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87

第87章 既要提高生活水平,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城镇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改革前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6.7%,人均热量、蛋白质消费量、人均寿命等物质生活质量指标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一些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做梦也想不到,现在不仅可以住进自己盖的新房,还能自己花钱坐飞机出去旅游。

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和其他种种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如沉渣泛起,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却被某些人抛在了脑后。请客送礼、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腐畋现象还相当严重。一些暴发户灯红酒绿,纵欲挥霍,令人痛心。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再次号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下决心过几年紧日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家庭的角度说,既要注意提高生活质量,又要讲究科学适度的消费。提倡过“紧日子”,并不是说要过那种苦行僧式的苦日子、穷日子,建设现代家庭需要不断地充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又不能搞肓目攀比和膨胀消费,这样只会“坐吃山空”。科学的适度消费,是指家庭收入大于消费,并有一定积累,并且消费、收入、储蓄三者大体同步增长。具体来说,家庭生活消费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国家的角度说,既要加快生产,提高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又要充分认识国情,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要实现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也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不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张,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很大。在我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创业是很难成功的。比如,对外开放中我们花钱引进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需要我们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去消化和创新,而不能任其闲置、白白浪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长期奋斗、艰苦创业,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当前,要利用各种輿论工具和宣传活动对生产经营者和城乡居民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尤其要对中小学生讲国情,讲勤俭,科学消费的道理,引导青少年树立现代的艰苦奋斗观。只有人人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勇于为国家挑担子,齐心协力搞建设,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才能大有希望。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