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几年后。
陈国地面。
孔子随行的弟子多至十二人,在陈国客居三年的孔子及弟子上。
闵损子贡兄,在陈国我们稳稳住了三年,现在离开了陈缗公倒算客气,给夫子及我们以礼遇,可是为什么不肯启用大贤大德的夫子呢?
子贡你听说过有眼不识金镶玉,有眼不识泰山这两句话吗?
闵损听说过。
子贡那就对了,他们连在庭院中拣到一长杆石箭都要请教夫子,说只见过箭头上用的铜或铁做的,却未见过石头做的,夫子告诉他这箭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是肃慎国进贡给武王,武王又将这箭赐给被封至陈的女婿胡虞公的,你在库房中再找一下,肯定藏有此种箭,内侍去找,果然找到相同的一支石箭,使陈缗公惊奇得五体投地般佩服,可他就是给你以礼遇,敬而不用,你再有多大的本事他不用你有什么办法?夫子还是想在辅政上发挥他及弟子们的作用,这才使国王周围的人嫉贤妒能,你听说过宋国君臣议论用孔子的话了吗?
闵损没有。
子贡那就听我仔细道来,夫子偕我们从卫国出来到郑国受阻,又到了宋国,宋景公便向夫子求教。
闵损这我听说了,宋景公问天地万物,孰为大?关系怎处?
子贡夫子答,天地乃礼恒之物体,自然为大,万物次之,人为万物之灵长,当与万物和合共世,友善处之。不可为敌,图一时一己之私利,狂掘烂采,破坏了和谐自然之境。闵损宋景公问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子贡夫子答,和邻国和睦相处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闵损宋景公问怎样使国内各地依正道而行?
子贡夫子答君爱臣,臣尽力,举国上下必行正道。
闵损宋景公问怎样才能全国政令畅通?
子贡夫子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闵损宋景公问何以能使国内安定呢?
子贡夫子答国当重法,约以礼制,但更应重仁政德治,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法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之心,而用仁慈之心爱护他们,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给他们树立做人的标杆,使他们学有所宗,统一他们的言行标准,老百姓就会有廉耻之心和荣辱感,而不至没有规矩,铤而走险,甚至没有自尊,不怕死,那就要出乱子了。
闵损怎样才能使百姓不乱呢?
子贡夫子答不杀无罪者,不放过犯罪者,百姓自然安定不乱。
闵损怎样才能招贤来为宋国尽力呢?
子贡崇尚道德,有道德的人自然会来的。
闵损怎样才能使国家政道走上轨道?
子贡任用贤人,斥退小人,政事自然就上了轨道。景公问罢,自然心领神会,对夫子钦佩有加,意欲留任,可却遭到大司马桓魋从中作梗。
闵损他怎样从中捣蛋?
子贡他说:请问国君,我国的外交人员中有象子贡这样的人吗?宋景公回答:没有。又问,国君的辅佐中有象颜回这样的人吗?宋景公回答:没有。又问,国君的将帅中有象子路这样的人吗?答没有。又问,国君的官佐中有象宰予这样的人吗?宋景公回答也没有。桓魋于是就说,这就对了,孔丘在鲁国已官至大司寇,代摄相事,位极人臣,地位已算不低了,就这孔丘还弃官不做,走到卫国,卫灵公又何等敬重于他,他还两次出走,他与众弟子联手发起难来,我们宋国人谁能抵挡得住?恐怕到时候你的位子也保不住,说得宋景公不吱声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闵损为什么?
子贡就因夫子路见不平,批评大司马桓魋三十八岁就给自己修石椁陵墓,三年还没修成的做法,得罪了大司马,大司马才在国君面前说他的坏话,国君能不听大司马的话吗?
闵损着啊!现在的人都愿意听别人奉承,阿谀,说好听的话,谁愿意听你说批评意见!
(孔丘看着身旁的一棵树,有所发现地感叹着。
孔子闵损,子贡,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闵损我们在这里议论夫子你这么有才有德,为什么郁郁不得志,不被各国君、臣重用呢?
孔子呵!你们还在为我鸣不平呢?它看看这棵树,它长的这么挺拔,这么高大,这么茁壮,可是老了,它应该成为建筑宫殿的栋梁之材,因为它年轻时未被人发现,只得终老在这荒郊野外,等待它的将是死亡和腐朽啊!
宰予夫子,那不能怨树啊,只能怨那些没长眼睛的人!
子路不能怨人!
宰予为什么?
子路怨时,只能说这棵树生不逢时,它要是赶上修造宫殿的时候,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孔子回你说呢?
颜回我说,他们说的都不对!
众啊?那你说你对的!
颜回我在琢磨,这树为什么活着?是为它自身活着呢,还是为让人发现它而活着呢?(略顿)我认为,重要的是这棵树它活着,它活得顶天立地,有滋有味,至于人们能不能发现它,会不会对它有大用,甚至做宫殿的栋梁,那是人们的事,对树本身并不重要,它不为人知地生长在旷野中,也会不为人知地枯死,腐朽,化为灰烬,熔入土中。但它会用自己的身子滋润这块土地,用自己的根基和果实繁衍和哺育自己的后代,让它的后代扩大,繁衍,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故它不会为人知的,这一片树林会记住它,这片土地会记住它。它的后代也会记住它的哺育之恩的。
孔子(高兴,会心地微笑)回啊,你的学业大有进步啊,正像你说的那样,用我,就去干,不用我就立着,只有你和我有这种态度吧?
颜回夫子夸奖了,弟子不过是跟在夫子后面亦步亦趋地学步罢了。
子路(不悦,不服气地)夫子,话虽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但人活在世上不是应争取主动,自动地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孔子可这主动也是有限的,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行,并要双方互动,且为人做事还有个标准呢?
子路标准?你是说为人立世处事要有一把尺子。
孔子是啊!晋国的佛肸佔着中牟,抗拒赵简子,佛肸邀我师徒到中牟,以壮声望,当时我想去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结果让你阻挡了,说同干坏事的人在一起君子是不会去的,我也就没有去啊!尽管人想有所作为,但还是要看对象啊!走吧!
(上车)
一队战车,奔驰而上,前有“吴”字帅旗,两面彩旗相衬,巫马成大将装束,威风凛凛地上,指着孔子吼道。
巫马成尔等气魄非凡,冒充儒生,莫非是陈国的奸细?
孔子(下车,谦和地)吾乃鲁国孔丘,率弟子经过此地去楚国,不知将军尊姓大名?来此有何公干?
巫马成(纵向下车,躬身施礼)鄙人巫马成奉吴王夫差之命,率兵攻打陈国,不想在此路遇夫子,目睹尊颜,实乃三生有幸,刚才晚辈失言,多有冒犯,望夫子见谅,亦盼赐教。
孔子吴王夫差因何要对陈国动武呢?
巫马成如今天下纷乱,诸侯欲称霸争雄,吴王担心陈国被他国吞食,对吴国不利,故命我抢先占领陈国,借以增强吴国兵力,以便与其他强国抗衡。
孔子噢!两国相比,吴大陈小,吴强陈弱,从道义上讲,吴国应主动帮助陈国富强起来,这才是正常的大国之德,强国之尊。
巫马成圣人说得是。
孔子一个国家,一个人,应讲仁、义、礼、智、信,这是立国之本,做人之道。否则就站不住脚,就会遭世人非议。
巫马成那依你之见呢?
孔子增强国力要靠仁政礼制,百姓拥戴,发展生产,而不能靠扩张侵占别国利益来使自己强大。自古以来有义战和非义战两类,吴国若攻陈,必遭陈国抵抗,周围邻国也会助陈抗吴,吴陈两国必损兵折将,陷入灾难。况且吴陈交战,胜败尚未可知,若吴败,吴之灾难不堪设想,若吴胜,定与诸国结为仇敌,贵国和将军亦会留下千古骂名。依丘之见,将军不如修书说服吴王夫差。趋利避害,就此退兵,既可免吴陈两国民众之灾难,还可保全将军的贤德美名,将军意下如何?
巫马成圣人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在下即刻修书,阐明罢兵之利,呈吴王收回成命!(取笔等修书,让兵士传下。
孔子巫马将军真乃深明大义的君子也!
巫马成惭愧,惭愧!(渐退下。
(孔子及弟子笑。
——灯暗
十
前场后不久。阴风怒号。
陈国与蔡国交界的古战场上。荒无人烟,枯草败叶。
孔子及十余弟子已被陈国、蔡国的官方人与军官等围至第七天了。
陈长官按照陈国国君的意思,以前没有重用孔子,得知楚昭王要聘请孔子,就后悔莫及,故才派兵杖拦截他们,留在陈国不用,也绝不能让楚国用了他,否则楚国强盛,迟早会吞掉我们陈蔡两个小国。
蔡军长若不返陈,留在蔡国也行,这一批人可真是一个人才群啊!
陈长官是啊,他们全都是文武兼备的全才啊,陈缗公的意思还是留在陈国,故而昨天让给陈国的方向开了一个大口子,可他们并没有顺着口子流向陈国。
蔡军长那就留在蔡国,也免得去楚国而使楚国大兴啊!看着,他们不行了向我们求饶时,我再将他们带向蔡国去见蔡昭侯。(下)
蔡国、陈国的呐喊声时起时落。
孔子弟子中有五六人病倒,其他人情绪波动,怨言时起。
孔子却镇定自若,斜靠在一块石头上闭目养神,颜回意欲问个究竟,走近孔子,摇了摇孔子的手臂。
颜回夫子,夫子,你又在做梦了吧?
孔子是的。(拭目)回,你猜猜,我梦见了谁?
颜回谁?形势已严重到了这个程度,陈、蔡两国的军队、官民都围困我们七天了,大家饿的都昏过去了,你却若无其事,还有闲情逸致做那个梦,是做的黄粱美梦吧?
孔子怎么尽想着吃的!
颜回肚子饿啊!那你梦见谁了?是我师娘兀官氏?
孔子是的,最近我常梦见她,向我呼唤:回来吧!回来吧!我怕不行了,想在临终之前再见我一面,这更勾起了我思乡的念头。你师娘兀官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跟我结婚时,我还一贫如洗,只是空落了一个勤奋有才的好名声,生下儿子时,鲁昭公送来鲤鱼祝贺,故将儿子取名孔鲤,以示纪念,以后做了委吏乘田这种管理仓库、管理牛羊的差事,我就努力去做,日子才逐渐富足起来,你师娘跟了我一生,好日子没有过上几天,我出外做官,她不是依门悬望我归来,就是听见一点风声传言,提心吊胆,没个安生日子……(一阵风吹来,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兀官氏呼唤的声音;夫君,回来吧!随之天幕上出现兀官氏的身影。
兀官氏夫君,你快回来吧?你出门已经十三年多了,现在你在哪里呢?我每天都在思念着你啊!真是度日如年啊,老了,老了,却更觉得离不得你了,年轻时倒还不觉得,老了反而没出息了,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没有伴的那个滋味,那个孤独劲儿,是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孔鲤、儿媳,都还不错,是个孝子,可这代替不了你啊!老头子,今天你已经是整整出门十三年零七个月又一天了,你回来吧!……,风在呜咽,人在哀鸣,兀官氏颠颠簸簸地走着,突然倒下,哀乐大作。
孔子你师娘她走了!(一声叹息)
颜回你怎么知道?
孔子是心里的一种感应吧!
颜回不会的,你没回去,我师娘是不会闭上眼睛的。
孔子唉!人生一世也不容易,就像草木一样,春天到了,发芽,开花,把个世界打扮得五彩缤纷,漂漂亮亮的,到了秋天,就叶黄、枯死,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啊!
颜回老师,我悟到了。
孔子你悟到了什么?
颜回时间、生命的珍贵,人生的责任。
孔子是啊!时机不常有,人生能得几回搏啊!(无限惋惜地)
颜回夫子,我明白了!
孔子回,你是绝顶的聪明啊!
颜回夫子,这几日你还说常常提及梦见你的父母,那该不是今天这个梦吧?
孔子(顿时来了劲)提起父母啊!可以说有三点值得骄傲之处。
(众弟子围拢过来谛听。
孔子我的父亲叔梁纥是一个武将,力气很大,有一次当他随鲁国的军队冲进偪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都把闸门放了下来,企图拦腰斩断进攻的队伍,关门杀敌,眼看就要把先入城的队伍隔断在城里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父亲一把抓住那闸门底端,双手托起,狠力一掀,就把那闸门掀了起来,先进城的队伍又都全部退了出去,后来退到安全地带,他们把我父亲抬起来,称我父亲是英雄,是救命恩人,后来鲁襄就把公他封为陬邑大夫。
众你的父亲确实是个大力士,英雄!
孔子其二,我父亲同我母亲的结合,被人称为“野合”。
闵损什么叫野合?
孔子就是不合当时的礼制规范,我父亲当时已年近花甲,却不满意自己的婚姻,就又向我的外祖父颜襄求婚,我母亲是祖父的三女儿,年龄还不足20岁,因仰慕英雄,就应允了这门婚事。我父亲为了追求自己的美满婚姻,鼓足了极大的勇气,冲破舆论压力和世俗观念,完成了他的第二个壮举!追求到了自己的爱意和幸福。
颜回那么三呢?
孔子这就是母亲的教诲,我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把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全靠给人做零活、缝补浆洗衣服来维持家计,好不容易熬到我十七岁时,她就逝世了,我就是在这瞅人眼,看人脸的逆境中长大的,是父亲给了我健壮的体魄,是母亲给了我任劳任怨,宽厚待人,坚忍不拔、宏毅的性格。
众夫子真了不起啊!
孔子把眼前的困难和我遇到的艰辛比起来,这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众是啊,把这七天的困境和夫子的遭遇比起来,确实算不了什么!
子路夫子,离鲁以来屡遭不测,弟子实实想不通,卫灵公、陈缗公对我们敬而不用,郑定公又给我们吃了闭门羹,更有甚者,我们连续蒙难,进匡城被围,经蒲地遭扣,入宋被欺,在陈蔡边境已绝粮七天了,大家饿昏了头,病的病,倒的倒,还不知能不能脱离目前这个困境,这里又是古战场,荒无人烟,不走就得饿死,不知今后还会遇到什么灾难?为什么我们老是贤才不得志,善良遭恶报呢?难道是我们欠缺仁德才能吗?夫子所主张的仁政德治为什么不能被各国君主和臣相所接受,难道是我们做的不对吗?
孔子子路,你讲的不是没有道理,但世事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仁德的人也并不一定有好结局。古之贤人叔齐,伯夷不是就饿死在首阳山上了吗?殷商朝有三位贤人,微子启因劝谏纣王勿重赋聚财,结果被迫离开了殷宗室,箕子因讽谏纣王收敛淫乱暴虐行为而被削职做了殷的奴隶;比干因进谏而被纣王剖心而死。天下确实有很多博学深谋,大仁大德的君子而得不到好时运的,子路啊,你们应明白,兰草的芳香不因处深山不为人知而减弱,我们应学习兰草,长君子之风。
子路哦,学习兰草,长君子之风,那么君子处境困窘时应该怎么办?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什么?
孔子君子处境困窘时,仍能坚定不移,信仰不变,而小人困窘时,就会任意妄为,没有顾忌,不能把握自己。君子无忧,不惧困窘,视个人富贵安乐如浮云,而小人终日为私利忧愁。
(几个人窃窃私议,情绪缓和。
闵损夫子的话告诉我们,信仰是君子的一生追求,君子能抛弃个人的一切,但不能抛弃信仰。
冉求夫子,你多次身处逆境,为何始终不动摇?
孔子因为我虽身处逆境,亦然坚定不移地追求信仰,且充满了自信,毫不动摇。
颜回诸侯不用我们,恶人围困我们,丝毫无损夫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高匡世,能高济民的形象和品格,正因为我们夫子的品德主张高尚完美,才出现调高和寡、诸侯难容的尴尬局面,但是,这又有什么妨碍呢,不去修养崇高的志向是我们的不对,而我们的崇高志向不被接受,那只能是君王相臣的过错了!
孔子颜回呀!你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你已有较高的仁德了,如果你是个有一定权利和财产的大夫,我愿在你手下做事,当个好管家。
颜回夫子开这么大的玩笑,我可担当不起呀!
(众亦被惹得大笑起来。病饿的人亦围拢过来)
孔子这子贡到楚国去已三天了,怎么还不见回音啊?
颜回夫子勿忧,子贡是会回来的。
孔子那好,把琴取来,你我弹奏,大家唱和起来。
子路唱什么呀!
孔子就唱兰草歌!弹起琴来,众和。
歌词:习习谷风,以阴以晴,
散发芬芳,四季不停。
生在深谷,暗香浮动,
生在高山,笑对苍穹。
(陈蔡两国官、兵围拢上来。
(孔子及弟子仍乐观地吟唱着。
忽听军号响,战马嘶鸣,子贡带楚兵上,开打,打退了陈蔡的官、兵,救出了孔子等。
楚将夫子,让你受苦受惊了!
孔子没什么,没什么?
(众弟子不服。
子路还说没什么,差一点没饿死困死在这里,哎,幸亏了子贡搬兵救困!
众子贡,真有你的!
孔子子贡是个好样的!
子贡夫子,我们走吧!楚昭公还等着我们哩!
孔子走!(众随下)
十一
公元前484年。
孔子及十二、三弟子周游列国达14年之久,十分思念故国,应鲁哀公邀请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临近曲阜,他向路边的兀官氏坟墓鞠了三躬,学生亦向师母行大礼。
孔子回到家,孔鲤携儿子迎接。
从各国涌来的上百名弟子闻讯赶来向孔子行拜师礼。
孔子(在杏坛上开课)天地之大,大而无边,仁爱至上,也是无边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在其位,就要行仁政德治,广施仁爱于天下,且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孝悌忠恕,这些都是为政做人之本,人们对富贵荣华,地位都是会求之的,但求之不一定得之,不管求得不得之,还是求之得之。这些都将是暂时的,只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了一回角色而已,而斯文,或者用现在的话来说,文化文明却是长久的,长久的……
从舞台一侧吊下《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孔子编篡的书经。
孔子带众弟子走向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