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10702500000039

第39章 让男孩拥有一颗正义的心

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通常没有正义感的男孩是缺乏责任感的,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这样的男孩往往得不到他人的青睐,也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

当一个人丧失了正义感,他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奴颜婢膝,对很多黑暗的现象熟视无睹。没有正义感的男生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呢?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可以轻易地瓦解他的斗志,最终将他引上一条不归路。另外,男生没有正义感就会纵容一些人的错误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社会舆论也会谴责他。

正义感是人面对邪恶的时候,面对危难的时候,能不记个人得失而坚持真理,能不顾个人安危而救助他人。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一天能够成为了不起的男子汉,就别忘了给他一个正义之心。正义是男子汉的信念。具有正义感的男生通常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全的性格,自立自重,心胸坦荡,懂得承担责任,尊重自由,尊重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利。父母要想把男生培养成才离不开正义感的教育,作为一个男生也是有责任成为正义的先锋。

父母培养男生的正义感,首先就要求男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什么是黑与白,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父母让男生清楚地知道那些行为是值得表扬和支持,那些行为是遭人鄙视、唾弃和禁止的。在生活中父母给他灌输了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拒绝不正义的行为发生。

明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每天回到家后,明明都会讲许多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这天,明明有点不高兴,爸爸就问他:“明明,有心事吗?”他告诉爸爸:“今天下午玩滑梯时,新新不肯排队,一次次插在我前面!”爸爸问:“那么你怎么做了呢?”明明很委屈地说:“我能怎么办啊,新新长得比我高多了,我又打不过他。”一旁的妈妈笑了,摸摸儿子的头说:“嗯,我们明明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了呢!咱们不跟他一般见识啊!”爸爸赶紧打断妈妈的话说:“新新那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让他去排队呢?就算新新比你厉害,你也不要怕他,因为你是正义的。你也可以去找老师评理啊,我相信老师也是会支持你的。明明,你要做一个勇敢正义的人啊!”明明听懂了爸爸的话,点了点头。

明明妈妈看似在开导、安慰明明,实际上让他丧失了正义之心。9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监督或者指导,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只能通过模仿父母、配合父母的意愿来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当妈妈认同明明的妥协行为而说出“好汉不吃眼前亏”时,明明就会把自己的行为当成正确的标准,他所理解的“好汉”,恐怕就是欺软怕硬之徒了。男生的正义感是需要培养的,妈妈的言语表面上是在保护男生的安全,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丧失了正义之心。

而爸爸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妈妈是不同。在明明处于正义感萌芽的时期,爸爸对他进行了正确的教育。面对不公平的事情,男生应该勇敢,表现出自己正义的一面。父母要告诉男生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要守秩序,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比自己高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忍气吞声就是在鼓励他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新新不止一次插队的原因。妈妈对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理解太过片面了,真正的好汉绝对不是欺软怕硬之徒。父母对男生行为的及时点评,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意识。

除了父母对男生的说教,培养他正义之心的手段有很多途径。比如,恻隐之心便可以激发人的正义感。中国有句古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父亲和母亲,要培养男生对一草一木、小猫小狗的同情心,在家庭中形成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气氛,让男生幼小的心灵萌发同情的火花。父母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男生看到小动物受伤的时候,自己急忙阻止,是父母让男生变得冷漠,没有爱心,缺乏正义感。

父母还可以给男生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者让孩子看一些体现正义感的影片。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然办事鲁莽,但却是惩恶扬善。或者是《超人》,他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母不要低估这些虚拟的人物,有的时候他们比父母的说教更能让男生印象深刻。

父母在培养男生的正义感时,别忘了提醒男生要学会保护自己。有正义感的男生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得更加勇敢,但有的时候是不适合男生采取行动的。比如,面对有人溺水,面对大火现场,面对行凶歹徒……在很多紧急关头,男生用该保持冷静,很多事情不是光有正义感就可以解决的。父母要让男生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情况不适合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不如去寻求成年人的帮助。父母要让他明白自己还是个小孩子,不要做成一些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行为。这样不是懦夫的表现,维护正义与保护自己是不相冲突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男生能够保护好自己,不与人硬斗,才是最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