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10705700000021

第21章 保路同志军起义

1911年9月成都血案发生后,同盟会员龙鸣剑、朱国琛、曹笃等发出“水电报”传警,华阳同盟会员、哥老会首领秦载赓,新津哥老会首领侯宝斋立即分别发檄起义。9月8日晨,秦载赓率同志军千余人进抵成都东门外,一面派人四出号召,一面发起进攻。9月10日,“四方应召者万余人”,在城郊琉璃厂一带与清军激战。11日,大队攻城未下,退至借田铺,设东路民团总机关。

与此同时,新津哥老会首领侯宝斋所率同志军和双流县同盟会员向迪璋部会合,在成都南郊红牌楼与清军激战,乘胜进逼成都城下。温江罗守经召集民军在草堂寺与巡防军作战。吴庆熙率千余人在文家场与清军激战。同盟会员、哥老会首领张捷先等领导的西路同志军,由郫县兵分五路向成都进军。以同盟会员蒋淳风为大队长的学生军五百余人担任西路军前卫,行至犀浦附近与清巡防军遭遇,激战数小时。蒋淳风壮烈牺牲,学生军大半阵亡。清军也伤亡惨重。成都血案发生后,一两日间,云集成都城下的同志军,“计西有温江、郫县、灌县,南有成都、华阳、双流、新津及邛州、蒲江、大邑等十余州县。一县之中,又分多起”,“每股均不下数千人或至万人”。威远、娥边、荣县等地同志军正兼程赶来增援。各处同志军在成都城外战斗,重创清军,并将各路电杆全部砍断,截阻驿递文报,使清军音讯中断,更设伏守险、扼东西要道,陷赵尔丰于孤城之中。

在成都城内,反动当局设“筹防处”,预防群众与同志军里应外合。但据赵尔丰称,“人心助乱,闻兵胜则怒,闻匪胜则喜”。赵尔丰成了瓮中之鳖,清廷在四川的反动统治岌岌可危。同志军猛攻成都,使清廷预感大祸临头,先是三令五申催端方率军兼程人川,又急调湘、陕、黔、滇等省军队援川,后又加派镇压四川义和团的刽子手岑春煊会同赵尔丰“剿抚兼施”。可是,赵尔丰被困省城,坐以待毙。岑春煊见势不妙,畏缩不前。端方趁机要价,欲夺大权。统治者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推诿。

同志军围攻成都10余天,有力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气焰,大长了人民的威风。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作战经验不足,加以武器简单陈旧,因此,未能攻下成都。遂转而分兵攻打各州县,把斗争的烈火燃遍全川。

四川同志军起义,促使清军内部发生分化。9月12日,清朝驻邛州巡防军第八营发生兵变。书记周鸿勋号召士兵160余人掉转枪口,杀死营官黄恩瀚,宣布起义,逼州官借饷,占据新津。清朝统治者大为震惊。周鸿勋部巡防营的武器装备优良,具有作战经验,他们参加同志军后成为骨干力量。邛州同志军斗争更为活跃,毁警察局,砍电线杆,支援围攻成都。各路同志军撤离成都后,9月26日,侯宝斋率南路同志军与周鸿勋在新津会师,队伍迅速发展到10万人,侯宝斋任川南全军统领,周鸿勋任副统领,大有震撼全蜀之势。9月30日,周鸿勋返回邛州,杀死邛州州官文德龙,打击地主豪绅。随后回新津参加新津保卫战。

新津地处成都西南要冲,襟山带河,三面环水,形势险要。同志军占据新津,上逼成都,下控川南,扼守雅安、西昌要道,为赵尔丰的心腹大患。10月1日,赵尔丰命新军十七镇统制朱庆澜,率陆军四营及马炮各队分两路向新津进攻。10月2日,清军窜至新津河东之旧县城。同志军与清军隔河对战,开始了新津保卫战。

新津同志军将船只集中西岸,沿河筑垒,据山扼守,四处设伏,狙击清军。又将上游都江堰决破,使岷江水涨,阻敌渡河。清军来犯,同志军用土炮轰击。并派兵乘舟潜渡,袭击清军侧背。10月10日,清军得船40只,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拼死抢渡。同志军坚守河防,后因敌军炮火猛烈,退入城中,苦战3日后,被迫放弃新津,分路向外州县转移。10月19日,侯宝斋在进军途中,被叛徒刺死。周鸿勋率军回邛州,后与秦载赓会合,战斗在威远、自流井一带。1912年,周鸿勋被滇军杀害。

当同志军围攻成都时,赵尔丰急调护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华封所部边军(亦称西军)、第十七镇标统叶荃部陆军以及驻越南等地巡防军共一万余人,由傅华封节制,从泸定、宁远等地集结于清溪县,企图越大相岭,救援成都。为了阻截傅华封部清军,荥经、雅安等地同志军,在清溪、荥经间的著名天险大相岭,展开了英勇的大相岭狙击战。荥经同志军在9月10日起义后,派人去雅安约同志军首领罗子舟率军来荥经,阻击傅华封部清军。9月18日,罗子舟派刘殿臣率兵百余人,与荥经同志军会合,同清军激战于白马庙,揭开了大相岭狙击战的序幕。当天中午,罗子舟亲率大队赶到荥经,在荥经同志军的配合下,迫使城内清防军200余人投诚,获快枪200支。罗子舟称“川南同志军水陆都督”,布署大相岭防务,调集各乡团勇分扎要隘防堵。同志军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坚守大关阵地,打退了清军多次冲锋。清军不得越大关一步。为解除大相岭战斗的后顾之忧,罗子舟回师,进攻雅州城。清巡防军千余人负隅顽抗,罗子舟部屡攻不克,围困雅安城一个多月,阵亡约两千人。10月29日,降弁王廷权等叛归傅华封,诱杀同志军将领谭载阳等人,纵火烧大关。大关失守,罗子舟被迫率部转战洪雅、嘉定等地。傅华封部虽以大量伤亡侥幸突破大相岭进到雅安,但立即落人同志军的包围之中,被同志军歼灭。

成都血案发生后,荣县同盟会员王天杰与刚从成都赶回的龙鸣剑策划起兵,参加围攻成都的战斗。王天杰以哥老会首领的名义,急命各场镇哥老会立即组织同志军,自备武器、钱、粮,在荣县双古场集中待命,训练3天后,两万多同志军在王天杰、龙鸣剑的率领下,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毛瑟枪等武器向成都进军。行至仁寿,同清军展开遭遇战。旋与秦载赓部同志军会师,组成东部民军总部,秦载赓、王天杰被举为全军正副统领,龙鸣剑为参谋长;又会合井研民军和威远民军,再向成都进攻。民军与清军激战20余次。后因秦皇寺战斗失利,东路民军乃分兵攻取各州县。秦载赓领兵攻下仁寿等10余州县。11月19日,秦载赓在井研北门,被反动派杀害。

此前,王天杰率部回到荣县。荣县知县和郭慎知等土豪劣绅闻风而逃,同盟会员吴玉章向王天杰提议脱离清王朝,宣告独立,自理县政。9月25日,王天杰召集各界开会,由吴玉章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荣县独立比武昌起义早10余日,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政权。此后,荣县成为成都东南民军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四川各州县纷纷效法荣县,推翻清政权、实现独立的浪潮席卷全川。

在武昌起义前夕,四川各地同志军纷纷起义。赵尔丰奏称:“外县匪徒,纷纷继起,各股皆数千人,或万余人,虽分头派兵援剿,而匪多兵少,不易廓清。匪败则散居为民,兵去则聚集为匪,顾此失彼,疲于奔赴。”清朝统治者陷入了四川同志军和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川西同志军起义后,大竹县同盟会员李绍伊率领“孝义会”群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占大竹县城,称同志军川东北都督,发布檄文,宣布驱逐鞑虏。随即分兵攻占垫江、邻水、广安、岳池、新宁、宣汉、通江、巴中、南江等地,“各县均自行推选官吏,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在川东北地方的政权,大多数濒于瓦解。1913年,李绍伊被袁世凯在四川的爪牙胡景伊杀害,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遭到残酷镇压,凡曾参加“孝义会”者,几无一幸免。

西昌彝汉群众积极投身于张耀堂领导的起义。他们同汉族农民一道,杀贪官,灭洋人,斩西昌县令章庆,猛攻西昌城,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在西昌彝汉群众起义的鼓舞下,德昌群众攻城逐官,捣毁外国教堂。会理彝、汉、西番族群众,进攻会理城,打死法国天主教司铎贾元贞,反清又“灭洋”。川西北藏族人民,在汶川土司索代赓率领下,集300余人到灌县参加同志军起义。转战郫县、崇宁等地,重创清军。土司索代兴率藏族起义军协同灌县同志军击退清军,进占威州,狙击松潘、理潘、懋功、汶川地区,使清王朝在川西北的统治土崩瓦解。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