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81

第81章 如何尽快熟悉国际惯例

所谓国际惯例,是指世界市场经济在运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循的成文运行规范和不成文的习惯做法。如在国际贸易中各种贸易合同、价格术语、支付方式、货物运输、货物保险、货物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商务仲裁等方面所体现的国际规范就要求有关方面共同遵守。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想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按国际惯例行事。

尽快熟悉国际惯例对于中国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是中国进入世界大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客观需要。如不熟悉国际惯例,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吃亏。比如,前几年由于我国未广泛实行全球公认的商品标志“条形码”制度,许多商品失去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不能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只能在超级市场外以低于国内价格出售,造成企业巨大损失。又比如,由于我们的企业自主权受到干预、管理层次多、审批手续繁琐,许多外商害怕高关税和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不敢到中国投资,使中国失去了不少吸引外资的机会。还有,加入“世界经济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也要求我们熟悉关贸总协定条文和国际惯例。

如何尽快熟悉国际惯例?

第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使之成为我们加速全面熟悉国际惯例的推动力量。通过巩固、发展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推进沿江、沿边、沿线、沿海开放战略,广泛吸收外商来中国投资,大力加强技术进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强境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等,在国际市场大舞台上学到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进而完成对国际惯例的把握。据海关统计,1993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57.1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8.2%,居世界主要贸易国和地区11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创历史最高水平,达670.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3.3%,获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达83265个,协议外资金额1108.5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0.68%和90.7%,这些都给我们尽快熟悉国际惯例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第二,继续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按国际市场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形成符合国际惯例运作的新经济体制。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经多年探索,已基本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改革国家外贸体制,使之逐步符合国际贸易规范要求。加速制定《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法》、《进口商品管理条例》、《出口商品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快授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促使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第四,在加强对国际惯例宣传的同时,大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从国外引进人才,也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中央、地方和部门、企业都可出资办班定向培养,也可分配名额联合培养。既可办专业性的短训班,提高在职人员素质,也可在大学中进行正规培养。

通过多种途径,我们将逐步熟悉国际惯例,增强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