只让党人组织暗杀队,去杀那些妨碍袁世凯揽权的宫廷亲贵。在他的影响下,一部分党人也热衷于搞暗杀活动。

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各省区纷纷起义。北京起义是一些同盟会员发动的,11月29日,陈雄、李汉杰等从汪精卫处领取8000元发动费,当夜组织敢死队,突袭清宫、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遭到事先布置好的反动军警的围捕。原来这是汪精卫与袁世凯安排的圈套,只是想借革命志士的鲜血吓唬清廷。陈雄、高新华愤而自杀,李汉杰英勇牺牲。从此,汪精卫与革命背道而驰,抗战期间,叛国投日,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