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10700500000009

第9章 北大女生是父母教出来的

在女儿成长为北大女生的过程中,父母既是女儿的好榜样,又是女儿的好老师。但是,很多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不重视自己在女儿面前的形象,教育女儿的随意性很大。造成的结果就是父母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不服从父母的管教,甚至越来越叛逆。要把女儿教育成为北大女生父母就不容失职。

家庭是女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女儿人生的起点,而父母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女儿品德的好坏。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女儿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父母的思想作风、性格修养、爱好特长,无不使女儿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

父母的言行对女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将渗进她的心中,伴随她的一生。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描述的是:

有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她的女儿在给她洗脚。老人的女儿忙碌一天,刚刚下班回家,老人心疼自己的女儿,叫她早点休息。而女儿回答老人说:“我不累,妈,多烫脚对你的脚有好处。”这一幕正好被门外的孩子看见了。

当女儿照顾完母亲,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孩子不见了。回头要找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吃力地端着一盆水走进来,水还撒了他一身,孩子走到她的身边说:“妈妈,洗脚。”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母亲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广告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的小故事,却可以吸引很多人的注意,更让家长们反思。看到稚嫩的孩子端水时摇晃的身体,眉宇间紧皱的一抹纯净的爱,每个观众的心都凝固在孩子为妈妈打水洗脚的瞬间。身教重于言教。孩子的行为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的道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女儿产生影响。女儿在小的时候,学习主要是模仿自己的父母,但是她不具备判断能力,所以父母好的行为她会学,坏的行为也会学。更重要的是女儿对父母的模仿,不仅在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以及个人品质等。如果父母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工作勤奋,就能为女儿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促进女儿形成良好的品质,而且这种作用是终身影响的,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女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要注意对女儿的早期教育,不能让女儿从小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事物,要让女儿看到纯净、美丽的事物。父母很早的就在女儿面前展现正确的言行,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示范。当女儿长大一些后,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父母的言行就会有一个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利于父母对女儿的教育。

女儿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从女儿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父母的人品如何。所以父母要想胜任老师一职,就必须改变自己不检点的言行,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等。比如不讲脏话,不赌博……父母要记住: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在今天这个社会,父母也要改变一些观点。父母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才能拉近与孩子的关系,才能配合好学校教育活动的安排。根据自己女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等因素,全方位地培养她。

父母还必须懂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女儿接触,就是在对女儿无声的教育。父母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做女儿的“良师益友”,为女儿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职位。例如,当着女儿的面,父母不要吵架;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父母不能对女儿撒谎失信,凡事说到做到;对女儿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客观的答复,不要置之不理。

另外,父母教育女儿不能太过随意,对孩子的态度要始终如一。也就是说对女儿的爱要稳定,不要时冷时热,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对待女儿要找出平衡点,既不要过分溺爱,也不要过分苛求。父母要给女儿正确的爱,爱女儿是把爱心和亲情带给她。爱的目的是要给她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

父母不能因为心情好就放纵女儿的行为,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就迁怒或者过分责骂女儿的错误。父母的随意性教育,只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父母要想给女儿当老师,也需要“备课”,知道在女儿面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父母应该记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父母可以去学习一些家庭科学教育知识,不能盲目地当“随意性”的“教师”。