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12

第12章 中国草原面积小质量不高

草原是一种农业资源,是人类经营畜牧业的生产资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是一个“贫草原”的大国,草原面积小而且质量不高。

了解我国地理特点的人知道,我国山地面积大,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5%。而草原面积很小,可利用的草原面积约2.25亿公顷。

占世界总量的7.1%,人均草地0.21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

不仅如此,大部分草原的质量较差,生产力低。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因而很少受海洋气候影响,属于干旱地带。草地组成植物主要以超旱生的小半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多数草质较差,属中低等饲料;植被稀疏,产草量低,大部分是缺水和严重缺水草地,放牧的季节性太强,因而很难充分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原不注意保护,低投入,高索取,搞掠夺式经营,致使草原质量越来越差。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人们视草原为荒地,大片大片的牧区基本处于原始的、传统的畜牧状态,以致现在我国百亩草原生产能力同美、澳等国相差10倍之多。近30年来,我们的畜牧业发展很快,大小牧畜由不足3000万头现已发展到近1亿头。但30年来对草原的总投资仅43亿元,平均每亩草原投资仅1元多。大量的超载放牧、毁牧造田,造成草场退化、沙化。碱化率不断增高,产草量大幅度下降。目前,全国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原面积已达7300万公顷,且以每年60—130万公顷的速度在继续恶化。据估算,全国草场产草量80年代比60年代下降了30—50%。由于草量不足,大量牲畜死亡。此外,我国草原生态系统还受到鼠害、畜疫等等的威胁。

当我们认识了草原面积小质量不高的基本国情后,就应该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注意科学地保护现有的草原资源,寻找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路子。

一是要加强生态意识,健全各项管理。对广大牧民进行草原保护的普及教育,使他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改变“草原无主、牧民无权、破坏草原无罪”的局面。这方面国家已经比较重视。到1994年上半年,全国9个省区已建立了11处草原自然保护区,受保护的草原有202万公顷,以后还将陆续建38处。

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实行科学的收割制度,缩短割草时间,维持草群有生更新;抓好草原围栏、草原水利的建设,因地制宜地人工播种牧草和确定载畜量,防止草畜比例失调;正确掌握放牧时期,划分不同季节利用的牧场,实行划区轮牧和电围栏放牧等先进方法。总之,既要用科学的放牧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草原,又要保持草原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定,不能让草原发生退化和沙漠化。

保护宝贵的草原资源,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们不仅要调动干家万户牧民开发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而且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为共同建设中国的大草原而努力。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