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32

第32章 一些地区市场前景很好而投资环境不理想

改革开放,为外资进入我国创造了机会。富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说,1993年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达260亿美元,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320亿美元)。1993年吸引的外资比1992年增长134%。外资不仅投在沿海省份,更注重向内地纵深发展。但是,一些地方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外资投入的速度和规模。

被台港澳投资者看好、亟待发展的内陆某省,据统计:在1444家“三资企业”中,由台港投资的占了1000家。至1994年投资额已达40亿美元。该省新探明的世界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田,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名列前茅的军工企业实力和电子、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历史古迹和旅游景点,确实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投资环境不够好,在外资的第一期投资后,设想中的第二、第三期投资都转到其他地方去了。外商首先对观念落后,投资软件差不满意。从管理部门到业务往来单位,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工作效率都有很大差距。外商申请装一部电话,8个月还未批下来,影响了投资的扩大。外商还对该省主要城市的市内交通阻塞,水、电等不能保证应应不满意说:“办事不凭制度而凭关系”,“事难办,关系难处,还有‘吃、卡、拿、要’等不正之风,影响了我们的投资热情”。

又如东北某省一个开发区,近几年迅猛发展,1994年计划实现社会总收入40亿元,人均达3000元。市场前景看好。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外资望丽却步。饲料加工厂臭气熏天,晴天可臭遍半个镇,废水横流使邻近池中的鱼全部死亡。这个开发区内的小炼钢、小轧钢、小电镀等污染企业达几十家之多,设备简陋、无环保装置。在这里投资建厂,从来没有履行过环保手续。有的还说:“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顾不得许多了,环保等以后再说吧。如今,最多的一天要上60个项目,根本没工夫考虑环保工作。”他们的口号是,“要想发大财,请到这里来!”放弃环境管理,就是他们向外商献上的“宽松政策”之一。岂不知这种恶劣的环境,外商还能再来投资吗?

服务环境不良也是影响外商投资的一个因素。有两位外国专家下榻某市一家旅馆,除了交房费以外还要另交100元押金,退房结算时只返还96元。两位外国专家有一次一下飞机,被连推带搡地塞进一辆伏尔加牌小出租车,该车既无计时器也无出租车标志,从机场到市内竟开价120元。他们二人为买一本专业书跑遍整个城市,最后在一家出版社找到这本书时,售书者竟把定价10元的书加价为40元出售。两位处处挨“宰”的老外,还能愿意在这种环境里投资吗?

投资环境对于不断扩大投资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转变观念。上海锦江集团提出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很有见解。他们教育员工牢记:“在外国人面前代表中国人,在外地人面前代表上海人,在上海人面前代表锦江人。”一位日本客商下榻新锦江大酒店,半夜见到服务员精神抖擞地站在岗位上,钦佩地说:“从这个服务员身上,我获得了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在西安投资的一位外商也说,“你们的员工纯朴踏实,工作认真,难能可贵。”可见,当务之急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环境吸引投资,投资又改善环境,只有造成一个投资和环境相互促进的效应,才能更好地吸引外资,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