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99

第99章 如何使两代人更好地沟通理解

在家庭里女儿与母亲意见相左,父亲与儿子互不理解,在社会上老一辈与青年一代常有不同的价值判断,这在当今时代已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西方有的学者称之为“代沟”,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为“代际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代人之间在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两代人的差异是人类世代交替中的客观现象。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代际差异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古代社会代际差异就存在着,如我国自古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说法。唐代刘希夷写过一首诗,叫《代悲白头翁》,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反映出后辈与前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包含着后生的见识、胆略、技能等各方面,与前辈都会有差异。后浪听以要推前浪,也反映了后辈与前辈有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就包含着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的不同或差异。社会在发展变比,而发展变化的现实又总要反映到人类世代关系中来。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发展缓慢,代际差异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只有量的变化。一旦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如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当社会生产力有了重大突破,如工业由简单手工操作到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生产,这时两代人的价值观念、心理和行为就会有较大差别,就会出现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传统行为方式和现代行为方式的差异和冲突,世代之间的差异就会由量变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发生质变,并在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暈变。如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出现,中国新文化运动,都使得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被动摇和打破,两代人的思想、信念、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在新质的基础上,又产生着新的量变。

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中会有世代之间的差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现象必然反映到世代关系中来。新的一代来到世上,在对前辈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中,总会有自己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教育的发达,生产力的发展,环境的变迁,每一代人的社会活动,或多或少会有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也就会有不同,以至产生代际差异。从青年的思想特点看,青年人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创造热情,敢想敢做。因而,在青年中常常萌发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审美观念,以及新的人生价值观念,与前辈发生差异。从青年的需求看,由于青年在就业、婚恋、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而这些特殊利益的满足,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在新的一代中,往往会形成与父辈不同的价值取向,产生新的追求,这也是产生两代人差异的一个原因。

代际差异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之分。当代际之间的差异反映为新旧两种思想、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时,这种差异有助于促使社会陈旧事物的衰退,促使新生事物的发展,就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如果两代人因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以至产生误会,互相指责、埋怨,使之产生内耗,甚至造成对立,则只能对社会起消极作用,无助于社会的进步。

在两代人的关系中,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大量的、主要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团结合作。这是因为两代人的相互衔接是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前提,两代人的团结协作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两代人的相互协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两代人的协同合作对现代化的进程是有现实意义的。如何使两代人协同合作,就有一个两代人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有一个长辈正确对待青年人的问题,也有一个青年人正确对待长辈的问题。从长辈来说,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年一代自然负有教以传统、授以知识、示以榜样的义务。此外还有扶持爱护青年一代的责任,要善于发现和肯定青年中的新生事物,采纳青年中积极的思想和合理的建议。从青年一代来说,青年人精力旺盛,勇于创新,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但青年人阅历比较浅,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因此青年人要尊重长辈,向长辈学习,继承长辈的优良传统。总之,两代人之间要相互沟通理解,就要彼此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相互学习。对于非原则性问题,不必互相干涉,可以求同存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樊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