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49

第49章 航空基础设施增加后又面临人才匮乏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民航事业超高速发展。近几年来,民航直属企业运输飞机由98架增加到320架;机场94个,比“六五”期末增加27个;航线由162条增加到613条。仅1992年,各航空公司便增加运输飞机51架,增开航线167条,国内通航城市由86个增加到108个。现在,各地成立了20多家航空公司。可见航空基础设施增长之快。

然而,航空基础设施增加后,航空人才的匮乏成为航空事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首先是缺少机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但许多机型都缺少机长。按国际惯例,每架飞机应配备6套机组的人员,而目前国航因缺少机长人选,只能达到每架飞机配备4套机组人员。其次缺少飞行人员,东方航空公司1993年引进10架福克100型飞机,由于飞行人员不够,每天都有一二架飞机在机坪上晒太阳。南方航空公司以每架日租金一方元租用了外国飞机,但由于飞行人员不足,每架飞机的日利用率仅为7小时,远远低于10小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民航每年需要补充600名新飞行员。但是,中国培养飞行员的唯一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每年只能向各航空公司输送150到200名毕业生。一名毕业生到成为带机的机长,还要7年多时间,这期间要花费920万元人民币的培养费。而且,在普通人中挑选飞行员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而飞行学员毕业后能上天的比率是20%,飞行员难选。

造成飞行员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是由于民航事业发展迅猛,速度过快造成的。这种高速发展,通常的飞行员培养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第二,飞行人员储备不够。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文革”中几乎中断了飞行员的培养。80年代初,由于民航机队少、规模小,该学院只接收了150名学员。

第三,飞行员培养周期长,一时难以解燃眉之急。一名高中毕业生,在航校要学习4年,来到飞行队还要经过理论培训、模拟机训练等阶段,最少也要7—8年时间。

第四,全国普通公民对飞行事业的认识滞后,影响航空事业的人才培养。上海航空公司的一位飞行员在刚学飞行时,他的祖母反复叮咛嘱咐说:“你开飞机时要小心,开得慢一点,飞得低一点……”这说明她不知道飞机高空飞行才更加安全,也不知道高速才能升空。这类无知或担心,也在社会上影响着大量飞行人员的选拔。

航空事业人才缺乏的矛盾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国内飞行学院已扩大了招收学员的数量,增加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力度。近年,空军飞行员转业充实到民航事业,已人数可观,缓解了飞行员和机长缺少的矛盾。随着乘坐飞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事,航空意识也会更加普及于群众,飞行员的选拔也会得到日益广泛的社会支持。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